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選煤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粗煤泥分選機的耙臂式排料機構。
背景技術:
選煤廠一般采用粗煤泥分選機(TCS、TBS、螺旋分選機等)用于分選3-0.15mm的粗煤泥,粗煤泥分選機的尾礦排料方式一般為:在粗煤泥分選機分選床層中、下部設有密度計,當檢測到床層密度升高時,增大底流排料量,間斷排出粗粒矸石,當檢測到床層密度降低時將逐漸減小底流排料量。對于大直徑(直徑超過2.1m)的粗煤泥分選機,一般需要設置多個尾礦排料口才能正常排料。多個排料口共同排料存在以下問題。
(1)由于每個排料口的排料量不夠均勻,造成床層不均勻、不穩定。
(2)多個排料口需要設置多個排料執行機構。
(3)由于無法均勻連續排料,桶直徑不能做得太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粗煤泥分選機的耙臂式排料機構,能實現大直徑(直徑超過2.1m)粗煤泥分選機設置一個排料口,保證均勻排料、床層穩定,有效提高分選精度。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粗煤泥分選機的耙臂式排料機構,包括減速電機、聯軸器、傳動裝置、耙臂、刮料板、頂水底板。排料機構設置在粗煤泥分選機分選桶中心,其中減速電機在分選機上部,由支架支撐,通過聯軸器和傳動裝置將動力輸出到耙臂;傳動機構中的傳動軸與分選桶同軸;刮料板安裝在耙臂上,耙臂旋轉帶動刮料板向分選桶中心刮料、集料。收集的尾礦通過頂水底板中心的排料口排出。
優選的,耙臂分主耙、副耙各兩組,成對稱分布,主耙回轉直徑比分選桶直徑略小,副耙回轉直徑約為桶直徑的1/2,且短耙刮板外徑略小于錐面外圓直徑。
優選的,每個耙臂上安裝有一組相互平行的刮料板,與耙臂中心線成50度左右,根據分選桶直徑,每組耙臂刮料板間距及長度各不相同,保證旋轉過程中能夠刮滿整個底面。刮板底面與頂水底板平行,間距約為30-50mm。
優選的,均勻布孔的頂水底板外側為平臺面,內側向分選桶中心成錐形,平臺面與錐面分隔處為50mm左右的臺階。
優選的,對于不同直徑分選桶,每個分選桶僅在中心設置一個尾礦排料口,排料口在頂水底板中心,刮料板向分選桶中心刮料、集料,并通過中心排料口向外排出。
本實用新型帶來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粗煤泥分選機的耙臂式排料機構,能實現大直徑(直徑超過2.1m)粗煤泥分選機設置一個排料口,保證均勻排料、床層穩定,有效提高分選精度。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減速電機、2-聯軸器、3-減速機支架、4-傳動軸、5-分選桶、6-主耙、7-副耙、8-刮料板、9-中心排料口、10-頂水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1所示:耙臂式排料機構設置在粗煤泥分選機分選桶5中心,其中減速電機1在分選機上部,由減速機支架3支撐,通過聯軸器2和傳動裝置4將動力輸出到耙臂6、7;傳動機構中的傳動軸4與分選桶5同軸;刮料板8安裝在耙臂6、7上,耙臂6、7旋轉帶動刮料板8向分選桶5中心刮料、集料。收集的尾礦通過頂水底板10的中心排料口9排出。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變更和修改。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技術方案,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基礎上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明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