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含砷硫鐵礦的浮選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金屬硫化礦的浮選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含砷硫鐵礦的浮選工藝。
背景技術:
濕法冶金生產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大量的酸氣,經煙氣凈化后可將一部分酸氣轉化為硫酸重復利用,而另外一部分則成為廢酸。根據我國對冶煉企業的外排水要求,這部分廢酸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處理工藝方能外排,而處理過程中又將生成新的廢渣,如此循環不但對生產企業帶來沉重的經濟壓力,對周邊環境也將產生很大危害。
本發明將煉銅廢酸應用于含砷硫鐵礦浮選過程,替代硫酸作為黃鐵礦活化劑使用,在控制煉銅廢酸中Cu2+含量的前提下,使用普通抑制劑可獲得品位達到48%以上的硫精礦。該方法使用常規硫砷浮選流程、藥劑制度簡單、分離效果好。本工藝一方面可解決冶煉廠對煉銅廢酸的后續處理難題,另一方面可解決選礦廠使用硫酸的一系列問題,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砷硫鐵礦的浮選工藝,該方法具有藥劑制度簡單、硫砷分離效果好等優點,該工藝可將煉銅廢酸直接用于含砷硫鐵礦的浮選過程,且可降低實際硫酸用量及獲得高質量硫精礦。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砷硫鐵礦的浮選活化技術,該方法將礦物經過磨礦機磨至單體解離后進入浮選過程,加入煉銅廢酸作為黃鐵礦的活化劑,調節礦漿PH值至6 7,再加入毒砂抑制劑,捕收劑、松油進行黃鐵礦浮選。由于該方法所用煉銅廢酸中Cu2+也對黃鐵礦有活化作用,在特定范圍內不僅可獲得低砷高質量硫精礦,也可降低實際消耗硫酸用量。
根據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pH值調至6 7,當pH值小于6,容易使得黃鐵礦和毒砂都被完全活化影響后續分離;當PH值大于7時,黃鐵礦難于被活化,從而造成黃鐵礦回收率低下。實驗表明PH值在6 7范圍下對硫精礦回收率、硫精礦品位及硫精礦含砷品位影響不大。
根據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煉銅廢酸為銅冶煉廠廢酸原液。廢酸用量控制在3000 5000g/t,當廢酸用量小于3000g/t,黃鐵礦活化程度不夠,影響硫精礦回收率;當廢酸用量大于5000g/t時,毒砂易產 生過度活化,影響硫精礦品位。
根據上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范圍是煉銅廢酸中含Cu2+為0.1 0.3mg/L。本發明中煉銅廢酸作為黃鐵礦活化劑,廢酸中起特殊作用的為Cu2+,其含量決定活化程度對黃鐵礦和毒砂分離的難易。當Cu2+含量低于0.lmg/L,對黃鐵礦活化影響很小;但當Cu2+含量高于0.3mg/L時,對毒砂有明顯活化效果,易隨黃鐵礦上浮從而影響硫精礦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選用礦石中含硫25.30 %、砷2.28%,將原礦經過磨礦機磨至單體解離后進入浮選過程,加入煉銅廢酸(其中Cu2+含量選擇0.lmg/L),用量分別為3000g/t、4000g/t、5000g/t,作為黃鐵礦的活化劑,調節礦漿pH值至6 7,再加入毒砂抑制劑腐植酸鈉500g/t,捕收劑丁基黃藥120g/t、松油100g/t進行黃鐵礦浮選,得到硫精礦。
表一硫精礦浮選指標情況
權利要求
1.含砷硫鐵礦的浮選工藝,該方法將礦物經過磨礦機磨至單體解離后進入浮選過程,加入煉銅廢酸作為黃鐵礦的活化劑,煉銅廢酸用量為3000 5000g/t,調節礦漿pH值至6 7,在此礦漿條件下再加入腐植酸鈉,丁黃藥、松油進行黃鐵礦浮選,獲得低砷高硫硫精礦。
2.根據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煉銅廢酸為冶煉廠廢酸原液,煉銅廢酸中含Cu2+ 為 0.1 0.3mg/L0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含砷硫鐵礦的浮選方法。該方法先將礦物經過磨礦機磨至單體解離后進入浮選過程,然后加入煉銅廢酸作為黃鐵礦的活化劑,調節pH值至6~7,再加入毒砂抑制劑,捕收劑、松油進行黃鐵礦浮選,得到低砷硫精礦。本發明所采用的煉銅廢酸為銅冶煉廠廢酸原液,用量為3000~5000g/t;煉銅廢酸中含Cu2+為0.1~0.3mg/L。該方法流程簡單、藥劑成本低、可將銅冶煉廠的煉銅廢酸再利用,該工藝可獲得低砷高硫硫精礦,具有良好的工業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B03D1/00GK103212481SQ20131012579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2日
發明者劉智林, 葉雪均, 許方 申請人:江西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