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能源化工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干燥塔及天然氣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在能源化工領域中,各種系統設備普及使用,其中,對于天然氣凈化過程中,需要使用干燥塔。
近年來,對于干燥塔對天然氣進行干燥處理過程中的耐用性的提高,以及故障率和成本的降低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提高耐用型,同時降低成本和故障率成為設計目標。
現有技術中,如圖1所示,干燥塔包括內腔1、設置在內腔中的篩板2和位于篩板2底側且與外部連通的出口管3,在篩板2上堆放對天然氣起到干燥作用的干燥劑,即通常所說的分子篩,天然氣穿過干燥劑,并流過篩板2,進而通過篩板2底部的出口管3完成干燥。對于此結構,由于干燥劑為體積較小的顆粒,為了保障干燥劑被篩板2完全承載而不下落,需要將篩板2與內腔1之間密封牢固,且需要內腔1和篩板2分別加工的尺寸精度高,能夠貼合緊密,這便造成了干燥塔的制作成本高,同時,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若干燥劑從未緊密貼合的篩板2與內腔1之間的縫隙處下落,則干燥劑將隨天然氣一同進入底部的出口管3,這將對設備造成堵塞等破壞作用,需要停機維修維護,由此,干燥塔的耐用性低且故障率高。
以上現有技術中,干燥塔的耐用性低,且故障率和成本高等缺陷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可提高耐用性,且降低故障率和成本的干燥塔及天然氣凈化系統。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干燥塔及天然氣凈化系統,所述干燥塔能夠盛裝干燥劑(13),其特點是,包括內腔(11)、出口管(12)和用于輸入天然氣的入口管(15),所述出口管(12)的內端口連通于所述內腔(11),在所述出口管(12)的內端口安裝有能夠過濾所述干燥劑(13)的過濾罩(14);所述出口管(12)的水平高度與所述內腔(11)最低點的水平高度之間的高度差為l1,所述內腔(11)總高度尺寸為l2,l1/l2≤0.2;所述入口管(15)的水平高度與所述內腔(11)頂點的水平高度之間的高度差為l3,l3/l2≤0.2。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出口管(12)的內端口朝向下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出口管(12)的內端口位于所述內腔(11)中間位置。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入口管(15)的內端口安裝有所述過濾罩(14)。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入口管(15)的內端口朝向上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進一步實現,所述入口管(15)的內端口位于所述內腔(11)中間位置。
在一個關于干燥塔的實施方式中,出口管的內端口連通于內腔,且在出口管的內端口位置安裝有能夠過濾干燥劑的過濾罩。由此,在內腔承裝干燥劑的狀態下,天然氣通過干燥劑干燥后,能夠通過過濾罩流入出口管的內端口,進而通過出口管流出,如此的設置,使得干燥劑能夠裝入內腔的底部,出口管的內端口能夠與堆放的干燥劑相接觸,并被過濾罩隔離。
現有技術中,為了避免干燥劑落入出口管的內端口,在內腔的內部設置了水平的篩板,出口管的內端口設置在篩板底側,干燥劑被承托在篩板上,這必然需要篩板與內腔壁貼合緊密,且通過焊接等方式安裝牢固,這對于篩板和內腔的尺寸制造精度,以及焊接等安裝方式的技術精度要求高,因此引起了干燥塔的制造成本高,同時,當干燥劑通過縫隙流過篩板邊側時,便能夠落入出口管,進而引起堵塞等故障,需要維修維護。對比于現有技術,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出口管的內端口位置安裝過濾罩,便能夠阻止干燥劑流入出口管,進而避免了篩板的設置,同時過濾罩安裝于出口管內端口的設置相比于在內腔安裝篩板,成本明顯地得到了降低。通過以上論述,本實施方式提供的干燥塔明顯降低了成本,同時有效避免了干燥劑落入出口管的可能性,提高了干燥套的耐用性,并降低了故障率。
在一個關于天然氣凈化系統的實施方式中,天然氣凈化系統用于對天然氣進行凈化,其中,天然氣凈化系統中的干燥塔用于對天然氣進行干燥,本天然氣凈化系統的制造成本和故障率低,且耐用性強,具體論述請參見上述關于干燥塔的實施方式,此處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干燥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干燥塔及天然氣凈化系統,所述干燥塔能夠盛裝干燥劑(13),其特征在于,包括內腔(11)、出口管(12)和用于輸入天然氣的入口管(15),所述出口管(12)的內端口連通于所述內腔(11),在所述出口管(12)的內端口安裝有能夠過濾所述干燥劑(13)的過濾罩(14);所述出口管(12)的水平高度與所述內腔(11)最低點的水平高度之間的高度差為l1,所述內腔(11)總高度尺寸為l2,l1/l2≤0.2;所述入口管(15)的水平高度與所述內腔(11)頂點的水平高度之間的高度差為l3,l3/l2≤0.2。
干燥塔包括內腔11和出口管12,出口管12的內端口連通于內腔11,在出口管12的內端口安裝有能夠過濾干燥劑13的過濾罩14。由于過濾罩14能夠過濾干燥劑13,即過濾后的天然氣能夠通過過濾罩14流入出口管12,而干燥劑13被過濾罩14阻隔而無法落入出口管12,則在干燥塔的內腔11裝入干燥劑13的狀態下,干燥劑13能夠直接堆放在內腔11底部,這對干燥塔的制造精度的要求低,進而制造成本低,如此堆放干燥劑13,出口管12的內端口與干燥劑13之間被過濾罩14阻隔,出口管12的內端口便能夠置于堆放的干燥劑13之中。而過濾罩14的成本,以及將過濾罩14安裝于出口管12的內端口的安裝成本低,且避免了干燥劑13落入出口管12,提高了干燥塔的耐用性,并降低了故障率。
在上述實施例的技術上,另一實施例中,將出口管12的內端口設置為朝向下方。由于重力的作用,干燥劑13存在向下移動的趨勢,將出口管12的內端口向下設置,在天然氣與干燥劑13因擠壓力作用具有進入出口管12的動力的同時,利用重力的作用使得干燥劑13的擠壓力與重力相抵消,使得干燥劑13向上進入出口管12內端口的總作用力減小,這進一步避免了干燥劑13進入出口管12的可能,進而降低了故障率,提高了耐用性。
進一步地,設置出口管12的內端口位于干燥塔的內腔11中間位置。天然氣在干燥塔中與干燥劑13能夠充分接觸將使得天然氣的干燥效果強,將出口管12的內端口設置在內腔11中間位置,這使得聚集至出口管12內端口的天然氣從內端口的周圈過濾匯集,這便使內腔11中的干燥劑13在各個位置被充分利用。避免了將出口管12內端口設置在邊側,使得內腔11中的干燥劑13中,靠近內端口邊側的干燥劑13利用過多,而遠離內端口的另一側的干燥劑13利用較少的情況。由此,本實施例中,通過將出口管12的內端口設置在內腔11中間位置能夠進一步提高干燥塔的耐用性。
對于出口管12,以及出口管12的內端口,天然氣通過干燥劑13過濾,進而下落,流入出口管12的內端口。另一實施例中,對出口管12的高度位置進行設置,具體為,將出口管12的水平高度與干燥塔的內腔11最低點的水平高度之間的高度差設置為l1,將干燥塔內腔11總高度尺寸為l2,設置l1/l2≤0.2,即將l1除以l2,所得結果小于或等于0.2。如此的設置,限定了出口管12以及出口管12的內端口位于內腔11的下側五分之一的區域內,這能夠充分地利用置于內腔11中的干燥劑13,特別是充分利用了位于內腔11底部的干燥劑13,這進一步提高了耐用性。例如,內腔11總高度,即l2為10米,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則l1等于或小于2米,將內腔11的最低點為基準點,其高度設為0,由此,出口管12,以及出口管12內端口的位置位于最低點以上的2米范圍內。
在上述各個實施例的基礎上,對于干燥塔中用于輸入天然氣的入口管15,設置入口管15的水平高度與干燥塔的內腔11頂點的水平高度之間的高度差為l3,干燥塔內腔11總高度尺寸為l2,l3/l2≤0.2。本實施例中,設置的原理與上一實施例相同,即將入口管15的高度限定在內腔11的上部五分之一的區間內,如此通過入口管15的高度設置,能夠進一步充分利用干燥劑13,提高耐用性。
進一步地,在入口管15的內端口也安裝過濾罩14,防止干燥劑13落入口管。
進一步地,將入口管15的內端口設置朝向上方,干燥劑13由于重力作用向下堆積,則向上方設置入口管15的內端口進一步避免了干燥劑13的落入。
進一步地,將入口管15的內端口設置在干燥塔的內腔11中間位置。這使得流出入口管15的天然氣能夠從四周均勻地被干燥劑13進行干燥,充分利用整體干燥劑13。
在一個關于天然氣凈化系統的實施例中,天然氣凈化系統用于對天然氣進行凈化,其中,天然氣凈化系統中的干燥塔用于對天然氣進行干燥,本天然氣凈化系統的制造成本和故障率低,且耐用性強,具體論述請參見上述關于干燥塔的各個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