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運轉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運轉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風扇中一般包括有風扇運轉電路,如圖1所示,該電路主要包括第一 電源提供端子V1+12V,第一整流二極管D1,設置有1、2、3及4端子的第一控制芯片IC1,其 中,1端子為電源端子,2、3端子為驅動輸出端子,4端子為接地端子,以及設置有第一電感 線圈Ll的第一感應支路、設置有第二電感線圈L2的第二感應支路,第一控制芯片ICl用于 控制風扇運轉,第一電源提供端子V1+12V通過第一整流二極管Dl后分別連接到第一感應 支路及第二感應支路,第一電源提供端子V1+12V連接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1端子,第一 控制芯片ICl的4端子接地,第一感應支路連接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2端子,第二感應支 路連接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3端子,第一電提供源端子V1+12V提供的電流通過第一整流 二極管Dl流向第一控制芯片ICl的1端子,并通過第一控制芯片ICl的2端子到第一電感 線圈Li,通過第一控制芯片ICl的3端子到第二電感線圈L2,通過第一控制芯片ICl內部 從其4端子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l的2端子、3端子交替工作,此時,第一電感線圈Ll與 第二電感線圈L2交替工作,即第一電感線圈Ll開時,第二電感線圈L2關閉,第一電感線圈 Ll關閉時,第二電感線圈L2開,這樣,第一感應支路協同第二感應支路受第一控制芯片ICl 控制,以產生交變磁場以切割運轉所需第一永磁體,達到風扇運轉的目的,而在這種風扇運 轉電路中,其輸出部分(驅動輸出端)采用半橋(由第一感應支路、第二感應支路組成)輸 出,由第一電感線圈Li、第二電感線圈L2控制導通,因此,在第一電感線圈Li、第二電感線 圈L2上消耗了大量的功率,造成了能源的浪費,且負載能力較弱。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風扇運轉電路,可通過控 制芯片控制全橋線路所連接的負載感應支路來完成風扇的運轉,其相對現有技術采用半橋 輸出的風扇運轉電路能節約1/3左右的能源,對風扇轉動的驅動能力強,且帶負載能力強。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風扇運轉電路,包括電源提供端子;設置有電源端子、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風扇運轉 的控制芯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分別與所述電源端子、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 驅動輸出端子相連;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 相連的,通過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全橋線路;與所述全橋線路相連的,用于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產生切割運轉所需永磁體的 交變磁場的負載感應支路。[00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提供一種風扇運轉電路,包括電源提供端子;設置有電源端子、第一驅動輸出 端子及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風扇運轉的控制芯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分別與所 述電源端子、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 相連的,通過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二開關晶體三 極管與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全橋線路;與所述全橋線路相連的,用于受所述控制 芯片控制,產生切割運轉所需永磁體的交變磁場的負載感應支路,這樣,可通過控制芯片控 制全橋線路所連接的負載感應支路來完成風扇的運轉,其相對現有技術采用半橋輸出的風 扇運轉電路能節約1/3左右的能源,對風扇轉動的驅動能力強,且帶負載能力強。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現有技術的風扇運轉電路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風扇運轉電路的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風扇運轉電路,包括電源提供端子;設置有電源端 子、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風扇運轉的控制芯片,所述電源提 供端子分別與所述電源端子、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與所 述電源提供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通過 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全橋線路;與所述全橋線路相連的, 用于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產生切割運轉所需永磁體的交變磁場的負載感應支路,這樣,可 通過控制芯片控制全橋線路所連接的負載感應支路來完成風扇的運轉,其相對現有技術采 用半橋輸出的風扇運轉電路能節約1/3左右的能源,對風扇轉動的驅動能力強,且帶負載 能力強。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風扇運轉電路進行說明。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風扇運轉電路的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參照該圖,該風 扇運轉電路主要包括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設置1、2、3及4端子的第二控制芯片IC2,其中,1端子為 電源端子,2端子為第一驅動輸出端子,3端子為第二驅動輸出端子,4端子為接地端子,第 二控制芯片IC2用于控制風扇運轉,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分別與1端子、2端子及3端子相 連,分別與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相連的、通過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Ql與2端子相連的、通 過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Q2與3端子相連的全橋線路,與全橋線路相連的、用于受第二控制 芯片IC2控制以產生切割運轉所需永磁體的交變磁場的負載感應支路,以及,與全橋線路 相連的反向電動勢吸收回路,另外,風扇運轉電路還包括第一二極管D2、第二二極管D3、第 一供電電阻R9、第二供電電阻R7、第三供電電阻R8、第一限流電阻R5及第二限流電阻R6, 負載感應支路包括負載電感Li,反向電動勢吸收回路包括擊穿二極管Dl及電容Cl,全橋線 路包括第一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1、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2、第一 N溝 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3、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4、第一分壓電阻R1、第二分壓電阻R3、第三分壓電阻R2及第四分壓電阻R4 ;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通過第二二極管D2、第一供電電阻R9與1端子相連,第二 電源提供端子V2+通過第二二極管D2、第二供電電阻R7與2端子相連,第二電源提供端子 V2+通過第二二極管D2、第三供電電阻R8與3端子相連,2端子通過第一限流電阻R5與第 一開關晶體三極管Ql的基極B相連,3端子通過第二限流電阻R6與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 Q2的基極B相連;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通過第一二極管D2、第一分壓電阻Rl與第一 P溝道耗盡型 場效應晶體管Ul的柵極G相連,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通過第一二極管D2與第一 P溝道 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l的源極S相連,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通過第一二極管D2、第三分 壓電阻R2與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2的柵極G相連,第二電源提供端子V2+通 過第一二極管D2與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2的源極S相連,第一 P溝道耗盡型 場效應晶體管Ul的柵極G通過第二分壓電阻R3分別與第一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3 的柵極G、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Ql的集電極C相連,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2的 柵極G通過第四分壓電阻R4分別與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4的柵極G、第二開關 晶體三極管Q2的集電極C相連; 負載電感Ll 一端分別與第一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l的漏極D、第一 N溝道 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3的漏極D相連,另一端分別與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2 的漏極D、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4的漏極D相連;擊穿二極管Dl —端與第一二極管D2對接,另一端接地,電容Cl 一端與第一 P溝 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Ul的源極S相連,另一端接地;第一開關晶體管Ql的發射極E、第二開關晶體管Q2的發射極E、第一 N溝道耗盡 型場效應晶體管U3的漏極D、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管晶體管U4的漏極D及4端子均接 地。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風扇運轉電路,其主要有如下三方面效果1、節能在同等條件下測試(轉速、風扇外形等),相對現有技術采用半橋輸出的 風扇運轉電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風扇運轉電路的測試電流小于現有技術的風扇運轉電 路測試電流的1/3左右,即相對現有技術采用半橋輸出的風扇運轉電路能節約1/3左右的 能源;2、高效在同等功率供應下,相對現有技術采用半橋輸出的風扇運轉電路,本實用 新型實施例的風扇運轉電路對應的風扇,其轉速高出現有技術采用半橋輸出的風扇運轉電 路的風扇的轉速1/3左右;3、帶負載能力強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風扇運轉電路通過外接多個場效應晶體管 提高線路的帶負載能力。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 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風扇運轉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源提供端子;設置有電源端子、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風扇運轉的控制芯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分別與所述電源端子、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全橋線路;與所述全橋線路相連的,用于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產生切割運轉所需永磁體的交變磁場的負載感應支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運轉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運轉電路還包括 與所述全橋線路相連的反向電動勢吸收回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扇運轉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運轉電路還包括第一二 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供電電阻、第二供電電阻、第三供電電阻、第一限流電阻及第二限流 電阻,所述控制芯片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負載感應支路包括負載電感,所述反向電動勢吸 收回路包括擊穿二極管及電容,所述全橋線路包括第一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第二 P 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第一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 管、第一分壓電阻、第二分壓電阻、第三分壓電阻及第四分壓電阻;所述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二二極管、所述第一供電電阻與所述電源端子相連,所述 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二二極管、所述第二供電電阻與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相連,所述 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二二極管、所述第三供電電阻與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所述 第一驅動輸出端子通過所述第一限流電阻與所述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二 驅動輸出端子通過所述第二限流電阻與所述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的基極相連;所述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一分壓電阻與所述第一 P溝道耗盡型 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相連,所述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一二極管與所述第一 P溝道耗盡 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源極相連,所述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三分壓電阻 與所述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相連,所述電源提供端子通過所述第一二極 管與所述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源極相連,所述第一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 管的柵極通過所述第二分壓電阻分別與所述第一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所述 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的集電極相連,所述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通過所述 第四分壓電阻分別與所述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柵極、所述第二開關晶體三極 管的集電極相連;所述負載電感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漏極、所述第一 N溝 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漏極相連,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二 P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 漏極、所述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漏極相連;所述擊穿二極管一端與所述第一二極管對接,另一端接地,所述電容一端與所述第一 P 溝道耗盡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源極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開關晶體管的發射極、所述第二開關晶體管的發射極、所述第一 N溝道耗盡 型場效應晶體管的漏極、所述第二 N溝道耗盡型場效應管晶體管的漏極及所述接地端子均 接地。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涉及一種風扇運轉電路,包括電源提供端子;設置有電源端子、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的,用于控制風扇運轉的控制芯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分別與所述電源端子、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及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與所述電源提供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一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一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通過第二開關晶體三極管與所述第二驅動輸出端子相連的全橋線路;與所述全橋線路相連的,用于受所述控制芯片控制,產生切割運轉所需永磁體的交變磁場的負載感應支路。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風扇運轉電路,其相對現有技術采用半橋輸出的風扇運轉電路能節約1/3左右的能源,對風扇轉動的驅動能力強,且帶負載能力強。
文檔編號F04D27/00GK201568355SQ20092031036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5日
發明者宋曉龍, 梁尤波, 蔣尚偉 申請人:楊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