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制粒機,尤其涉及一種干法制粒機。
背景技術:
目前,一些藥片在制作時,一般采用制粒機進行造粒。其中,制粒機一般分為干法制粒機、沸騰噴霧制粒機及濕法制粒機。其中,干法制粒機是先將藥粉和輔料投到干粉混合機中混合均勻,再轉入到干法制粒機中進行壓片、壓片完成后進行整粒,完成制粒。
在現有技術中,粉料一般放置于干法制粒機的送料機構內,由送料機構將粉料輸送于壓片機構內。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送料機構及壓片機構存在以下不足:
1、送料機構的出料口容易堵塞,影響制粒效率;
2、有些濕度較大的粉料容易粘在送料機構筒體的內壁上,需要人工經常清理;
3、有些材料的粘性比較大,在壓片過程中物料容易粘在壓輪上;
4、壓輪在壓片時,物料容易從壓輪的兩側泄露,影響制粒質量及制粒效率,需要人工經常清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干法制粒機,通過使用該結構,提高了送料效率、送料質量及壓片效率及壓片質量,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干法制粒機,包括機身、設置于機身內的送料機構、壓片機構、粉碎機構及整粒機構,所述送料機構設置于所述機身的頂面上,所述壓片機構、粉碎機構及整粒機構依次設置于所述送料機構下方的機身內;
所述送料機構包括倒錐型筒體及設置于筒體內的攪拌軸,所述筒體頂部設有進料口,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軸的頂部穿過所述進料口設置于所述筒體的外部,并與一攪拌電機相連,所述攪拌軸的底部穿于所述出料口內,所述攪拌軸的底部外緣面上還設有下壓螺旋葉片;所述下壓螺旋葉片上方的攪拌軸上還設有一攪拌桿,所述攪拌桿包括首尾相連的橫桿及斜桿,所述橫 桿垂直于所述攪拌軸設置,所述橫桿一端與所述斜桿相連,另一端安裝于所述攪拌軸上,所述斜桿平行于所述筒體內側壁設置,且所述斜桿與所述筒體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一間隙;
所述壓片機構包括前側板、后側板、左壓輪及右壓輪,所述左壓輪及右壓輪的兩端分別安裝于所述前側板及后側板上,所述左壓輪與右壓輪設置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左壓輪與右壓輪之間設有第二間隙;所述左壓輪底部正下方設有一左刮刀,所述右壓輪底部正下方還設有一右刮刀,所述左刮刀與右刮刀的頂端齊平,所述左刮刀的頂部與左壓輪底部外緣面之間設有間隙,所述右刮刀的頂部與右壓輪底部外緣面之間也設有間隙,所述間隙值為0.5㎜~2㎜;所述左刮刀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左壓輪的寬度,所述右刮刀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右壓輪的寬度;
所述出料口設置于所述第二間隙的正上方。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出料口底部的兩側還分別設有一擋板,所述擋板設置于所述左、右壓輪的正上方,所述擋板包括前擋板及后擋板,所述前擋板的外側壁與所述前側板的內側壁貼合,所述后擋板的外側壁與所述后側板的內側壁貼合。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下壓螺旋葉片上方的攪拌軸上還設有一螺孔,所述螺孔垂直于所述攪拌軸設置,且所述螺孔穿過所述攪拌軸的軸心線;所述橫桿的一端安裝于所述螺孔內。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左、右壓輪的一端與所述前擋板的內側壁之間設有0.2㎜~2㎜的間距,另一端與所述后擋板的內側壁之間也設有0.2㎜~2㎜的間距。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筒體內設置攪拌軸,在攪拌軸底部外緣面上設置下壓螺旋葉片,通過下壓螺旋葉片的設置,提高了送料效率,防止筒體出料口的堵塞;同時在攪拌軸上設置攪拌桿,攪拌桿包括橫桿及斜桿,利用橫桿安裝于攪拌桿上,利用攪拌軸及橫桿帶動斜桿轉動,由斜桿同時攪拌筒體內的物料,保證物料的攪拌質量,也防止物料粘于筒體的內壁上,保證送料質量;
2.本實用新型在左、右壓輪的正下方分別設置左、右刮刀,利用刮刀 將粘在壓輪上粉末刮干凈,保證壓片質量;同時刮刀與壓輪之間設有間隙,在壓輪一定晃動弧度的情況下,也能防止壓輪與刮刀接觸,保證壓輪及刮刀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率;
3.本實用新型中在出料口底部的兩側設置前、后擋板,前、后擋板分別與前、后側板貼合,可以保證左、右壓輪在壓片過程中物料不會從左、右壓輪的兩側泄露,能保證物料全部被用來壓片,防止物料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壓片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壓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A的剖視圖。
其中:1、機身;2、送料機構;21、筒體;22、攪拌軸;23、進料口;24、出料口;25、下壓螺旋葉片;26、攪拌桿;27、橫桿;28、斜桿;29、前擋板;210、后擋板;3、壓片機構;31、前側板;32、后側板;33、左壓輪;34、右壓輪;35、左刮刀;36、右刮刀;4、粉碎機構;5、整粒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參見圖1~4所示,一種干法制粒機,包括機身1、設置于機身1內的送料機構2、壓片機構3、粉碎機構4及整粒機構5,所述送料機構2設置于所述機身1的頂面上,所述壓片機構3、粉碎機構4及整粒機構5依次設置于所述送料機構2下方的機身1內。
在本實施例中,將預混好的粉料直接倒入送料機構內,通過送料機構將粉料輸送與壓片機構內,由壓片機構將粉料壓成片狀,片狀產品直接掉落于粉碎機構中,通過粉碎機構將片狀產品切成小塊,切碎的塊狀物料進入到整粒機構內,通過整粒機構將塊狀物料整粒成顆粒狀,完成制粒工作。
參見圖2所示,所述送料機構2包括倒錐型筒體21及設置于筒體21內的攪拌軸22,所述筒體21頂部設有進料口23,底部設有出料口24,所述攪拌軸22的頂部穿過所述進料口23設置于所述筒體21的外部,并與一攪拌電機相連,所述攪拌軸22的底部穿于所述出料口24內,所述攪拌軸22的 底部外緣面上還設有下壓螺旋葉片25;所述下壓螺旋葉片25上方的攪拌軸22上還設有一攪拌桿26,所述攪拌桿26包括首尾相連的橫桿27及斜桿28,所述橫桿27垂直于所述攪拌軸22設置,所述橫桿27一端與所述斜桿28相連,另一端安裝于所述攪拌軸22上,所述斜桿28平行于所述筒體21內側壁設置,且所述斜桿28與所述筒體21內側壁之間設有第一間隙。
在本實施例中,粉料直接從進料口倒入,由于重力以及倒錐形筒體的結構,粉料向下運動,通過出料口掉落,用于將粉料壓成片狀。在本實施例中,由于粉料的濕度及粘性問題,一些粉料并不能順利的從出料口掉出,因此,設置攪拌軸,可以對粉料起到攪拌作用,便于粉料的掉落,同時,在攪拌軸的底部外緣面設置下壓螺旋葉片,將粉料直接從出料口壓出,利用機械壓出,保證粉料從出料口壓出,防止堵塞,也防止粉料的堆積。同時,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防止濕度及黏度過大的粉料粘于筒體內壁上,設置攪拌桿,有效將貼于筒體內壁上的粉料刮下,便于攪拌軸對粉料的輸送。
所述下壓螺旋葉片25上方的攪拌軸22上還設有一螺孔,所述螺孔垂直于所述攪拌軸22設置,且所述螺孔穿過所述攪拌軸22的軸心線;所述橫桿27的的一端安裝于所述螺孔內。
參見圖3、4所示,所述壓片機構3包括前側板31、后側板32、左壓輪33及右壓輪34,所述左壓輪33及右壓輪34的兩端分別安裝于所述前側板31及后側板32上,所述左壓輪33與右壓輪34設置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左壓輪33與右壓輪34之間設有第二間隙;所述左壓輪33底部正下方設有一左刮刀35,所述右壓輪34底部正下方還設有一右刮刀36,所述左刮刀35與右刮刀36的頂端齊平,所述左刮刀35的頂部與左壓輪33底部外緣面之間設有間隙,所述右刮刀36的頂部與右壓輪34底部外緣面之間也設有間隙,所述間隙值為0.5㎜~2㎜;所述左刮刀35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左壓輪33的寬度,所述右刮刀36的寬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右壓輪34的寬度。
在本實施例中,粉料直接從送料機構掉落于第二間隙內,由左、右壓輪對粉料進行壓片。而在壓片過程中,由于一些粉料的粘性或者濕度較大,粉料在部分壓片之后,一些粉料還會粘于左、右壓輪上,這樣會影響壓片質量及壓片效率。因此,在左、右壓輪的正下方分別設置于左、右刮刀,利用刮刀將粘于壓輪上的粉料給刮掉,保證壓片質量。為了防止壓輪晃動對刮刀及 壓輪造成破壞,刮刀與壓輪之間設有0.5㎜~2㎜的間隙,既能保證刮刀的正常工作,也能保證刮刀與壓輪的使用壽命,降低維修率。
其中,所述出料口24設置于所述第二間隙的正上方。所述出料口24底部的兩側還分別設有一擋板,所述擋板設置于所述左、右壓輪的正上方,所述擋板包括前擋板29及后擋板210,所述前擋板29的外側壁與所述前側板31的內側壁貼合,所述后擋板210的外側壁與所述后側板32的內側壁貼合。
所述左、右壓輪的一端與所述前擋板29的內側壁之間設有0.2㎜~2㎜的間距,另一端與所述后擋板210的內側壁之間也設有0.2㎜~2㎜的間距。在本實施例中,由于左、右壓輪的滾動方向相反,利用左、右壓輪的滾動進行壓片,而粉料在被壓片時,由于左、右壓輪之間的第二間隙較小,粉料會被晃動于壓輪的兩側,易導致粉料從壓輪的兩側掉出,影響壓片質量及壓片效率。因此,通過前、后擋板的設置,能有效防止粉料從左、右壓輪的兩側掉出,保證壓片效率及壓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