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廢氣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廢氣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常見的廢氣處理方法主要有燃燒法、吸附法、生物法、光催化法等。
燃燒法是利用燃氣或燃油等輔助燃料燃燒,使有害物質在高溫作用下分解為無害物質,工藝簡單,投資小,適用于高濃度、小風量的廢氣,但對安全技術、操作要求較高。吸附法工藝裝置簡單、能耗低、工藝成熟,去除效果好,但是吸附裝置普遍存在吸附填料易飽和、更換頻繁,從而增加了裝卸、運輸、更換等工作程序,導致運行費用增加。生物法經濟、有效污染物處理徹底,但目前主要用于處理低濃度易處理的工業廢氣,對于高濃度難處理的廢氣效果不好。光催化法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少,適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氣,但是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處理效率高、成本低的廢氣處理裝置,該裝置將布氣系統、光催化氧化系統、純生物處理系統整合為一套系統來完成對廢氣的處理,采用分級處理,并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具有結構緊湊、操作簡單、維護方便的優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廢氣處理裝置,一種廢氣處理裝置,包括布氣系統,所述布氣系統包括管道及均勻設于管道之上的曝氣頭,所述廢氣處理裝置包括:光催化氧化系統,所述光催化氧化系統包括催化罐、紫外燈及二氧化鈦涂層,所述紫外燈設于催化罐之內,所述二氧化鈦涂層設置于催化罐的底部和頂部;純生物處理系統,所述純生物處理系統連接于光催化系統并設置于光催化系統之上,所述純生物處理系統包括用于附著微生物群落的填料層;所述布氣系統包括第一布氣系統及第二布氣系統,所述第一布氣系統設置于光催化氧化系統的底部,所述第二布氣系統設置于純生物處理系統的底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光催化氧化系統的頂部設有第一出氣孔,所述第二布氣系統連接于所述第一出氣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紫外燈水平橫向設于催化罐之內。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填料層由比表面積為0.1m2/g~0.15 m2/g的高分子材料組成,填料層的厚度為0.1~0.3mm,所述填料層的橫截面呈連續“S”型,在“S”型曲面上分布有數條溝渠,溝渠與曲面組成一個半封閉空間,在填料層表面附著有微生物。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純生物處理系統的上方還設有濾料層,所述濾料層與純生物處理系統之間留有間隙,所述濾料層與純生物處理系統同處于一空間,所述濾料層的頂部設有第二出氣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濾料層由硅藻土和電氣石燒結而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濾料層與純生物處理系統之間設有噴淋裝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廢氣處理裝置還包括微生物營養補給系統,所述微生物營養補給系統包括循環泵、營養液補充箱及循環管道,所述循環管道的一端連接于噴淋裝置;所述純生物處理系統的底部設有排放管道,所述排放管道連接于循環管道的另一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將布氣系統、光催化氧化系統、純生物處理系統結合在一起,構建出一種新的廢氣處理裝置,該裝置結合物理處理及生物處理的特點,具有結構緊湊、便于操作、維護簡單、運行高效的特點;
2.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光催化氧化系統以及純生物處理系統的底部增設布氣系統,使得廢氣能夠均勻的進入到光催化氧化系統以及純生物處理系統,提高了處理效果,避免了短流現象;
3.填料層獨特的結構使其表面積增大,附著于其上的微生物群落多,能夠更快速的凈化廢氣;
4.濾料層采用獨特方法燒結而成,成本低,效果好,節省了成本的投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廢氣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布氣系統,2-光催化氧化系統,3-純生物處理系統,4-第一布氣系統,5-第二布氣系統,6-濾料層,7-噴淋裝置,8-微生物營養補給系統,11-管道,12-曝氣頭,21-催化罐,22-紫外燈,23-第一出氣孔,24-二氧化鈦涂層,31-填料層,32-排放管道,61-第二出氣孔,81-循環泵,82-營養液補充箱,83-循環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廢氣處理裝置,主要包括布氣系統1、光催化氧化系統2及純生物處理系統3,其中,光催化氧化系統2設置于整個廢氣處理裝置的最底部,在光催化氧化系統2之上設置有純生物處理系統3,補氣系統1則設置于光催化氧化系統2及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底部。待處理的廢氣先進入到光催化氧化系統2之中進行處理,再上升進入到純生物處理系統3之內作進一步處理,本實用新型將布氣系統1、光催化氧化系統2、純生物處理系統3結合在一起,構建出一種新的廢氣處理裝置,該裝置結合物理處理及生物處理的特點,具有結構緊湊、便于操作、維護簡單、運行高效的特點。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光催化氧化系統2包括催化罐21、紫外燈22及二氧化鈦涂層24,紫外燈22設于催化罐21之內,二氧化鈦涂層24設于催化罐的底部和頂部,在催化罐21的底部設有第一補氣系統4,第一補氣系統4包括管道11及及均勻設于管道11之上的曝氣頭12,待處理的廢氣就是從該管道11進入到光催化氧化系統3之內,在廢氣通過曝氣頭12后,均勻的進入光催化氧化系統2,光催化氧化系統2內安裝有波長170-290nm的紫外燈,廢氣經紫外光照射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凈化,同時,當紫外光照射到二氧化鈦涂層24上時,催化罐21內會產生一種活性氧化物質,該種活性氧化物質能對廢氣中的有機物起到很好的的氧化分解的作用。
為了提高紫外燈22對廢氣的處理效果,在本實用新型一優選實施方式中,紫外燈22橫向水平且居中設置于催化罐21之內,紫外燈22的長度以能夠達到催化罐21的內徑為準。紫外燈22的上述設定,能夠使得廢氣在上升的過程,所有的廢氣都能夠充分的經過紫外燈光的凈化分解作用,同時紫外燈22也能均勻的照射到位于催化罐21底部和頂部的二氧化鈦涂層24。
在本實施例中,光催化氧化系統2的頂部設有第一進氣孔23,具體而言,該第一進氣孔23設置于催化罐21的頂部,該第一進氣孔23連接于位于純生物處理系統3底部的第二布氣系統5,經過光催化氧化系統2處理后的廢氣通過第一進氣孔23以及第二布氣系統5進入到純生物處理系統3中。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純生物處理系統3包括用于附著微生物群落的填料層31,填料層31由比表面積為0.1m2/g~0.15 m2/g的高分子材料組成,填料層31的厚度為0.1~0.3mm,所述填料層31的橫截面呈連續“S”型,在“S”型曲面上分布有數條溝渠,溝渠與曲面組成一個半封閉空間,在填料層31表面附著有微生物。填料層31的上述結構增大了填料的比表面積,在曲面和溝渠的表面能夠附著大量的微生物,當廢氣流經填料時,在曲面和溝渠圍成的半封閉空間內旋轉而形成漩渦,廢氣和填料上附著的微生物充分混合,增加了接觸時間,提高了處理效率。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在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同一空間之內還設有濾料層6,從純生物處理系統3出來后的廢氣還將進一步進入到濾料層6之內,上述濾料層6由硅藻土和電氣石按一定的比例燒結而成,在濾料層6的頂部開有第二出氣孔61,經過濾料層6處理后的廢氣就可以直接由第二出氣孔61排到空氣之中。該種濾料相對活性炭來說價格低,同時處理效果更好,廢氣經濾料層再一次處理后,即可完全達到凈化的目的。
濾料層6與純生物處理系統3之間留有間隙,在該間隙之內且位于濾料層6的底部設有噴淋裝置7,該噴淋裝置7在打開時,能夠將營養液均勻的噴灑在填料上,營養液使填料層31上的微生物能夠生存并持續工作,對微生物起到一個很好的養殖保護作用,減少了后期對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更換,或者降低了對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維護難度。
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中,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底部設有排放管道32,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外圍還連接有微生物營養補給系統8,微生物營養補給系統8包括循環泵81、營養液補充箱82及循環管道83,循環管道83的一端連接于噴淋裝置7,在純生物處理系統的底部設有排放管道32,循環管道83的另一端連接于上述排放管道32。排放管道32、營養液補充箱82、循環泵81、循環管道83使得純生物處理系統3與營養液補充箱82之間建立起聯系,通過人為定期、實時的在營養液補充箱82中添加原料,即可保證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持續工作,能夠大大降低純生物處理系統3的維護成本。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