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設備,具體是一種自動潷水器。
背景技術: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經過生化反應和靜止沉淀后達到排放標準的上清液需按一定的程序排出沉淀池外,潷水器即是專用于排除上清液的設備;現有技術中的潷水器雖然有多種型式,但大都是必須由專門的動力設備驅動的有動力潷水器;例如,目前廣泛采用的旋轉式潷水器即是由驅動裝置、潷水裝置和回轉支撐等部件構成的一種有動力潷水器,其潷水裝置主要包括潷水堰口、排液支管和排液主管并可由驅動裝置驅動隨池內水位的變化而在垂直平面內上下回轉;潷水時,上清液由潷水堰口經排液支管和排液主管排出池外,停止潷水時,需將潷水堰口回轉至水面以上;旋轉式潷水器雖然可利用潷水堰口的回轉升降而實現潷水,但是其結構設計和實際運行都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旋轉式潷水器驅動裝置的結構相當復雜,它包括了電機、減速機、齒輪組、傳動絲杠、連桿和復支撐等為數眾多的設備和部件,任何一個部件的失靈都足以影響整個潷水器的正常工作,因此對各個部件的加工精度和工裝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大大增加了加工制造和安裝的難度,其次,旋轉式潷水器的回轉支撐是由內、外圈構成并利用橡膠密封圈實現動密封的。當密封間隙過小時,摩擦力太大,其運轉將很不靈活;而密封間隙過大時,動密封性能又很差,且長期磨損也勢必破壞其密封性;總之,旋轉式潷水器回轉支撐的密封性與運轉的靈活性是相互沖突的,并不能兼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潷水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潷水器,包括浮筒和底座;所述底座兩側裝有導柱;所述導柱上套裝有導套;所述導套安裝在浮筒兩端;所述浮筒底部設有兩個螺柱;所述螺柱上套裝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裝有進水管;所述進水管底部中部設有若干波紋管;所述波紋管底部與集水管連接;所述集水管另一端與順序閥的進口連接;所述順序閥的出口與排水管相連接;順序閥的控制口與壓力管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通過上螺母和下螺母夾緊固定在螺柱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水管兩端設有開口向下的進水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壓力管另一端直接與水池連接,其頂端高度要高于水池底部沉淀物的高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完全利用水池中的水壓,不需要額外提供任何動力,節約環保,有效降低成本;通過設置的上螺母和下螺母可以根據水池中浮渣的多少調節進水管到浮筒的距離,有效保證了潷水的水質;利用水壓和順序閥實現了潷水過程的自動控制,不需要額外的控制,降低設備復雜程度與維護難度。
附圖說明
圖1為自動潷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自動潷水器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柱,2-導套,3-浮筒,4-進水管,5-壓力管,6-順序閥,7-排水管,8-底座,9-集水管,10-波紋管,11-進水口,12-螺柱,13-下螺母,14-支架,15-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自動潷水器,包括浮筒3和底座8;所述底座8兩側裝有導柱1;所述導柱1上套裝有導套2;所述導套2安裝在浮筒3兩端;所述浮筒3底部設有兩個螺柱12;所述螺柱12上套裝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通過上螺母15和下螺母13夾緊固定在螺柱12上;支架14上裝有進水管4;所述進水管4兩端設有開口向下的進水口11;進水管4底部中部設有若干波紋管10;所述波紋管10底部與集水管9連接;所述集水管9另一端與順序閥6的進口連接;所述順序閥6的出口與排水管7相連接;順序閥6的控制口與壓力管5相連接;所述壓力管5另一端直接與水池連接,其頂端高度要高于水池底部沉淀物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底座8固定在水池底部,浮筒3浮在水面上;通過調節上螺母15和下螺母13,使得進水管4位于浮渣下方;水池中的澄清水從進水口11流入進水管4,經過波紋管10、集水管9和順序閥6,從排水管7排出;當經過一段時間后,水池中水量減少時,水池液面下降,浮筒3隨之下降,波紋管10隨之壓縮變短,潷水過程不受影響;當水池中液面高度降低時,水池底部的水壓就會隨之降低;壓力管5中的壓力也會隨之降低;當壓力管5中的水壓低于順序閥6的設定壓力,順序閥6會自動關閉,停止潷水過程,等待水池注水;當水池中注水后,水池液面升高,浮筒3隨之升高,水壓上升,順序閥6自動打開,潷水過程自動開始。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