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危廢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油共煉殘渣改性資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煤油共煉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煤炭清潔利用及重劣質油輕質化技術,將濃度為45%~50%、煤粒直徑小于100微米的煤漿與渣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以及催化劑條件下,使油、煤漿一次通過反應器,同時加氫裂解成輕、中質油和少量烴類氣體的工藝技術,具有投資省、能效高等優勢,為我國煤制油和重劣質油輕質化開辟了一條新的技術路線。但是,煤炭及重劣質油經過轉化后剩余的殘渣,含有大量的瀝青質及膠質、芳香烴含量高、殘留大量的重金屬及催化劑,環境危害較大,以被確定為危險固體廢棄物,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煤油共煉殘渣常規的方法有焚燒法、焦化法、填埋法、地耕法、熱解法、溶劑萃取法及生物治理等,但普遍存在綜合成本高、設備投資大、資源回收率低、二次污染嚴重,經濟性較差等缺點,難以大面積推廣。水煤漿是由煤、水及添加劑經研磨混合后的一種新型、高效、清潔的煤基燃料,具有燃燒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等特點,可用于電站鍋爐、工業鍋爐和工業窯爐中代油、代氣、代煤燃燒,是當今潔凈煤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煤漿要求具有較高的煤漿濃度、粘度以保證其流動性、穩定性及適宜的粒徑分布以保證水煤漿在氣化、燃燒時保持良好的特性。煤油共煉殘渣的主要成分為油及灰分,其具有較好的熱值和造氣性能,若能與煤、添加劑及水進行摻配,配制成水煤漿后進行氣化,不僅將常規處理方法中難以利用的石油資源轉化為合成氣,還能對煤油共煉殘渣徹底進行無害化處理,無疑是一種工藝可行、經濟性優良、工業化前景廣闊的技術方法。由于煤油共煉殘渣含有的瀝青在65%以上,造成其軟化點較低,60℃以上即軟化為瀝青態。同時由于瀝青質的存在,其自粘結性及粘附性較大,不能有效的分散為顆粒,經擠壓后既形成膠團,極大限制了其運輸及使用。粘結性高造成煤油共煉殘渣可磨性極差,對磨棒等易形成表面粘附,造成磨棒失效。煤油共煉殘渣的低可磨性,高粘附性,造成其在磨機內不僅難以有效的分散,同時易與煤粉粘結成團,使水煤漿漿體穩定性差、粒徑過粗、粘度較高無法進行氣化利用。因此,必須對煤油共煉殘渣進行改性,降低其粘附性,增加其可磨性,才能為實現煤油共煉殘渣的資源化處理提供可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煤油共煉殘渣改性資源化利用的方法,通過對煤油共煉殘渣進行改性,降低其粘附性,提高可磨性,克服煤油共煉殘渣直接摻配水煤漿制漿時存在的缺點,對其進行資源化利用。一種煤油共煉殘渣改性資源化利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噴吹微粒化:將煤油共煉殘渣降溫至120-150℃,與空氣混合后通過合金噴頭,經氣流高速噴吹,使煤油共煉殘渣分散為粒徑為0.1-10mm的微粒;(2)表面浸漬改性:將微粒浸漬在含有高分子表面改性劑的水溶液中,浸漬1-20min,進行表面改性處理后,再進行脫水處理;(3)摻配水煤漿制漿:將經改性脫水后的微粒與煤、水及水煤漿添加劑進行棒磨,摻配水煤漿;(4)氣化耦合:將摻配好的水煤漿進行氣化反應,得到合成氣及灰渣。上述步驟(1)中所述的合金噴頭為鎳基合金喇叭形噴頭,噴頭口為圓形或橢圓形孔道,孔徑為0.1-10mm。上述步驟(2)中所述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液濃度為1-3%,所述的高分子表面改性劑為馬來酸、C10~32的混合烯烴、含氟丙烯酸酯或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銨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戊基溴化銨的共聚物。上述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