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化肥生產設備,具體說是一種滾筒式生物有機肥造粒機。
背景技術:
在生物有機肥的生產過程中,常用滾筒造粒機對生物有機肥原料進行造粒,傳統的滾筒造粒機外壁設置有多個環形軌道,其中至少一個軌道為齒軌,通過齒輪嚙合驅動滾筒旋轉,另外至少兩個軌道支撐在帶有凹槽的支撐輪上,使滾筒保持平衡。為使肥料顆??梢詮那岸藵L動到后端,還要將滾筒傾斜設置,利用物料的重力使其向后移動,這樣就會增加滾筒的側向受力,對支撐滾筒的運動部件要求較高。這種滾筒造粒機的入料口和出料口分別設置的滾筒的兩端,造粒過程只能在滾筒的內腔的單程移動過程中完成。由于造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未成粒的粉末,這樣即增大了篩分工序負荷,又增加很多物料的運輸、周轉工作,造成能耗高、生產效率低。另外,在實際使用中,由于生物有機肥造粒原料濕度大,很容易粘結在滾筒內壁上,這些結壁物質如果不及時清理就會越聚越多,嚴重影響造粒質量和成球率。若清理結壁物質時,必須停車,頻繁停車又會影響連續、穩定生產的的要求,降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生產效率高、無需停車即可清理結壁物質的滾筒式生物有機肥造粒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往復滾筒式生物有機肥造粒機包括支架、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架上端的上滾筒和驅動電機,所述上滾筒的外壁上固定安裝有軌道環和齒環,所述齒環通過驅動齒輪與驅動電機傳動連接,所述軌道環滾動安裝在托輥上,所述上滾筒的內腔呈前端直徑小、后端直徑大的錐狀結構,上滾筒的后端設置有轉送料斗,所述轉送料斗的上端設置有通風孔、下端設置有出料管、側壁對接上滾筒;在支架的下方可旋轉地安裝有下滾筒,所述下滾筒的內腔呈前端直徑大、后端直徑小的錐狀結構,下滾筒的后端與出料管對接。
所述轉送料斗的側面設置有容納上滾筒端部的對接孔,所述上滾筒的后端可旋轉地插裝在對接孔中,所述出料管包括回收料管和成品料管,所述回收料管對應的轉送料斗內腔中設置有下端連通回收料管的回收料斗,所述成品料管對應的轉送料斗內腔中設置有下端連通成品料管的成品料斗,所述回收料斗的上端帶有傾斜設置的篩網,所述篩網向成品料斗的上方傾斜;所述下滾筒包括對接回收料管的回收滾筒、對接成品料管的成品滾筒,所述回收滾筒的內腔中設置有噴漿管,所述成品滾筒的前端設置有熱風干燥機。
所述上滾筒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內襯筒,所述內襯筒是由柔性材料制成、與滾筒同軸設置的圓筒狀結構,內襯筒的兩端分別通過環狀密封帶固定連接在上滾筒的兩端環封,內襯筒的外壁固定連接有軸向延伸的定位條,多根定位條環繞內襯筒均勻分布、并固定連接在上滾筒的內壁上,在內襯筒的筒壁上、相鄰兩定位條之間固定連接有條形配重鐵。
托輥上設置有截面為u形的環槽,所述軌道環卡裝在托輥的環槽中。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所述滾筒式生物有機肥造粒機結構合理、生產效率高,可一次完成包膜、篩分、烘干等工序,同時無需停車即可清理結壁物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實施例的斷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轉送料斗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上上滾筒的斷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托輥與軌道環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滾筒式生物有機肥造粒機包括支架1、可旋轉地安裝在支架1上端的上滾筒2驅動電機,所述上滾筒2的外壁上固定安裝有軌道環3和齒環4,所述齒環4通過驅動齒輪5與驅動電機6傳動連接,所述軌道環3滾動安裝在托輥31上,如圖5所示,所述托輥31上設置有截面為u形的環槽,所述軌道環3卡裝在托輥31的環槽中。
所述上滾筒2的內腔呈前端直徑小、后端直徑大的錐狀結構,安裝時只要保證上滾筒2后端的最低點低于前端的最低點,物料即可在滾動中從前端移動到后端,因此,這種錐狀的滾筒無須傾斜安裝,只要水平安裝即可,運轉時軌道環3側向受力小,有利于延長軸承的使用壽命。
上滾筒2的后端設置有轉送料斗8,所述轉送料斗8的上端設置有通風孔81、下端設置有出料管82、側壁對接上滾筒2;在支架1的下方可旋轉地安裝有下滾筒7,所述下滾筒7的內腔呈前端直徑大、后端直徑小的錐狀結構,下滾筒7的后端與出料管82對接。上滾筒2中包膜完成的物料從上滾筒2的后端進入轉送料斗8,再通過出料管82進入下滾筒7,隨著下滾筒7的旋轉物料又從后向前輸送。
如圖3所示,所述轉送料斗8的側面設置有容納上滾筒2端部的對接孔83,所述上滾筒2的后端可旋轉地插裝在對接孔83中,所述出料管82包括回收料管82a和成品料管82b,所述回收料管82a對應的轉送料斗8內腔中設置有下端連通回收料管82a的回收料斗,所述成品料管82b對應的轉送料斗8內腔中設置有下端連通成品料管82b的成品料斗,所述回收料斗的上端帶有傾斜設置的篩網84,所述篩網84向成品料斗的上方傾斜;所述下滾筒7包括對接回收料管82a的回收滾筒71、對接成品料管82b的成品滾筒72,所述回收滾筒71的內腔中設置有噴漿管,所述成品滾筒72的前端設置有熱風干燥機73。上滾筒2流出的混合物料進入轉送料斗8的上端,經過篩網84的篩分,細小顆粒和粉末通過篩網84掉落到回收料斗中,再經過回收料斗和回收料管82a導入回收滾筒71,隨著回收滾筒71的滾動,接收噴漿管噴淋的漿料,再次滾動包膜,最終從回收滾筒71的前端輸出。經篩網84篩分合格的顆粒被篩網84引導進入成品料斗,并經成品料斗和成品料管82b導入成品滾筒72,隨著成品滾筒72的滾動,被熱風干燥機73吹干,最終從成品滾筒72的前端輸出。
如圖4所示,所述上滾筒2的內壁固定連接有內襯筒21,所述內襯筒21是由柔性材料制成、與滾筒2同軸設置的圓筒狀結構,內襯筒21的兩端分別通過環狀密封帶固定連接在上滾筒2的兩端環封,內襯筒21的外壁固定連接有軸向延伸的定位條22,多根定位條22環繞內襯筒21均勻分布、并固定連接在上滾筒2的內壁上,在內襯筒21的筒壁上、相鄰兩定位條22之間固定連接有條形配重鐵23。由于內襯筒21是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配重鐵23與滾筒2沒有連接,隨著滾筒2的旋轉,配重鐵23帶動周圍的內襯筒筒壁產生震動,可以將粘連在筒壁上的物料震落,起到防止粘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