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罐蓋上轉動安裝有第一齒輪,第一齒輪中央開有通孔,通孔內固定安裝有中空的固定柱,固定柱穿過罐蓋伸入罐身內部,罐蓋上滑動安裝有第一齒條,第一齒條與第一齒輪嚙合,固定柱的外圓周面上周向開有若干安裝孔,安裝孔內通過軸承轉動安裝有轉動軸,轉動軸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齒輪,另一端固定安裝有若干葉片,固定柱內滑動安裝有第二齒條,第二齒條與第二齒輪嚙合。本實用新型在罐身內設置固定柱,固定柱帶動轉動軸公轉,轉動軸在公轉的同時,可以對罐身內的反應介質進行粗攪拌;轉動軸在公轉的同時自傳,轉動軸帶動葉片轉動,使用葉片對罐身內的反應介質進行精攪拌,使攪拌更均勻、更充分。
【專利說明】
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反應釜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用于制備印染助劑的反應釜沒有設置攪拌裝置,使得反應的物料攪拌不充分和不均勻,這就直接導致反應速度慢。且反應不完全,浪費了資源,提高了生產成本,且反應后罐內殘留下的一些反應介質容易腐蝕,影響了反應設備,不能提高經濟效益。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用于制備印染助劑的反應釜沒有設置攪拌裝置,使得反應的物料攪拌不充分和不均勻,導致反應速度慢且反應不完全的問題,提供一種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包括罐身和罐蓋,所述罐身上設有投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罐蓋上轉動安裝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一齒輪中央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固定安裝有中空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過所述罐蓋伸入所述罐身內部,所述罐蓋上滑動安裝有第一齒條,所述第一齒條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所述固定柱的外圓周面上周向開有若干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通過軸承轉動安裝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齒輪,另一端固定安裝有若干葉片,所述固定柱內滑動安裝有第二齒條,所述第二齒條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
[0005]為了實現固定柱的自動轉動,所述第一齒條通過第一推動缸推動滑動,所述第一推動缸通過安裝架固定安裝在所述罐身上,所述第一推動缸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一齒條固定連接。
[0006]為了實現轉動軸的自動轉動,并實現葉片的轉動,使攪拌更充分、更均勻,所述第二齒條通過第二推動缸推動滑動,所述第一齒輪上固定安裝安裝架,所述安裝架上固定安裝第二推動缸,所述第二推動缸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二齒條固定連接。
[0007]為了實現罐身底部的充分攪拌,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上固定安裝葉片。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罐身內設置具有自傳功能的固定柱,固定柱帶動轉動軸沿固定柱的中心軸線公轉,轉動軸在公轉的同時,可以對罐身內的反應介質進行粗攪拌;轉動軸在公轉的同時自傳,轉動軸帶動葉片轉動,使用葉片對罐身內的反應介質進行精攪拌,使攪拌更均勻、更充分。在固定柱轉動的同時,帶動固定柱底部的葉片轉動,使罐身底部的攪拌也更充分。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二維示意圖。
[0011]圖中:1.罐身,2.罐蓋,3.投料口,4.出料口,5.第一齒輪,6.固定柱,7.第一齒條,
8.轉動軸,9.第二齒輪,10.葉片,11.第二齒條,12.安裝架,13.固定桿,14.第一氣缸,15.第二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13]如圖1所示的一種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包括罐身I和罐蓋2,所述罐身I上設有投料口 3和出料口 4,所述罐蓋2上轉動安裝有第一齒輪5,所述第一齒輪5中央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固定安裝有中空的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穿過所述罐蓋2伸入所述罐身I內部,所述罐蓋2上滑動安裝有第一齒條7,所述第一齒條7與所述第一齒輪5嚙合,所述固定柱6的外圓周面上周向開有至少4個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通過軸承轉動安裝有轉動軸8,所述轉動軸8—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齒輪9,另一端固定安裝有至少兩個葉片10,所述固定柱6內滑動安裝有第二齒條Π,所述第二齒條11與所述第二齒輪9嚙合。
[0014]為了實現固定柱6的自動轉動,所述第一齒條7通過第一氣缸14推動滑動,所述第一氣缸14通過安裝架12固定安裝在所述罐身I上,所述第一氣缸14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一齒條7固定連接。
[0015]為了實現轉動軸8的自動轉動,并實現葉片10的轉動,使攪拌更充分、更均勻,所述第二齒條11通過第二氣缸15推動滑動,所述第一齒輪5上固定安裝安裝架12,所述安裝架12上固定安裝第二氣缸15,所述第二氣缸15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二齒條11固定連接。
[0016]為了實現罐身I底部的充分攪拌,所述固定柱6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固定桿13,所述固定桿13上固定安裝葉片10。
[0017]使用時,啟動第一氣缸14,第一氣缸14帶動第一齒條7滑動,第一齒條7與第一齒輪5嚙合,第一齒條7帶動第一齒輪5轉動,第一齒輪5轉動帶動固定柱6自傳,固定柱6帶動轉動軸8沿固定柱6的中心軸線公轉,轉動軸8在公轉的同時,可以對罐身I內的反應介質進行粗攪拌;啟動第二氣缸15,第二氣缸15帶動第二齒條11滑動,第二齒條11與第二齒輪9嚙合,從而帶動第二齒輪9轉動,第二齒輪9帶動轉動軸8轉動,使轉動軸8在公轉的同時自傳,轉動軸8帶動葉片10轉動,使用葉片10對罐身I內的反應介質進行精攪拌,使攪拌更均勻、更充分。在固定柱6轉動的同時,帶動固定柱6底部的葉片10轉動,使罐身I底部的攪拌也更充分。
[0018]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包括罐身(I)和罐蓋(2),所述罐身(I)上設有投料口(3)和出料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蓋(2)上轉動安裝有第一齒輪(5),所述第一齒輪(5)中央開有通孔,所述通孔內固定安裝有中空的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穿過所述罐蓋(2)伸入所述罐身(I)內部,所述罐蓋(2)上滑動安裝有第一齒條(7),所述第一齒條(7)與所述第一齒輪(5)嚙合,所述固定柱(6)的外圓周面上周向開有若干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轉動安裝有轉動軸(8),所述轉動軸(8)—端固定安裝有第二齒輪(9),另一端固定安裝有若干葉片(10),所述固定柱(6)內滑動安裝有第二齒條(11),所述第二齒條(11)與所述第二齒輪(9)嚙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條(7)通過第一推動缸推動滑動,所述第一推動缸通過安裝架(12)固定安裝在所述罐身(I)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齒條(II)通過第二推動缸推動滑動,所述第一齒輪(5)上固定安裝安裝架(12),所述安裝架(12)上固定安裝第二推動缸,所述第二推動缸的伸出端與所述第二齒條(11)固定連接。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攪拌裝置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6)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固定桿(13),所述固定桿(13)上固定安裝葉片(10)。
【文檔編號】B01F7/16GK205700552SQ201620402580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明人】張小飛
【申請人】常州高特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