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普及,信息化已經走向煤礦,很多煤礦都陸續具有了穩定可靠、覆蓋礦井上下的工業以太網,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化礦山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井下工業以太網將逐漸得到推廣和應用,為建設煤礦井下網絡音頻廣播對講系統提供了一個好的網絡平臺。
[0003]但目前來看用于礦井使用的對講機功能性較為單一,由于在地下作業,使用蓄電池對通信裝置進行供電十分不方便,而且普通的對講機需要隨身攜帶使用時需要手持使用,這樣容易耽誤工人工作,而且操作起來十分不便,同時通信裝置不具備照明的功能,使工人操作起來并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信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通信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和頭帶,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通過頭帶固定連接,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側壁上均設有耳包,所述耳包的中心處均安裝有耳塞,所述第一殼體的內腔中部安裝有發電裝置,且發電裝置與軸桿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軸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殼體的側壁與搖柄轉動連接,所述發電裝置包括軸承,且軸承套接于軸桿的端部,所述軸承上安裝有主動齒盤,且主動齒盤的中部穿插有第二連軸桿,所述第一殼體的內壁上還均勻安裝有馬達,且馬達的轉子上均安裝有從動齒盤,所述從動齒盤上的齒牙均與主動齒盤上的齒牙相互嚙合,且從動齒盤的中部均穿插有第一連軸桿,所述第一連軸桿和第二連軸桿的端部均固定安裝在第一殼體的內壁上,所述第一殼體的內腔中分別安裝有逆變器、蓄電池和控制器,且蓄電池分別與控制器和逆變器電性連接,所述逆變器與馬達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殼體的頂端通過伸縮軸安裝有照明裝置,且照明裝置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連接,所述第一殼體的前端通過調節桿安裝有耳麥,且耳麥電連接于控制器,所述第二殼體的頂部安裝有信號接收器,且信號接收器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殼體的外側壁轉動安裝有調頻旋鈕。
[0006]優選的,所述第二殼體的內腔安裝有無線定位追蹤器,且無線定位追蹤器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連接。
[0007]優選的,所述耳塞上均套接有耳機帽。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通信裝置,通過搖柄和發電裝置相互配合,可以在應急情況對蓄電池進行充電,以防發生緊急情況與地面人員失聯;通過將通信裝置設為頭戴式,可以解決工人在作業過程中使用不便的問題;通過在通信裝置上安裝有照明裝置,可以便于作業工人順利的進行開礦與采礦。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0]圖2為圖1的a處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I第一殼體、2第二殼體、3頭帶、4發電裝置、41軸承、42馬達、43從動齒盤、44主動齒盤、45第一連軸桿、46第二連軸桿、5軸桿、6搖柄、7耳包、8耳塞、9伸縮軸、10照明裝置、11蓄電池、12控制器、13逆變器、14調節桿、15耳麥、16信號接收器、17耳機帽、18調頻旋鈕和19無線定位追蹤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3]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通信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和頭帶3,所述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通過頭帶3固定連接,且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的側壁上均設有耳包7,通過將該通信裝置設為頭戴式,可以解決工人在作業過程中使用不便的問題,所述耳包7的中心處均安裝有耳塞8,所述第一殼體I的內腔中部安裝有發電裝置4,且發電裝置4與軸桿5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軸桿5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殼體I的側壁與搖柄6轉動連接,通過搖柄6和發電裝置4相互配合,可以在應急情況對蓄電池11進行充電,以防發生緊急情況與地面人員失聯,所述發電裝置4包括軸承41,且軸承41套接于軸桿5的端部,所述軸承41上安裝有主動齒盤44,且主動齒盤44的中部穿插有第二連軸桿46,所述第一殼體I的內壁上還均勻安裝有馬達42,且馬達42的轉子上均安裝有從動齒盤43,所述從動齒盤上43的齒牙均與主動齒盤44上的齒牙相互嚙合,且從動齒盤43的中部均穿插有第一連軸桿45,所述第一連軸桿45和第二連軸桿46的端部均固定安裝在第一殼體I的內壁上,所述第一殼體I的內腔中分別安裝有逆變器13、蓄電池11和控制器12,且蓄電池11分別與控制器12和逆變器13電性連接,所述逆變器13與馬達42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殼體I的頂端通過伸縮軸9安裝有照明裝置10,且照明裝置10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12連接,通過在通信裝置上安裝有照明裝置10,可以便于作業工人順利的進行開礦與采礦,所述第一殼體I的前端通過調節桿14安裝有耳麥15,且耳麥15電連接于控制器12,所述第二殼體2的頂部安裝有信號接收器16,且信號接收器16與控制器12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殼體2的外側壁轉動安裝有調頻旋鈕18。
[0014]為了在緊急狀況下便于查找出事工人,所述第二殼體2的內腔安裝有無線定位追蹤器19,且無線定位追蹤器19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12連接。
[0015]為了使佩戴者佩戴更加舒適,所述耳塞8上均套接有耳機帽17。
[0016]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該通信裝置采用搖柄6和發電裝置4配合,利用手搖發電的原理,可以在蓄電池11沒有電量的情況下,對該通信裝置進行供電,同時在地下進行工作時,將照明裝置10開啟,通過轉動調頻旋鈕18可以對所需對講的頻道進行挑選,在突發狀況發生時,由于該通信裝置內安裝有無線定位追蹤器19,可以及時的對出事工人進行第一時間的搜尋。
[0017]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通信裝置,包括第一殼體(I)、第二殼體(2)和頭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通過頭帶(3)固定連接,且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的側壁上均設有耳包(7),所述耳包(7)的中心處均安裝有耳塞(8),所述第一殼體(I)的內腔中部安裝有發電裝置(4),且發電裝置(4)與軸桿(5)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軸桿(5)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殼體(I)的側壁與搖柄(6)轉動連接,所述發電裝置(4)包括軸承(41),且軸承(41)套接于軸桿(5)的端部,所述軸承(41)上安裝有主動齒盤(44),且主動齒盤(44)的中部穿插有第二連軸桿(46),所述第一殼體(I)的內壁上還均勻安裝有馬達(42),且馬達(42)的轉子上均安裝有從動齒盤(43),所述從動齒盤(43)上的齒牙均與主動齒盤(44)上的齒牙相互嚙合,且從動齒盤(43)的中部均穿插有第一連軸桿(45),所述第一連軸桿(45)和第二連軸桿(46)的端部均固定安裝在第一殼體(I)的內壁上,所述第一殼體(I)的內腔中分別安裝有逆變器(13)、蓄電池(11)和控制器(12),且蓄電池(11)分別與控制器(12)和逆變器(13)電性連接,所述逆變器(13)與馬達(42)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殼體(I)的頂端通過伸縮軸(9)安裝有照明裝置(10),且照明裝置(10)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12)連接,所述第一殼體(I)的前端通過調節桿(14)安裝有耳麥(15),且耳麥(15)電連接于控制器(12),所述第二殼體(2)的頂部安裝有信號接收器(16),且信號接收器(16)與控制器(12)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殼體(2)的外側壁轉動安裝有調頻旋鈕(18)。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2)的內腔安裝有無線定位追蹤器(19),且無線定位追蹤器(19)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12)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通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8)上均套接有耳機帽(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通信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和頭帶,所述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通過頭帶固定連接,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側壁上均設有耳包,所述第一殼體的內腔中部安裝有發電裝置,且發電裝置與軸桿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軸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殼體的側壁與搖柄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的頂端通過伸縮軸安裝有照明裝置,且照明裝置通過電導體與控制器連接。通過搖柄和發電裝置相互配合,可以在應急情況對蓄電池進行充電,以防發生緊急情況與地面人員失聯;通過將該通信裝置設為頭戴式,可以解決在作業過程中使用不便的問題;通過在通信裝置上安裝有照明裝置,可以便于作業工人順利的進行開礦與采礦。
【IPC分類】H04B1/3827, E21F17/18
【公開號】CN205387957
【申請號】CN201521110235
【發明人】張曉剛
【申請人】陜西理工學院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