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凈化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采用自力式清洗過濾結構的污水凈化器。
背景技術:
污水凈化過濾器是目前在水處理行業(yè)應用比較廣泛的設備,目前過濾其由于其簡單的設計以及良好過濾性能能使污水達到最佳的過濾效果;目前,過濾器主要是通過濾網(wǎng)來實現(xiàn)的,但在使用過程中濾網(wǎng)經(jīng)常出現(xiàn)被污物堵塞的情況,一旦堵塞的情況出現(xiàn),必須將過濾器拆開以對濾網(wǎng)進行清洗,因此該使用過程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采用自力式清洗過濾結構的污水凈化器能夠通過進入進行清洗過濾網(wǎng)的清水帶動清洗裝置工作。
為了達到上述發(fā)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提供一種采用自力式清洗過濾結構的污水凈化器,其包括過濾罐、安裝在過濾罐內的過濾網(wǎng)和用于對過濾網(wǎng)進行清洗的清洗裝置;過濾罐的中下部設置有一與過濾罐頂壁配合、用于安裝過濾網(wǎng)的安裝板,位于過濾網(wǎng)內部的安裝板上均勻地安裝有若干出水孔;過濾罐頂壁與安裝板上均安裝有一軸承;
清洗裝置包括兩端部分別安裝于過濾罐與安裝板的軸承上的旋轉軸,旋轉軸通過連桿安裝有至少一塊對過濾網(wǎng)進行清洗的毛刷;毛刷的刷體、旋轉軸和連桿內部均具有水流通過的腔體;刷體設置有刷毛側均布有若干與其內部腔體連通的過水孔;
過濾罐中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管和壓力傳感器,安裝板與過濾罐底壁之形成的空腔處分別連接有出水管和排污管;出水管上連接有與旋轉軸連通的清洗管;清洗管、出水管、排污管和進水管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和第四電磁閥,第二電磁閥位于空腔與清洗管連接段之間的出水管上;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第四電磁閥和壓力傳感器均與微處理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當過濾罐內的壓力大于設定值時,微處理器會關閉第二電磁閥、第四電磁閥,啟動第一電磁閥和第三電磁閥,經(jīng)出水管、清洗管、旋轉軸、連桿、刷體和過水孔向過濾罐內注入清水進行過濾網(wǎng)的清洗,水流快速通過旋轉軸、連桿和刷體時能夠通過旋轉軸帶動毛刷對過濾網(wǎng)進行清洗,清洗后的廢水流入空腔內,通過排污管排出過濾罐。
當過濾罐內的壓力大于設定值時,本方案采用對過濾網(wǎng)進行清洗的水流來自動帶動毛刷對過濾網(wǎng)進行清洗,不需要外部電力設備帶動清洗裝置,實現(xiàn)自動化操作的同時節(jié)約了大量的電能。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自力式清洗過濾結構的污水凈化器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清洗裝置;11、軸承;12、連桿;13、毛刷;131、刷毛;14、旋轉軸;15、清洗管;16、第一電磁閥;17、排污管;18、第三電磁閥;2、過濾罐;21、過濾網(wǎng);22、壓力傳感器;23、出水管;24、第二電磁閥;25、進水管;26、第四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應該清楚,本實用新型不限于具體實施方式的范圍,對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只要各種變化在所附的權利要求限定和確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這些變化是顯而易見的,一切利用本實用新型構思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均在保護之列。
參考圖1,圖1示出了采用自力式清洗過濾結構的污水凈化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采用自力式清洗過濾結構的污水凈化器包括過濾罐2、安裝在過濾罐2內的過濾網(wǎng)21和用于對過濾網(wǎng)21進行清洗的清洗裝置1。
過濾罐2的中下部設置有一與過濾罐2頂壁配合、用于安裝過濾網(wǎng)21的安裝板;優(yōu)選過濾網(wǎng)21的直徑等于或略大于中心孔的直徑,若是過濾網(wǎng)21的直徑略大于中心孔的直徑,則過濾網(wǎng)21采用過盈配合方式安裝在中心孔內。
位于過濾網(wǎng)21內部的安裝板上均勻地安裝有若干出水孔,進行過濾后的水可以通過出水孔流出;過濾罐2頂壁與安裝板上均安裝有一軸承11。
清洗裝置1包括兩端部分別安裝于過濾罐2與安裝板的軸承11上的旋轉軸14,旋轉軸14通過連桿12安裝有至少一塊對過濾網(wǎng)21進行清洗的毛刷13;毛刷13的刷體、旋轉軸14和連桿12內部均具有水流通過的腔體;刷體設置有刷毛131側均布有若干與其內部腔體連通的過水孔。
其中,毛刷13的刷體、旋轉軸14和連桿12內部的腔體是相互連通的,這樣才能使進入旋轉軸14的水流順利地從過水孔流出。
過濾罐2中上部的側壁上設置有進水管25和壓力傳感器22,安裝板與過濾罐2底壁之形成的空腔處分別連接有出水管23和排污管17;出水管23上連接有與旋轉軸14連通的清洗管15;清洗管15、出水管23、排污管17和進水管25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電磁閥16、第二電磁閥24、第三電磁閥18和第四電磁閥26,第二電磁閥24位于空腔與清洗管15連接段之間的出水管23上;第一電磁閥16、第二電磁閥24、第三電磁閥18、第四電磁閥26和壓力傳感器22均與微處理器連接。
在過濾罐2下部設置一個空腔用于設置出水管23、排污管17和清洗管15的主要目的是保證污水凈化器底部的平整性,在安裝污水凈化器時不需要借助其他安裝架就能夠實現(xiàn)其固定安裝;這樣設置后,另一方面還能夠保證污水凈化器整體的美觀性。
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方案進行過濾網(wǎng)21自動清洗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地描述:
壓力傳感器22時刻采集過濾罐2內的壓力傳遞給微處理器,當過濾罐2內的壓力出現(xiàn)大于設定值時,微處理器會關閉出水管23上的第二電磁閥24、進水管25上的第四電磁閥26,啟動清洗管15上的第一電磁閥16和排污管17上的第三電磁閥18;
接著,向出水管23中通入清水,清水經(jīng)出水管23、清洗管15、旋轉軸14、連桿12、刷體和過水孔向過濾罐2內注入清水,清水在旋轉軸14、連桿12、刷體中快速流動時,能夠通過旋轉軸14快速旋轉,進而帶動毛刷13對過濾網(wǎng)21進行清洗,清洗后的廢水流入空腔內,通過排污管17排出過濾罐2。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毛刷13的高度設置呈等于過濾網(wǎng)21高度,這樣設置之后,可以對過濾網(wǎng)21每一處都能夠被清洗到,保證了過濾網(wǎng)21的無死角清洗。
實施例,本方案優(yōu)選清洗管15穿過空腔與旋轉軸14位于安裝板的軸承11上的端部密封連接;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清洗管15的安裝,可以避免清洗管15對毛刷13的安裝及毛刷13對過濾網(wǎng)21的清洗造成干擾,另外,這樣設置還可以保證污水凈化器整體的美觀性。
綜上所述,本方案采用對過濾網(wǎng)21進行清洗的水流來自動帶動毛刷13對過濾網(wǎng)21進行清洗,不需要外部電力設備帶動清洗裝置1,實現(xiàn)自動化操作的同時節(jié)約了大量的電能。
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但不應理解為對本專利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在權利要求書所描述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不經(jīng)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和變形仍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