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嘴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屬于蝕刻線除膠段用零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蝕刻線除膠段原有噴嘴自帶15度的噴灑角度,使用在圖形完成后的除膠段極易導致干膜卡夾在線路間,直接導致防焊時油墨雜質不良,所以如何減少蝕刻線除膠段除膠殘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特別適用于蝕刻線除膠段。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結構緊湊、拆裝方便、制作容易、安全可靠、實用性強的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實現由原有傾斜噴灑方式改為垂直噴向板面,從而將線路間干膜清洗干凈,大幅降低殘留干膜不良率,減少油墨雜質不良,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包括下座體和上座體,所述上座體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噴頭;所述下座體的一側端和底座的一側端通過鉸接件相連,下座體的另一側端和底座的另一側端通過緊固件相連。
其中,所述下座體具有頂面空腔,所述底座具有底面空腔,頂面空腔和底面空腔形成用于貫穿入介質管道的管體容納腔;所述噴頭沿鉛垂線方向開設有與底面空腔相貫通的介質通道,介質通道的軸線方向與管體容納腔的軸線方向相垂直,靠近底面空腔的介質通道的尺寸與位于管體容納腔中的介質管道上的介質輸出孔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噴頭的底部設置有卡入介質管道上介質輸出孔的導向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介質通道包括依次貫通的引流段、輸送段和噴出段,所述引流段靠近底面空腔,所述噴出段為自由端、用于朝向蝕刻線除膠段;所述引流段、輸送段和噴出段的橫截面尺寸依次增大設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下座體和上座體均為PVDF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和噴頭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噴頭和介質通道同軸設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緊固件包括鎖緊相連的螺栓和螺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座的另一側端開設有底座螺栓孔,所述下座體的另一側端開設有下座體螺栓孔;所述螺栓依次貫穿過底座螺栓孔和下座體螺栓孔后用螺母鎖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下座體和上座體的設置,其中上座體包括底座和噴頭,開設于噴頭的介質通道與提供除膠介質的介質管道相垂直,將原有傾斜噴灑方式改為垂直噴向板面的除膠方式,讓干膜由原來的兩側和后方滑落,改為全部從后方滑落,使得噴嘴與板面之間不再存在除膠死角,從而將線路間干膜清洗干凈,大幅降低殘留干膜不良率,減少油墨雜質不良。
上述內容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更清楚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中上座體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A-A方向的結構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圖2及圖3所示,一種蝕刻線除膠段用于改善干膜殘留的噴嘴裝置,包括均為PVDF(聚偏氟乙烯)材料制成的下座體1和上座體2,所述上座體2包括底座21和位于底座上的噴頭22;所述下座體1的一側端和底座21的一側端通過鉸接件3相連,下座體1的另一側端和底座21的另一側端通過緊固件(圖中未示出)相連。
所述緊固件可選用鎖緊相連的螺栓和螺母,在底座21的另一側端開設底座螺栓孔211,在下座體1的另一側端開設下座體螺栓孔11;下座體1和底座21通過螺栓依次貫穿過底座螺栓孔211和下座體螺栓孔11后用螺母鎖緊實現固定相連。
如圖3所示,所述下座體1具有頂面空腔10,所述底座21具有底面空腔20,頂面空腔10和底面空腔20形成用于貫穿入介質管道(圖中未示出)的管體容納腔4;所述噴頭22沿鉛垂線方向開設有與底面空腔20相貫通的介質通道5,介質通道5的軸線方向與管體容納腔4的軸線方向相垂直,靠近底面空腔20的介質通道的尺寸與位于管體容納腔4中的介質管道上的介質輸出孔相匹配。圖3所示的底座21和噴頭22一體成型,噴頭22和介質通道5同軸設置。
如圖2所示,所述噴頭22的底部設置有卡入介質管道上介質輸出孔的導向部221,便于達到緊密連接。
如圖3所示,所述介質通道5包括依次貫通的引流段51、輸送段52和噴出段53,所述引流段51靠近底面空腔20,所述噴出段53為自由端、用于朝向蝕刻線除膠段;所述引流段51、輸送段52和噴出段53的橫截面尺寸依次增大設置,有利于介質輸送和順暢噴灑向板面。
本實用新型的創新點在于,將原有傾斜噴灑方式改為垂直噴向板面的除膠方式,使得噴嘴與板面之間不再存在除膠死角,從而將線路間干膜清洗干凈。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