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反應釜,具體的說是一種生產水性涂料時用來熔化環氧樹脂顆粒的化環氧釜,屬于化工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反應釜是一種安裝有攪拌器的綜合反應容器,而攪拌器中的攪拌軸是用來連接減速器和攪拌翅片的傳動部件,目前在化工生產中一般的攪拌軸均為在攪拌軸下端部安裝有攪拌翅片,此種攪拌軸攪拌反應釜內的液體時動力較小,反應釜內液體的混合效率低,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不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在環氧樹脂生產過程中,需要將環氧樹脂顆粒熔化成液體,在使用普通反應釜攪拌裝置時,如果攪拌動力不夠大,由于物料粘稠度較大,環氧樹脂顆粒不能充分與環氧樹脂液體混合,從而影響環氧樹脂的熔化時間。而且傳統的反應釜底部的放料閥與釜體之間一般存在一定的距離,導致閥芯與釜體之間存在一個空腔,該空腔內的溫度偏低導致其內部的物料無法熔化,致使出現出料口堵塞的現象,給放料帶來不便,不利于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生產水性涂料用化環氧釜,利用具有兩個攪拌器的攪拌裝置對釜體內的原料進行攪拌,提高攪拌動力和攪拌效率,使得原料受熱更均勻,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生產成本,整體的質量能夠統一,為后續的生產提供保障,在出料口使用上展閥可以防止物料進入釜體外部的空腔,避免了物料不能完全受熱熔化導致堵塞出料口或不完全融化影響后續生產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生產水性涂料用化環氧釜,包括釜體和攪拌裝置,所述釜體為密閉腔體,所述釜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所述釜體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設有上展閥,所述攪拌裝置固定在釜體內,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所述攪拌軸貫穿于釜體內,所述攪拌軸上設有兩組攪拌器,兩組所述攪拌器在所述攪拌軸上呈上下排列,兩組所述攪拌器的葉片交叉設置,所述攪拌軸頂部連接電機,所述電機位于釜體頂部。
進一步的,位于上方的所述攪拌器為漿式攪拌器,位于下方的所述攪拌器為漿式、錨式、框式中的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漿式攪拌器的葉片的外端向上傾斜。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器與所述攪拌軸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軸底端設置有攪拌軸套。
進一步的,所述電機通過減速器與所述攪拌軸頂部連接或采用變頻調速。
進一步的,所述出料口與所述上展閥之間通過法蘭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釜體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攪拌軸上設置呈上下排列,葉片交叉設置的兩組攪拌器的方法,提高了反應釜的攪拌效率,使得原料受熱更均勻,更有利于固體原料的完全融化,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生產周期,減低生產成本;
2、本實用新型在出口使用上展閥,利用上展閥關閉出料口時,閥芯與釜體的底面齊平,避免了物料進入釜體外部的空腔,從而使物料可以完全熔化,可以有效的防止出料口的原料不能完全受熱熔化導致堵塞出料口或不完全熔化影響后續生產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釜體,2進料口,3出料口,4上展閥,5攪拌軸,6漿式攪拌器,7錨式攪拌器,8攪拌軸套,9支撐架,10電機,11減速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生產水性涂料用化環氧釜,包括釜體1和攪拌裝置,所述釜體1為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的密閉腔體,內表面經加工并拋光,所述釜體1頂部設有進料口2,通過進料口2可以向釜體1內添加環氧樹脂顆粒,所述釜體1底部設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通過法蘭安裝有上展閥5,所述攪拌裝置固定在釜體1內,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5,所述攪拌軸5貫穿于釜體1內,所述攪拌軸5底端設置在攪拌軸套8上,所述攪拌軸套8通過支撐架9固定在釜體1底部,所述攪拌軸5上呈上下排列設置有兩組漿式攪拌器6,所述漿式攪拌器6的葉片交叉設置,所述漿式攪拌器6的葉片外端向上傾斜,所述漿式攪拌器6與攪拌軸5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攪拌軸5頂部連接電機10,所述電機10位于釜體1頂部,所述電機10通過減速器11與所述攪拌軸5頂部連接。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生產水性涂料用化環氧釜,包括釜體1和攪拌裝置,所述釜體1為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的密閉腔體,內表面經加工并拋光,所述釜體1頂部設有進料口2,通過進料口2可以向釜體1內添加環氧樹脂顆粒,所述釜體1底部設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通過法蘭安裝有上展閥4,所述攪拌裝置固定在釜體1內,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5,所述攪拌軸5貫穿于釜體1內,所述攪拌軸5底端設置在攪拌軸套8上,所述攪拌軸套8通過支撐架9固定在釜體1底部,所述攪拌軸5上設置有漿式攪拌器6和錨式攪拌器7,所述漿式攪拌器6和所述錨式攪拌器7在所述攪拌軸5上呈上下排列,所述漿式攪拌器6的葉片和所述錨式攪拌器7的葉片交叉設置,所述漿式攪拌器6的葉片外端向上傾斜,所述漿式攪拌器6和所述錨式攪拌器7與攪拌軸5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攪拌軸5頂部連接電機10,所述電機10位于釜體1頂部,所述電機10通過減速器11與所述攪拌軸5頂部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是本實用新型的全部實施例,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除說明書所述技術特征外,其余技術特征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技術,為了突出本實用新型的創新特點,上述技術特征在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