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基礎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建筑基礎用樁基,特別是涉及ー種適合在高層建筑地基工程中使用的一種建筑基礎樁。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地基的樁基工程中,通常采用沉管灌注樁、預制樁和大直徑鉆孔灌注樁三種。其中大直徑鉆孔灌注樁承載力最高,但其造價昂貴功效低,而且施工時污染嚴重,所以只用于高層建筑及承載要求高的建筑。預制樁的質量好、承載カ也較高,但其造價也高,一般用于安全等級較高的建筑。按承受力情況分類所述的三種樁均屬摩擦樁。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沉管灌注樁,約占各類樁總數的50%,該樁的樁身為現澆鋼砼,樁頭為預制,但是此種樁,往往在施工工程中易出現斷樁、縮頸現象,從而導致約有10 20%的沉管灌注樁的質量達不到要求,迫使設計人員降低單樁承載カ的標準,致使下樁密布,引起土體嚴重變形,甚至危及樁身的質量;該樁的另ー個缺點是承載カ低,如果為提高單樁的承載力,底座直徑過大,不但會増加施工困難,而且對其承載カ的發揮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致使標定的承載カ大打折扣,也就是說企圖再擴大底座直徑的方式來提高單樁承載力的潛カ很 有限,很難突破。因此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的局限,同時,現有技術中的樁身連接處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承載カ和抗沖擊カ較弱的問題,穩固性較差。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為適用范圍廣、通用性強、能較適應不同地區土層地質變化情況,提高材料強度利用率,使單樁承載カ更高的建筑基礎樁,解決了樁身在使用過程中的承載カ和抗沖擊力較弱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上段預制樁身的外部設置鋼管,內部設置的上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伸入下段預制樁身中,下段預制樁身內設置的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穿過現澆底座插入鋼筋插座中,以確保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牢牢固定在硬地層。通過上現澆砼底座將上段預制樁身和下段預制樁身錨固連成一體,上段預制樁身的上端還設有多級預制樁身,上現澆砼底座和現澆底座中設有放射筋。所述的上段預制樁身的直徑大于下段預制樁身的直徑。所述的現澆砼底座和上現澆砼底座的縱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或削尖三角形。所述的預制樁身為管狀。所述的上段預制樁身與鋼管之間水泥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上底座的設置對下底座承載カ的發揮產生良好的影響,明顯提高單樁的承載カ和材料強度的利用率,容易達到設計的預期效果,更好地滿足建筑工程的需要,同時適應范圍廣泛,無論是高層還是低層建筑,安全等級和地基土質情況都能組合成與其相匹配的沉管預制多級擴底樁,并且由于在預制樁身的外部設置了鋼管,大大加強了樁身的承載カ和抗沖擊力,質量安全可靠。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建筑基礎樁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現澆砼底座;2、上現澆砼底座;3、下段預制樁身;4、上段預制樁身;5、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6、上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7、放射筋;8、鋼管;9鋼筋插座。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合附圖加以詳細描述。實施例I :如圖所示,其結果如下上段管狀預制樁身4的外部設置鋼管,鋼管與上段預制樁身4之間設置水泥漿,上段預制樁身4內的上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6直接深入下段預制樁身3中,下段預制樁身3內設置的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5穿過現澆底座I插入鋼筋插座9中,以確保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5牢牢固定在硬地層。通過上現澆砼底座2將上段預制樁身4和下段預制樁身3錨固連成一體,可以根據需要在上段預制樁身4的上端設有ー級或兩級預制樁身,上現澆砼底座2和現澆底座I中設有放射筋7,上段預制樁身4的直徑大于下段預制樁身3的直徑。鋼筋插座9可以由金屬材料制成,也可以用混凝土預制件。所述的現澆砼底座和上現澆砼底座的縱剖面呈削尖三角形。實施例2 :所述的上段預制樁身4的上端設有八級預制樁身,現澆砼底座和上現澆 砼底座的縱剖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其它結構同實施例I。
權利要求1.一種建筑基礎樁,是由上段預制樁身(4)的外部設置鋼管(8),鋼管(8)與上段預制樁身(4)之間設置水泥漿,上段預制樁身(4)內的上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6)直接深入下段預制樁身(3)中,其特征在于下段預制樁身(3)內設置的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5)穿過現澆底座(I)插入鋼筋插座(9)中,以確保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5)牢牢固定在硬地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建筑基礎樁其特征在于鋼筋插座(9)可以由金屬材料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建筑基礎樁其特征在于鋼筋插座(9)也可以用混凝土預制件。
專利摘要一種建筑基礎樁,是由上段預制樁身的外部設置鋼管,內部設置的上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伸入下段預制樁身中,下段預制樁身內設置的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穿過現澆底座插入插座中,以確保下段預制樁身的下插筋牢牢固定在硬地層,通過上現澆砼底座將上段預制樁身和下段預制樁身錨固連成一體。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由于上底座的設置對下底座的承載力的發揮產生良好的影響,明顯提高單樁的承載力和材料強度的利用率。
文檔編號E02D5/48GK202595732SQ201220231609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袁傳中, 陳金順, 梁志剛, 萬勝華 申請人:武漢常陽新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