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軸承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風扇軸承裝置。
背景技術:
散熱風扇被大量使用在發熱組件的散熱裝置上,為了有效降低風扇噪音及增進送風效果,支撐風扇扇葉軸桿的軸承裝置設計就成為重要因素。
為了達到提升扇葉軸桿與軸承接觸面潤滑功能,現有傳統軸承裝置大都是使用自潤滑式軸承、或以滾珠式軸承為主要構件。其中,自潤滑式軸承具有制造簡易與價廉的優點,其潤滑方式是利用軸心內徑壁面分布的孔隙作為油分子容納空間,所述孔隙內含油率一般約為其重量的18~22%,但是,對于長時間運轉的風扇而言,此軸承內壁含油率并非足夠,很容易造成軸承與扇葉軸桿間接觸面高溫與磨損,而降低了風扇使用壽命。
另一種滾珠式軸承是利用數滾珠介于軸承與扇葉軸桿的接觸面,而具有較低磨擦阻力與較佳滾動效果,使用壽命也較自潤滑軸承更好;但滾珠式軸承的組成零件多,制造上較復雜,價格較自潤滑式軸承昂貴,而使散熱風扇的成本無法降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風扇軸承裝置,以增進軸承內壁與風扇軸桿的間的潤滑效果,降低接觸阻力,提升風扇使用功效。
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風扇軸承裝置,以使兩軸承支撐點位置相對拉長,在不增加過高成本情況下,使風扇軸承裝置能應用在各種不同殼高的風扇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風扇軸承裝置,它設置在包括由一框部、與一葉片部所構成的風扇上,所述葉片部包括一軸筒,軸筒的軸心端設有軸桿,軸筒內壁面設有磁鐵,軸筒外壁面環設有數葉片,所述框部的軸心端設有所述軸承裝置,軸承裝置外部設置感應線圈,所述軸承裝置的軸孔可供容置葉片部的軸桿,并使感應線圈外緣恰對應于葉片部的磁鐵;其特點是,所述軸承裝置包括一軸套,一體連接于框部的軸心端,軸套開口端的兩對應位置分別設有扣件,軸套中空內部容置有至少一自潤滑軸承及一滾珠軸承,所述自潤滑軸承設于軸套底端,而所述滾珠軸承設于軸套的開口端,由軸套開口端的扣件觸壓于滾珠軸承的端部,而將所述兩軸承同軸扣合固定于軸套內部。
為更清楚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點和優點,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一個設有本實用新型的風扇外觀圖;圖2是設有本實用新型的風扇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軸承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組件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軸承裝置第一較佳實施例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軸承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組件分解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軸承裝置第二較佳實施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裝置20是設置在包括由一框部11、與一葉片部12所構成的風扇10上。
如圖2所示,所述風扇10的葉片部12包括一軸筒13,軸筒13的軸心端設有軸桿14,軸筒13內壁面設有磁鐵15,軸筒13外壁面環設有數葉片16。
所述框部11的軸心端設有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裝置20,于軸承裝置20外部設置感應線圈17。組合時,所述軸承裝置20的軸孔27可供容置葉片部12的軸桿14,并使感應線圈17外緣恰對應于葉片部12的磁鐵15,當導通感應線圈17的工作電源時,可借助感應線圈17與磁鐵15相互磁場感應作用驅動軸筒13旋轉,進而帶動葉片16旋轉而達到送風目的。
所述軸承裝置20的組件與結構如圖3、4所示,軸承裝置20包括一軸套21,軸套21一體連接于框部11軸心端,軸套21開口端的兩對應位置分別設有扣件22,軸套21中空內部可供容置軸承組件,又所述軸套21內部底端設成具有一導角26,借助扣件22可將內部軸承組件扣合于軸套內部穩固定位。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軸承組件包括一自潤滑軸承23及一滾珠軸承24,所述自潤滑軸承23設于軸套21底端,而所述滾珠軸承24設于軸套21開口端;其中,所述自潤滑軸承23底緣設成具有一導角25,使此自潤滑軸承23從側面看其形狀趨近于一半球形,置入軸套21內部時恰可接觸軸套21底端的導角26而互為吻合,如圖4所示。
所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以一自潤滑軸承23與一滾珠軸承24同軸容置在軸套21內,因球面可自由轉動的原理,利用自潤滑軸承23底緣呈半球形的導角25可解決其同心度問題,于組裝時以一心棒先穿越滾珠軸承24的軸孔、再穿越半球形自潤滑軸承23的軸孔,共同壓入軸套21內部,所述自潤滑軸承23與滾珠軸承24即依心棒為支點,自動矯正為同軸線而形成共同軸孔27。當自潤滑軸承23與滾珠軸承24于軸套21內部同軸固定后,可借助軸套21開口端的兩扣件22扣合觸壓于滾珠軸承24的端部,而完成兩軸承23、24的同軸組裝。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風扇軸承裝置,使用一個滾珠軸承及一個自潤滑軸承,在成本上可減少一滾珠軸承,在實際使用壽命上則接近兩滾珠軸承,另外,可比使用兩個自潤滑性軸承的接觸阻力更低,而能有效提升潤滑效果,改善傳統軸承裝置的缺點,提高風扇使用壽命。
圖5及圖6示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結構。
在第二實施例中,軸承裝置20包括一軸套21,以及位于軸套21內部的一滾珠軸承24、一套筒30、與一自潤滑軸承23三個軸承組件。
所述三個軸承組件,其中,自潤滑軸承23設于軸套21底端,滾珠軸承24設于軸套21開口端,套筒30位于滾珠軸承24與自潤滑軸承23之間。自潤滑軸承23底緣設成具有一導角25,置入軸套21內部時恰可接觸軸套21底端導角26而互為吻合,借由套筒30使滾珠軸承24與自潤滑軸承23支撐點位置相對拉長,因此使扇葉軸桿14得到良好的支撐。
實際制造上,套筒30的高度可視不同風扇殼高規格而設,滾珠軸承24與自潤滑軸承23可使用既有規格,較高的風扇外殼與相對較高的軸套21容置原有規格的滾珠軸承24與自潤滑軸承23以外,僅需使用不同高度的套筒30即可。本實用新型只需利用所述套筒30來改善軸承裝置結構,在不增加過高成本情況下,由此軸承裝置應用于各種不同規格的風扇上,提高了適用性。
本實用新型已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然而以上所舉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凡是所有等效結構的改變及不脫本實用新型精神的類似修改,均應隸屬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風扇軸承裝置,它設置在包括由一框部、與一葉片部所構成的風扇上,所述葉片部包括一軸筒,軸筒的軸心端設有軸桿,軸筒內壁面設有磁鐵,軸筒外壁面環設有數葉片,所述框部的軸心端設有所述軸承裝置,軸承裝置外部設置感應線圈,所述軸承裝置的軸孔可供容置葉片部的軸桿,并使感應線圈外緣恰對應于葉片部的磁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裝置包括一軸套,一體連接于框部的軸心端,軸套開口端的兩對應位置分別設有扣件,軸套中空內部容置有至少一自潤滑軸承及一滾珠軸承,所述自潤滑軸承設于軸套底端,而所述滾珠軸承設于軸套的開口端,由軸套開口端的扣件觸壓于滾珠軸承的端部,而將所述兩軸承同軸扣合固定于軸套內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軸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潤滑軸承的底緣設置成具有一導角,使自潤滑軸承從側面看其形狀趨近于一半球形,所述軸套內部底端也設置成具有導角,而能與所述自潤滑軸承互為吻合接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軸承裝置,其特征在于,軸承裝置包括一軸套,以及位于軸套內部設有一滾珠軸承、一套筒、與一自潤滑軸承,自潤滑軸承設于軸套底端,滾珠軸承設于軸套開口端,套筒位于滾珠軸承與自潤滑軸承之間,所述套筒使滾珠軸承與自潤滑軸承的支撐點位置相對拉長,以支撐扇葉軸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軸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可根據不同風扇殼設置成具有不同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軸承裝置,它設置在包括由一框部與一葉片部所構成的風扇上。葉片部包括一軸筒,軸筒的軸心端設有軸桿,軸筒內壁面設有磁鐵,外壁面環設有葉片;所述框部包括軸心端設有一軸承裝置,軸承裝置外部設有感應線圈,軸承裝置的軸孔可供容置葉片部的軸桿,并使感應線圈外緣恰對應于葉片部的磁鐵。所述軸承裝置包括一軸套,軸套開口端設有扣件,可扣合同軸容置于軸套內部的軸承組件,所述軸承組件系至少包括一滾珠軸承及一自潤滑軸承,或可在兩軸承之間增設一套筒,使軸承支撐點位置相對拉長。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軸承裝置,能降低風扇制造成本并提升風扇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D29/04GK2505627SQ0123471
公開日2002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1年10月18日
發明者謝新元 申請人:皕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