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該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包括:氣缸蓋后端毛坯面;讓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氣缸蓋后端毛坯面上;以及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氣缸蓋后端毛坯面上,且該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讓位面;所述讓位面與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區域。該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在鑄造氣缸蓋毛坯時增加一個低于加工面(讓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與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避免在銑面完成后相交產生應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區域,達到解決發動機氣缸蓋的后端面開裂、漏水的故障。
【專利說明】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消除氣缸蓋的機加工應力集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氣缸蓋的后端毛坯面11需銑出加工工序中所需要的讓位面12,即在一整塊毛坯面11中加工出某個需要定位用的區域(讓位面12),使得讓位面12和毛坯面11之間在完成加工后形成了尖角區域13 (直角凹槽尖角的部位)。
[0003]氣缸蓋的后端毛坯面11上形成的尖角區域13容易產生應力集中,這樣在發動機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振動會使尖角區域13產生裂紋(相當于地震的震源),而此裂紋會進一步擴散發展造成氣缸蓋開裂漏水,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性能。
[0004]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的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該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在鑄造氣缸蓋毛坯時增加一個低于加工面(讓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與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避免在銑面完成后相交產生應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區域,達到解決發動機氣缸蓋的后端面開裂、漏水的故障。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包括:氣缸蓋后端毛坯面;讓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氣缸蓋后端毛坯面上;以及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氣缸蓋后端毛坯面上,且該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讓位面;所述讓位面與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區域。
[0007]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毛坯槽為沿所述后端毛坯面內凹的弧形槽。
[0008]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毛坯槽位于后端毛坯面的中間區域,讓位面通過銑削加工出,并位于毛坯槽的一側。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在鑄造氣缸蓋毛坯時增加一個低于加工面(讓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與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避免在銑面完成后相交產生應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區域,達到解決發動機氣缸蓋的后端面開裂、漏水的故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現有氣缸蓋的后端毛坯面加工軸測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現有氣缸蓋的后端毛坯面加工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2]圖3是本發明的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的軸測結構示意圖。
[0013]圖4是本發明的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
[0015]除非另有其它明確表示,否則在整個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術語“包括”或其變換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將被理解為包括所陳述的元件或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組成部分。
[0016]如圖3和圖4所示,根據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的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的具體結構包括:氣缸蓋的后端毛坯面21和在該后端毛坯面21上形成的毛坯槽22,以及在該后端毛坯面21加工出的讓位面23。其中,毛坯槽22的底面低于讓位面23,使得讓位面23加工完成后與毛坯槽22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避免在銑面完成后相交產生應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區域,達到解決發動機氣缸蓋的后端面開裂、漏水的故障。
[0017]圖3示出了本發明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的軸測圖,其中,氣缸蓋2用螺栓緊固于機體頂部,成為柴油機的頂端部件,故俗稱氣缸頭,用來封閉氣缸并構成燃燒室。缸蓋在內燃機屬于配氣機構,主要是用來封閉汽缸上部,構成燃燒室.并做為凸輪軸和搖臂軸還有進排氣管的支撐.主要是把空氣吸到汽缸內部,火花塞把可燃混合氣體點燃,帶動活塞做功,廢氣從排氣管排出。工作中,氣缸蓋的底面就是燃燒室的頂壁,承受高溫高壓燃氣所施加的機械負荷和熱負荷。同時受到緊固聯接螺栓的安裝預緊力以及冷卻水和高溫燃氣的腐蝕作用。毛坯槽22形成于氣缸蓋2的后端毛坯面21上,位于后端毛坯面21的中間區域,并貫徹后端毛坯面21的上下端。讓位面23通過銑削加工出,位于后端毛坯面21的右側區域。
[0018]圖4示出了本發明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的剖視圖,其中,毛坯槽22為沿后端毛坯面21內凹的弧形槽,其底面低于讓位面23,這樣,讓位面23加工完成后與毛坯槽22相交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區域24,避免在銑面完成后相交產生應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區域。如圖4所示,讓位面23至孔25中心的距離為4.5mm,而鑄造氣缸蓋毛坯時增加的毛坯槽22與孔中心距要小于4.5mm,即在鑄造時增加圓形搭子需低于讓位面23,使得讓位面23銑面后與毛坯不產生相交的應力集中面。
[0019]綜上,該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在鑄造氣缸蓋毛坯時增加一個低于加工面(讓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與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避免在銑面完成后相交產生應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區域,達到解決發動機氣缸蓋的后端面開裂、漏水的故障。
[0020]前述對本發明的具體示例性實施方案的描述是為了說明和例證的目的。這些描述并非想將本發明限定為所公開的精確形式,并且很顯然,根據上述教導,可以進行很多改變和變化。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選擇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釋本發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并利用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示例性實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的選擇和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意在由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氣缸蓋后端毛坯面; 讓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氣缸蓋后端毛坯面上;以及 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氣缸蓋后端毛坯面上,且該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讓位面;所述讓位面與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的弧形過渡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坯槽為沿所述后端毛坯面內凹的弧形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缸蓋的消除機加工應力集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坯槽位于后端毛坯面的中間區域,所述讓位面通過銑削加工出,并位于所述毛坯槽的一側。
【文檔編號】F02F1/24GK104131908SQ201410393670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2日
【發明者】陳循駟, 朱杰, 曾添, 孫藝, 羅威 申請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