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吹風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便攜式風扇。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風扇是一種吹風裝置,其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等各種場所,而便攜式風扇則是一種通過電池帶動的小型風扇,其作用空間較為有限,但是其可擺脫市電依賴,因此便攜性較高;現有的便攜式風扇包括基座、電機、傳動軸、扇葉和外框,電機安裝在基座上,傳動軸安裝在電機的輸出端,扇葉安裝在傳動軸上,外框與電機的外側連接,并且外框罩裝在扇葉的外側,基座上設置有電池槽,并在電池槽內設置有電池;這種便攜式風扇使用中發現,其在攜帶至一定地點進行使用時因無法固定和角度調節,導致其必須通過手拿才能進行工作,非常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更方便與周邊環境進行適應性安裝的便攜式風扇。
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風扇,包括基座、電機、傳動軸、扇葉和外框,電機安裝在基座上,傳動軸安裝在電機的輸出端,扇葉安裝在傳動軸上,外框與電機的外側連接,并且外框罩裝在扇葉的外側,基座上設置有電池槽,并在電池槽內設置有電池;還包括連接板、多組吸盤、左螺紋管、中螺紋管、右螺紋管、左螺紋桿、中螺紋桿和右螺紋桿,所述多組吸盤均安裝在連接板的下方,所述連接板的頂端左側、中央和右側分別設置有左放置槽、中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中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內分別設置有左滾珠軸承、中滾珠軸承和右滾珠軸承,左螺紋管底端插入至左滾珠軸內,左螺紋桿底端插入并螺裝至左螺紋管的頂端內部,左螺紋桿頂端與連接板底端左側通過轉軸連接,中螺紋管底端插入至中滾珠軸內,中螺紋桿底端插入并螺裝至中螺紋管的頂端內部,中螺紋桿頂端與連接板底端中央部位通過轉軸連接,右螺紋管底端插入至右滾珠軸內,右螺紋桿底端插入并螺裝至右螺紋管的頂端內部,右螺紋桿頂端與連接板底端右側通過轉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風扇,所述吸盤為四組,還包括四組連接柱,四組連接柱分別安裝在連接板底端左前側、右前側、左后側和右后側,四組吸盤的頂端均設置有卡槽,每組連接柱底端均卡裝至一組吸盤頂端的卡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風扇,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上座,左螺紋桿、中螺紋桿和右螺紋桿頂端均與底座連接,上座底端與底座頂端連接,電池槽位于上座上,電機安裝在上座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上述設置,可以通過吸盤的設置達到與周邊桌面、墻面等環境配合安裝的效果,并且通過三組螺紋管的旋轉可進行整體高度的調節,提高適應能力,而且在旋轉左螺紋管或者右螺紋管的同時還可進行風向調節,非常實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調節風向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風扇,包括基座、電機1、傳動軸2、扇葉3和外框4,電機安裝在基座上,傳動軸安裝在電機的輸出端,扇葉安裝在傳動軸上,外框與電機的外側連接,并且外框罩裝在扇葉的外側,基座上設置有電池槽5,并在電池槽內設置有電池;還包括連接板6、多組吸盤7、左螺紋管8、中螺紋管9、右螺紋管10、左螺紋桿11、中螺紋桿和右螺紋桿,多組吸盤均安裝在連接板的下方,連接板的頂端左側、中央和右側分別設置有左放置槽、中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并在左放置槽、中放置槽和右放置槽內分別設置有左滾珠軸承12、中滾珠軸承和右滾珠軸承,左螺紋管底端插入至左滾珠軸內,左螺紋桿底端插入并螺裝至左螺紋管的頂端內部,左螺紋桿頂端與連接板底端左側通過轉軸連接,中螺紋管底端插入至中滾珠軸內,中螺紋桿底端插入并螺裝至中螺紋管的頂端內部,中螺紋桿頂端與連接板底端中央部位通過轉軸連接,右螺紋管底端插入至右滾珠軸內,右螺紋桿底端插入并螺裝至右螺紋管的頂端內部,右螺紋桿頂端與連接板底端右側通過轉軸連接;通過上述設置,可以通過吸盤的設置達到與周邊桌面、墻面等環境配合安裝的效果,并且通過三組螺紋管的旋轉可進行整體高度的調節,提高適應能力,而且在旋轉左螺紋管或者右螺紋管的同時還可進行風向調節,非常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風扇,吸盤為四組,還包括四組連接柱13,四組連接柱分別安裝在連接板底端左前側、右前側、左后側和右后側,四組吸盤的頂端均設置有卡槽,每組連接柱底端均卡裝至一組吸盤頂端的卡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便攜式風扇,基座包括底座14和上座15,左螺紋桿、中螺紋桿和右螺紋桿頂端均與底座連接,上座底端與底座頂端連接,電池槽位于上座上,電機安裝在上座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