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蒲扇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蒲扇。
背景技術:
在華夏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用品中,蒲扇曾是國人乘涼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在不少繪畫圖書、典籍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一把蒲扇的帶來的涼爽的同時,也能留給人們無盡的回味和快樂。但是,跟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這種古老的納涼工具,逐步的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因為,隨著新中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電風扇、空調這種更為舒適的家用電器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盡管如此,在很多人們家中還保存著蒲扇這種生活用具,在商業活動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與大多數成年人不同,嬰幼兒的皮膚相對而言是比較柔嫩的,那是因為他們的毛細血管非常豐富,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發育還不是很完善,調節體溫的功能比較弱,而風扇的風源比較集中,風力相對而言比較大,風吹到的部位會導致嬰幼兒的毛細血管收縮,汗水隨著空氣的流動蒸發較快;吹不到的部位毛細血管繼續擴張,汗毛孔仍然敞開向外散發,這就使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循環中樞失去平衡,易引起感冒、頭痛、發熱、咳嗽等病癥。因此,不可以用電風扇直接對著嬰幼兒吹風。而空調雖然可以調節溫度,但是它產生的風都是干燥的,室內的空氣來不及置換,對于嬰幼兒來講,會使之缺失水分,封閉缺氧的環境容易患上“空調病”,對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壞處,也會對嬰幼兒家庭帶來不可挽回的身心創傷。而蒲扇是經過編織的扇面,扇面中會有縫隙,扇風的時候會有部分空氣從扇面的縫隙中逸出,所以蒲扇扇出的風非常柔和,特別適合對嬰幼兒進行扇風。但是目前蒲扇的扇風都是人工進行的,市面上的一些電動蒲扇即使實現了自動化,但是其扇風模式并未模擬傳統蒲扇的扇風方式,而導致其仍然達不到傳統蒲扇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動蒲扇,實現了蒲扇模擬傳統扇風方式的自動扇風,在保證蒲扇扇風效果的同時,降低了扇蒲扇的勞動強度;通過擺動軸沿調節通孔的調節,可以使擺桿的擺動角度進行調節,進而可以調節蒲扇的扇風幅度;通過支撐桿分別與連接桿A和連接桿B擺動連接,從而可以調節蒲扇的扇風角度;通過在底座的底部設置有托板,并且托板從蒲扇擺動方向的兩側端面以及支撐桿的一側端面伸出底座,可以保證機箱在蒲扇動作過程中的穩定;擺動軸的底端設有擴大頭,另一端設有螺紋,并與螺母匹配連接,以及在螺母的外側邊沿設有旋擰裝置,從而便于擺動軸的調節;擺桿通過套管與擺動軸擺動連接,從而使擺桿擺動時與擺動軸的摩擦阻力降低,降低能耗。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電動蒲扇,包括機箱,所述機箱的一側端面外側左右擺動連接有蒲扇,所述蒲扇與擺桿的一端固定,所述擺桿的另一端穿過機箱對應蒲扇的端面所設的水平條形通孔、伸入機箱內繞擺動軸水平擺動連接,所述擺動軸豎直固定于機箱內,所述擺桿通過電機驅動,所述電機與機箱固定連接,電機的輸出軸與水平轉盤傳動連接,所述水平轉盤面向擺桿的端面通過立桿與擺桿所設的滑槽活動連接,所述立桿位于水平轉盤的邊沿處,所述滑槽沿著擺桿的長度方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擺動軸的上下端分別向外穿出機箱頂面和底面所設的調節通孔,所述調節通孔為沿著擺動軸和水平轉盤轉動軸連線的方向延伸的條形孔。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擺動軸的底端設有擴大頭,另一端設有螺紋,并與螺母匹配連接,所述擴大頭的直徑和螺母量相對端面之間的距離均大于調節通孔的寬度。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螺母的外側邊沿設有旋擰裝置。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擺桿通過套管與擺動軸擺動連接,所述擺桿的端部固定于套管。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擺桿的底部與水平轉盤的頂面貼合。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機箱的底部通過支撐桿與底座連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支撐桿通過連接桿A與機箱的底部連接,所述支撐桿通過連接桿B與底座連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支撐桿分別與連接桿A和連接桿B之間通過水平轉軸擺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連接桿B與底座的一側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設有托板,所述托板從蒲扇擺動方向的兩側端面以及支撐桿的一側端面伸出底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蒲扇,實現了蒲扇模擬傳統扇風方式的自動扇風,在保證蒲扇扇風效果的同時,降低了扇蒲扇的勞動強度。
第二、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蒲扇,通過擺動軸沿調節通孔的調節,可以使擺桿的擺動角度進行調節,進而可以調節蒲扇的扇風幅度。
第三、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蒲扇,通過支撐桿分別與連接桿A和連接桿B擺動連接,從而可以調節蒲扇的扇風角度。
第四、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蒲扇,通過在底座的底部設置有托板,并且托板從蒲扇擺動方向的兩側端面以及支撐桿的一側端面伸出底座,可以保證機箱在蒲扇動作過程中的穩定。
第五、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蒲扇,擺動軸的底端設有擴大頭,另一端設有螺紋,并與螺母匹配連接,以及在螺母的外側邊沿設有旋擰裝置,從而便于擺動軸的調節。
第六、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蒲扇,擺桿通過套管與擺動軸擺動連接,從而使擺桿擺動時與擺動軸的摩擦阻力降低,降低能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的主視局部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包括機箱1,所述機箱1的一側端面外側左右擺動連接有蒲扇2,所述蒲扇2與擺桿3的一端固定,所述擺桿3的另一端穿過機箱1對應蒲扇2的端面所設的水平條形通孔9、伸入機箱1內繞擺動軸8水平擺動連接,所述擺動軸8豎直固定于機箱1內,所述擺桿3通過電機4驅動,所述電機4與機箱1固定連接,電機4的輸出軸與水平轉盤5傳動連接,所述水平轉盤5面向擺桿3的端面通過立桿6與擺桿3所設的滑槽7活動連接,所述立桿6位于水平轉盤5的邊沿處,所述滑槽7沿著擺桿3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擺動軸8的上下端分別向外穿出機箱1頂面和底面所設的調節通孔10,所述調節通孔10為沿著擺動軸8和水平轉盤5轉動軸連線的方向延伸的條形孔;所述擺動軸8的底端設有擴大頭,另一端設有螺紋,并與螺母11匹配連接,所述擴大頭的直徑和螺母11量相對端面之間的距離均大于調節通孔10的寬度;所述螺母11的外側邊沿設有旋擰裝置;所述擺桿3通過套管12與擺動軸8擺動連接,所述擺桿3的端部固定于套管12;所述擺桿3的底部與水平轉盤5的頂面貼合;所述機箱1的底部通過支撐桿13與底座14連接;所述支撐桿13通過連接桿A16與機箱1的底部連接,所述支撐桿13通過連接桿B17與底座14連接;所述支撐桿13分別與連接桿A16和連接桿B17之間通過水平轉軸擺動連接;所述連接桿B17與底座14的一側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底座14的底部設有托板15,所述托板15從蒲扇2擺動方向的兩側端面以及支撐桿13的一側端面伸出底座14。
用本實用新型使用的時候,通過調節支撐桿13和連接桿A16和連接桿B17的角度,從而調節蒲扇2扇風的角度;通過調節擺動軸8的位置,從而調節蒲扇2扇風的幅度;啟動電機4之后,電機4驅動水平轉盤5轉動,水平轉盤5的立桿6驅動擺桿3繞擺動軸8做左右方向的來回擺動,從而使蒲扇2左右方向來回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