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屬于石油鉆井領域,涉及一種叢式井鉆井井眼軌跡控制技術,尤其是一種用于解決加密調整井鉆前篩選已鉆井中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的方法。
背景技術:
:叢式井平臺槽口間距小,尤其是海上平臺,受平臺面積的限制,槽口間距更小,井眼分布密集。鉆井過程中井眼軌跡控制難度大,井眼碰撞風險高,防碰難度大。尤其是鉆加密調整井,相當于“掃把中間插掃把”,井眼防碰難度極大。精確的井眼軌跡數據是井眼軌跡高效控制和防碰的前提,尤其已鉆井的井眼軌跡數據,是調整井設計、防碰掃描以及鉆井施工的重要依據。一旦井眼軌跡數據不準確,發生井眼碰撞,就有可能導致井眼報廢、溢油等惡性事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及安全隱患。對于一些老平臺(尤其是2000年以前的平臺),由于受當時技術水平、測量工具精度以及坐標系統的影響,其已鉆井軌跡數據的準確性無法確認。在這些老平臺鉆調整井之前,為了保證已鉆井軌跡數據的準確性,通常是利用陀螺測斜儀對已鉆井的軌跡進行再次測量,即陀螺復測。陀螺復測雖然可以保證已鉆井軌跡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對于井數較多的老平臺,如果每口井都復測,不僅增加作業周期和作業成本,同時由于復測時必須關井,還會造成產量損失。另外由于已鉆井生產設施多,操作空間小,復測作業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因此,如何在保證已鉆井軌跡數據準確的前提下,減少陀螺復測井數及工作量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調整井鉆前對已鉆井中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的篩選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陀螺復測已鉆井的工作量大和作業成本高,作業風險大的問題。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調整井鉆前對已鉆井中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的篩選方法,該方法是利用計算機防碰掃描結果、復測數據與原始數據的吻合程度來篩選已鉆井中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該方法包括步驟:1)對平臺所有已鉆井進行計算機防碰掃描,根據分離系數、中心距等參數,將已鉆井分為一級風險井和二級風險井兩類;2)對一級風險井進行陀螺復測,并與原始數據進行對比;3)如果復測數據與原始數據差距不大則二級風險井不用復測,如果與原始數據差距大則二級風險井進行復測。所述已鉆井為設計調整井井位所在平臺的已鉆井。所述陀螺復測是指利用陀螺測斜儀對已鉆井軌跡進行測量。所述計算機防碰掃描是指利用定向井設計商業軟件對設計調整井和已鉆井間的最小距離進行掃描計算,確定井眼碰撞和趨近風險。所述復測數據是指利用陀螺測斜儀對已鉆井軌跡進行測量所得的軌跡數據;原始數據是指已鉆井原有的軌跡數據。所述中心距是指設計調整井井眼中心到已鉆井井眼中心的距離;分離系數是指設計調整井和已鉆井之間的中心距除以兩個井眼誤差橢圓的半徑之和,計算公式如下:SF=L/(R1+R2)其中:SF—分離系數,無量綱;L—設計調整井和已鉆井之間的中心距,m;R1—設計調整井井眼的誤差橢圓半徑,m;R2—已鉆井井眼的誤差橢圓半徑,m。所述的誤差橢圓是指由于測量誤差導致測點處在空間上可能存在的區域,即井眼軌跡可能位于橢圓內任意位置,其半徑可利用定向井設計商業軟件計算求得。所述一級風險井是指滿足以下條件中任意一項:(1)分離系數<1.5;(2)中心距<10m;(3)原始軌跡數據非陀螺測斜儀測量所得;所述二級風險井是指滿足以下條件中任意一項:(1)1.5<分離系數<2;(2)10m<中心距<20m。一級風險井陀螺復測數據與原始數據對比,滿足以下條件中任意一項即表示與原數據相差大:(1)原數據與陀螺復測數據之間中心距>5m;(2)原數據與設計調整井之間中心距、陀螺復測數據與設計調整井之間中心距,兩者相差>3m;如以上兩個條件均不滿足,則表示與原數據相差不大。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一種調整井鉆前對已鉆井中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的篩選方法,即針對設計調整井井位所在平臺上(尤其是叢式井平臺)已鉆井井眼軌跡數據的準確性無法確認,本方法利用計算機防碰掃描結果,從已鉆井中篩選出一級風險井和二級風險井,根據一級風險井陀螺復測結果,確定二級風險井是否需要復測。本發明可根據不同平臺已鉆井井眼軌跡數據的具體條件,篩選出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能夠避免因已鉆井軌跡數據不準確而造成的井眼碰撞事故,保證鉆井作業安全,有效減少陀螺復測的工作量,并降低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的調整井鉆前對已鉆井中需要陀螺復測的風險井的篩選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實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若未特別指明,實施例中所用的技術手段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常規手段。實施例1:某油田A平臺共有已鉆井10口,該10口井均為2000年以前所鉆井,軌跡數據如表1所示。計劃在該平臺實施4口調整井,設計軌跡如表2所示。表1A平臺已鉆井軌跡數據表2A平臺調整井設計軌跡如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實施的主要流程示意圖。步驟1,對已鉆井和設計調整井進行防碰掃描,結果如表3所示。表3A平臺防碰掃描結果井名防碰井防碰井段(m)分離系數中心距(m)是否為陀螺測量數據風險級別A1A150-5601.0251.73無一級A2A160-5802.164.72無一級A3A170-6503.714.3有二級A4A180-7205.412.1有二級A5A190-25015.29.41有一級A6A200-8201.69.22有一級A7A210-6403.210.5有二級A8A220-5704.511有二級A9A230-7003.213有二級A10A240-5601.222.29有一級步驟2,根據防碰掃描結果,對已鉆井風險級別進行分類,如表3所示,A1、A2、A5、A6、A10五口井為一級風險井。步驟3,對一級風險井進行陀螺復測,結果如表4所示。表4一級風險井陀螺復測結果步驟4,陀螺復測數據與原始數據對比,從表4可以看出,各測點原數據與復測數據中心距均小于5m,與設計調整井中心距之差均小于3m。步驟5,根據對比結果可以看出,原始數據與復測數據相差不大。步驟6,對二級風險井,即A3、A4、A7、A8、A9井取消陀螺復測。實施例2:某油田B平臺共有已鉆井7口,該7口井均為2000年以前所鉆井,軌跡數據如表5所示。計劃在該平臺實施3口調整井,設計軌跡如表6所示。表5B平臺已鉆井軌跡數據表6B平臺調整井設計軌跡如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實施的主要流程示意圖。步驟1,對已鉆井和設計調整井進行防碰掃描,結果如表7所示。表7B平臺防碰掃描結果井名防碰井防碰井段(m)分離系數中心距(m)是否為陀螺測量數據風險級別B1B110-6000.790.36有一級B2B120-5600.842.28有一級B3B130-6300.620.84有一級B4B140-6002.911.4有二級B5B150-4006.21.82有一級B6B160-4305.311有二級B7B170-5204.312.5有二級步驟2,根據防碰掃描結果,對已鉆井風險級別進行分類,如表7所示,B1、B2、B3、B5四口井為一級風險井。步驟3,對一級風險井進行陀螺復測,結果如表8所示。表8一級風險井陀螺復測結果步驟4,陀螺復測數據與原始數據對比,從表8可以看出,B1井在600m原數據與復測數據中心距為6.75m;B2井在560m原數據與復測數據中心距為5.2m,與設計調整井中心距之差為3.63m;B3井在630m原數據與復測數據中心距為5.95m,與設計調整井中心距之差為3.76m;B5井在400m原數據與復測數據中心距為5.35m,與設計調整井中心距之差為3.38m。步驟5,根據對比結果可以看出,原始數據與復測數據相差大。步驟6,對二級風險井,即B4、B6、B7井進行陀螺復測。復測結果如表9所示。表9二級風險井陀螺復測結果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