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氣筒,特別涉及一種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
二背景技術:
一般通用打氣筒為單向進氣,單向出氣的打氣筒,提壓一次只能進行一次打氣。打氣筒的活塞和筒壁之間有空隙,活塞上有個向上凹的橡皮碗,在提動氣筒上升時,活塞上部氣腔中的空氣體積增大,壓強減小,閥門關閉,氣體沿著橡皮碗四周進入活塞上部氣腔。在推動氣筒向下運動時,活塞上部氣腔中的空氣體積縮小,壓強增大,使橡皮碗緊抵著筒壁不讓空氣漏到活塞下方,閥門打開,繼續向下推活塞,當空氣壓強足以頂開輪胎的氣門芯時,壓縮空氣就進入輪胎,這樣就完成一次打氣過程。這樣的打氣筒效率低,打氣不連續,而且有時橡皮碗漏氣,打不進去氣,費時費力,造成不便。
三、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提高打氣效率。其技術方案是:包括氣筒主體、氣筒密封蓋、拉桿、活塞,氣筒主體頂部設有氣筒密封蓋,氣筒主體內部設有拉桿和活塞,其特征是:所述的氣筒主體的底部設有閥門B和閥門C,所述的氣筒主體的上部設有閥門A和閥門D,所述的閥門A、閥門B、閥門C、閥門D上均設有彈簧和鋼球,閥門B連接出氣管,閥門A與出氣管之間通過橡膠管連接。所述的拉桿與氣筒密封蓋之間設有密封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可以大大縮短打氣時間,提壓一次可以打氣兩次,增加打氣效率,還可以有效降低打氣筒的高度,由于打氣筒內部是密閉空間可以減少了氣體的泄露,提高打氣效率。
四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閥門的結構示意圖;上圖中:氣筒主體1、彈簧2、鋼球3、氣筒密封蓋4、密封圈5、拉桿6、活塞7、橡膠管8、出氣管9、閥門A、閥門B、閥門C、閥門D。
五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本實用新型包括氣筒主體1、氣筒密封蓋4、拉桿6、活塞7,氣筒主體I的頂部設有氣筒密封蓋4,氣筒主體I內部設有拉桿6和活塞7,其特征是:所述的氣筒主體I的底部設有閥門B和閥門C,所述的氣筒主體I的上部設有閥門A和閥門D,所述的閥門A、閥門B、閥門C、閥門D上均設有彈簧2和鋼球3,閥門B連接出氣管9,閥門A與出氣管9之間通過橡膠管8連接,所述的拉桿6與氣筒密封蓋4之間設有密封圈5。工作時,閥門B和閥門D上的鋼球⑶在活塞向下運動時閥門B和閥門D打開,上腔進氣,下腔出氣;閥門A和閥門C上的鋼球(3)在活塞向上運動時閥門A和閥門C打開,上腔出氣,下腔進氣。在手提拉桿向上運動時,活塞上部空間的壓強增大,空氣壓迫閥門A的鋼球,彈簧收縮,氣體排出,閥門D的鋼球則壓緊封閉;由于氣壓原因,活塞下部空間壓強減小,閥門C打開,閥門B壓緊密閉,完成上腔出氣,下腔進氣。同理手壓拉桿向下運動時,由于氣壓原因,外部空氣將閥門D頂開,空氣進入,閥門A由于鋼球壓緊而封閉;活塞下部空間體積減小,壓強變大,閥門B打開,閥門C壓緊密封,完成上腔進氣,下腔出氣。閥門A與閥門B的出氣口用橡膠管(8)聯通,當空氣壓強足以頂開輪胎的氣門芯時,壓縮空氣就進入輪胎完成打氣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包括氣筒主體(I)、氣筒密封蓋(4)、拉桿¢)、活塞(7),氣筒主體(I)的頂部設有氣筒密封蓋(4),氣筒主體(I)的內部設有拉桿和活塞,其特征是:所述的氣筒主體(I)的底部設有閥門B和閥門C,所述的氣筒主體(I)的上部設有閥門A和閥門D,所述的閥門A、閥門B、閥門C、閥門D上均設有彈簧(2)和鋼球(3),閥門B連接出氣管(9),閥門A與出氣管之間通過橡膠管(8)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其特征是:所述的拉桿(6)與氣筒密封蓋⑷之間設有密封圈( 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打氣筒,特別涉及一種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其技術方案是包括氣筒主體、氣筒密封蓋、拉桿、活塞,氣筒主體頂部設有氣筒密封蓋,氣筒主體內部設有拉桿和活塞,其特征是所述的氣筒主體的底部設有閥門B和閥門C,所述的氣筒主體的上部設有閥門A和閥門D,所述的閥門A、閥門B、閥門C、閥門D上均設有彈簧和鋼球,閥門B連接出氣管,閥門A與出氣管之間通過橡膠管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雙向進氣出氣打氣筒可以大大縮短打氣時間,拉壓一次可以打氣兩次,增加打氣效率,還可以有效降低打氣筒的高度,由于打氣筒內部是密閉空間可以減少了氣體的泄露,提高打氣效率。
文檔編號F04B39/10GK202926543SQ201220716478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8日
發明者孫繼輝, 李陽 申請人:孫繼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