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帶副導葉的泵裝置出水流道,屬于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水力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軸流泵由轉輪和導葉體組成。導葉對于軸流泵轉輪出口的巨大環量起整流和能量回收的重要作用。能量回收的效果取決于其水力損失,導葉片數量多,水力損失大,數量少,導葉出口剩余環量大。通常導葉的葉片數為5-7片,導葉出口的剩余環量均比較大。這常常導致水泵裝置出水流道內的水流帶有一定的環量,水流呈螺旋性流動,因而產生一定的附加水力損失。有時會導致出水流道水流脫離,水力損失增大,使得水泵裝置效率下降。這也是制約水泵裝置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抑制和消除泵裝置出水流道內的螺旋和脫流,是提高裝置效率的重要途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副導葉的泵裝置出水流道。本發明為用于軸流泵和混流泵裝置出水流道內的副導葉,位于出水流道內水泵導葉體的后面一定距離的位置。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帶副導葉的泵裝置出水流道,包括置于出水流道內的葉輪、導葉體,其特征是,還設有副導葉,該副導葉位于出水流道內水泵導葉體的后面,副導葉距離導葉體輪轂頂端(0.1-0.2)D,D為水泵葉輪直徑;
所述副導葉由副導葉小葉片、副導葉大葉片組成,副導葉小葉片置于水泵裝置彎曲段的縱剖面內,副導葉大葉片所在斷面與所述縱剖面相垂直。
所述副導葉小葉片順水流長度為(0.1-0.3)D,厚度為(0.06-0.08)D,D為水泵葉輪直徑。
所述副導葉大葉片長度為(1-1.5)D,厚度為(0.05-0.07)D,D為水泵葉輪直徑。
所述副導葉小葉片的平面形狀為矩形。
所述副導葉大葉片的形狀為V型或U型。
所述副導葉的頭部和尾部的斷面為流線型,使水流損失最小。
所述副導葉的葉片與出水流道的縱斷面兩邊分別于出水流道的側壁固定連接。
所述副導葉小葉片上端與副導葉大葉片連接,下端與出水流道的底板固定連接。
所述副導葉的斷面為流線型。
所述副導葉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構件或金屬構件。
本發明用于水泵裝置出水流道的設計,水泵裝置出水流道位于葉輪、導葉之后。當水流從水泵導葉流出時,水流依然帶有較大的剩余環量,在經過副導葉以后,水流環量得到進一步的回收,水流的螺旋型流動得到明顯的改變,因此,出水流道的水力損失將會減小,管道效率得到提升,泵裝置效率相應提高。
本發明適用于各種水泵裝置的出水流道,能夠改善出水的螺旋型流動,使水流更加平順,泵裝置整體性能顯著提高,節能降耗。
軸流泵和混流泵在國內外均有巨大市場。我國每年有3~4萬臺軸流泵的使用量。跨流域調水、供水工程和排灌工程等有大量的泵站建設和更新改造。本發明有利于各種低揚程泵站改善出水流態,降低水力損失,提高泵裝置效率,降低能耗,技術可靠,易于實施,應用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立體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斷面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三維線框圖;
圖5為水泵出水流道三維透視圖;
圖中:1葉輪、2導葉體、3副導葉小葉片、4副導葉大葉片-U形、5副導葉大葉片-V形、6出水流道。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適用于低揚程水泵,按照本設計要求設計繪圖。
帶副導葉的泵裝置出水流道,包括置于出水流道6內的葉輪1、導葉體2、副導葉。該副導葉位于出水流道內水泵導葉體的后面,副導葉距離導葉體輪轂頂端0.1 D-0.2 D,D為水泵葉輪直徑。
副導葉由副導葉小葉片3、副導葉大葉片組成,副導葉小葉片置于水泵裝置彎曲段的縱剖面內,副導葉大葉片所在斷面與所述縱剖面相垂直(即副導葉小葉片與副導葉大葉片的中心線相垂直)。
副導葉小葉片順水流長度為0.1 D-0.3 D,厚度為0.06 D-0.08 D。副導葉大葉片長度為1D-1.5 D,厚度為0.05D-0.07 D。
副導葉小葉片的平面形狀為矩形,副導葉大葉片的形狀為V型或U型。副導葉的頭部和尾部的斷面為流線型,使水流損失最小。
水泵副導葉的導葉片與水泵出水流道的縱斷面兩邊分別于流道的側壁規定連接。副導葉的導葉片頭部做成流線型進口,尾緣做成流線型出口。小葉片上端與導葉片連接,下端與流道的底板固定連接,導葉片斷面做成流線型斷面。導葉片可以采用預制鋼筋混凝土板構件,也可以采用金屬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