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換能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夾裝式防脫結構換能器。
背景技術:
換能器(也稱有源傳感器)是實現電能、機械能或聲能等從一種形式的能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量的裝置。
換能器作為超聲波設備的核心器件,其結構可靠性決定整個設備的可靠性。換能器的結構可靠性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身結構的可靠性,一種是安裝配合密封結構的可靠性。
目前市場上的換能器的主要結構是由與信號電纜相連的接線板、通過導電線與接線板相連的壓電材料片和吸聲材料墊片所構成的換能器本體,在換能器本體的發射面端通過粘接的方式固定有金屬蓋體,金屬蓋體沖壓為帶沿的帽型,金屬蓋體的邊沿充當整個換能器安裝的密封面,受限于金屬蓋體的沖壓技術,金屬帽側壁高度小于2.5mm,帽形外翻沿小于1.5mm,因此換能器的密封面寬度小于1.5mm,不利于密封,在常規使用中,由于粘膠失效、密封面小,常會出現換能器本體與金屬蓋體分離的情況而造成換成器本體進水而無法工作,更有甚者測量裝置進水,設備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換能器不能有效避免金屬蓋體脫落、防水性能差的問題。
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解決了換能器發射面與安裝密封面的距離有限,不利于安裝后使用以及換能器發射面前堆積的淤泥雜質多,安裝密封面的寬度不可以增加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換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蓋體、外層殼體和換能器主體,所述的蓋體套設于所述換能器主體上,所述外層殼體套設于所述蓋體上。
進一步,所述蓋體包括遮蓋部,在所述遮蓋部的邊緣處設有圍板。
進一步,所述外層殼體與所述蓋體之間過盈配合。
進一步,在所述換能器主體的底部設置有向外側翻出的第一凸臺狀翻邊,在所述外層殼體的底部設置有向外側翻出的第二凸臺狀翻邊,在所述外層殼體底部內側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凸臺狀翻邊相配合的限位卡槽。
進一步,在所述的換能器主體的頂部設置有安裝槽,在所述安裝槽的底部設置有引線孔。
進一步,在所述蓋體的圍板外側壁和所述換能器主體的外側壁上均涂覆有硅膠層,使得換能器主體與所述蓋體以及所述蓋體與所述外層殼體更緊密地固定在一起。
進一步,所述蓋體為金屬材質。
進一步,所述外層殼體底部的第二凸臺狀翻邊的上表面即為安裝換能器時的安裝密封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巧妙,能夠有效的避免蓋體與換能器主體之間脫離,同時也提高了防水性能。
(2)本實用新型利用硅膠層進行輔助密封,使本實用新型在發射面端可達到IP68防水等級,進一步提高防水性能,有效延長了換能器的使用壽命。
(3)本實用新型采用此種結構,不再受金屬沖壓技術限制,所述換能器可設計為任意長度、安裝密封面任意寬度,有效的解決了由于金屬蓋體沖壓技術的薄弱點導致的產品安裝密封面窄小的問題,增加了密封可靠性,提高了設備整體可靠性。改進后的換能器長度增加,換能器發射面可進入流動水中,降低淤泥阻塞換能器發射面帶來的測量誤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軸側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際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蓋體、2-外層殼體、3-換能器主體、11-遮蓋部、12-圍板、21-第二凸臺狀翻邊、22-限位卡槽、31-第一凸臺狀翻邊、32-安裝槽、33-引線孔;
4-壓電陶瓷片、5-丁腈吸聲墊片、6-PCB接線板、7-信號電纜、8-灌封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圖1和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換能器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和軸側圖。
一種換能器,包括蓋體1、外層殼體2和換能器主體3,蓋體1套設于換能器主體3上,外層殼體2套設于蓋體1上。蓋體1包括遮蓋部11,在遮蓋部11的邊緣處設有圍板12。蓋體1為金屬材質。
蓋體1的內徑與換能器主體3的外徑相適應,以使得蓋體1套設于換能器主體3上;外層殼體2的內徑小于蓋體1的外徑0.05mm,外層殼體2與蓋體1之間過盈配合。
在換能器主體3的底部設置有向外側翻出的第一凸臺狀翻邊31,在外層殼體2的底部設置有向外側翻出的第二凸臺狀翻邊21,在外層殼體2底部內側還設置有與第一凸臺狀翻邊31相配合的限位卡槽22。使得換能器主體3和外層殼體2在實現夾緊配合時第一凸臺狀翻邊31與限位卡槽22恰好卡接。在換能器主體3的頂部設置有安裝槽32,在安裝槽32的底部設置有引線孔33。
在實際安裝中,如圖3所示,外層殼體2底部的第二凸臺狀翻邊21的上表面即為安裝換能器時的安裝密封面。安裝密封面任意寬度,有效的解決了由于金屬蓋體沖壓技術的薄弱點導致的產品安裝密封面窄小的問題,增加了密封可靠性,提高了設備整體可靠性。
在換能器主體3上設有與信號電纜7相連的PCB接線板6、PCB接線板6通過導線與換能器主體3的發射面端的壓電陶瓷片4相連,壓電陶瓷片4的下方設有丁腈吸聲墊片5,上述的壓電陶瓷片4以及丁腈吸聲墊片5均設置在安裝槽32內部,其中的導線穿過引線孔33連接換能器主體發射面端的壓電陶瓷片以及PCB接線板。在換能器主體3的下部空隙處還填充有灌封膠8。
為了進行輔助密封,在蓋體1的圍板12外側壁和換能器主體3的外側壁上均涂覆有硅膠層,使得換能器主體3與蓋體1以及蓋體1與外層殼體2更緊密地固定在一起,該密封結構也起到了更好的防水效果。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