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密封防脫接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抽采作業中使用的多功能空心抽油桿的連接部件。
目前使用中的多功能空心抽油桿接箍一般采用膠圈密封,由于高溫環境中膠圈老化加速,及安裝時的機械性損傷等因素,使密封受到破壞。加上螺紋連接部位無自鎖性能,使用中常因泄漏,松脫而造成減產和發生脫井事故。
本實用新型的推出是為了使組裝后的多功能空心抽油桿在具備優良的密封性的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消旋自鎖的防脫性能。
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具有較高可靠性的新型結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將多功能空心抽油桿兩端內孔,加工成具有一定角度的錐孔,組裝時在尺寸稍作改進的接箍內,兩根多功能空心抽油桿的錐孔之間,加裝一件雙錐套2,旋緊。雙錐套大徑兩側一定位置內,設若干單向切刃,工藝尺寸得到嚴格控制的各部件,于旋緊過程中在劈楔力作用下,使錐孔、錐套產生相對變形,使螺紋付變為緊密配合狀態,變形過程中使內外錐逐漸形成大面積緊密楔合狀態,旋到位時密封性及消旋自鎖能力達到最佳狀態。當反旋力大于自鎖力時,雙錐套2上的單向切刃切入相鄰部件,由于反旋阻力的增加使其有效的防止了螺紋松脫。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采用了能大幅度提高密封能力,有效的防止螺紋松脫的雙錐套結構,使用中達35MPa無滲漏,試驗中達40MPa。
附圖
中1為上下部多功能空心抽油桿,2為帶有單向切刃的雙錐套,3為改進后的接箍體。
本實用新型,在實施過程中如能嚴格執行圖定尺寸,形位公差,及加工與熱處理工藝,并與“自密封整體鍛造成型空心抽油桿”配套使用,可獲得最優機械性能,與最佳密封性的完美組合。
權利要求1.自密封防脫接箍,其特征是采用了錐面擠壓密封結構,主要由尺寸稍作改動接箍體3,及一個于大徑兩側一定位置內,設若干單向切刃的雙錐套2組成。
2.如權利要求一所述的自封防脫接箍,其特征在于采用了能起消旋密封自鎖作用,在大徑兩側一定位置內帶有若干單向切刃的雙錐套。
3.如權利要求一所述的自密封防脫接箍,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工藝尺寸得到嚴格控制,并作了適當修改的接箍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油田抽采作業中使用的,多功能空心抽油桿的連接件。本技術的提出是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因連接部位密封性差而產生泄漏及螺紋松脫而發生的脫井事故。其結構為在改進后的接箍3內兩根多能空心抽油桿1端孔之間加裝一件雙錐套2,靠旋緊過程中形成的劈楔力使各部件產生相對變形來達到消旋密封自鎖的目的,使用中密封性達35MPa無滲漏,可廣泛應用于高溫高壓下的采油作業及各類特種作業。
文檔編號E21B17/02GK2145258SQ92236700
公開日1993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199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1992年10月8日
發明者張百安 申請人:張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