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體輸送泵,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
【背景技術】
[0002]泵是輸送液體或使液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泵主要用來輸送水、油、酸堿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tài)金屬等液體,也可輸送液、氣混合物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為容積式泵、動力式泵和其他類型泵三類。電機與水泵之間通過剛性聯(lián)軸器相聯(lián)接的泵,被稱為直聯(lián)泵。直聯(lián)泵適合于原油,成品油等石油產品以及不含固體顆粒和無腐蝕性的其它流動介質的輸送。然現(xiàn)有直聯(lián)泵多存在密封性不好,泄漏量大,噪聲高等不足。
[0003]因此,現(xiàn)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0004]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旨在解決現(xiàn)有直聯(lián)泵存在的密封性不好,泄漏量大,噪聲高等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包括泵體與泵蓋,所述泵蓋與泵體固定連接,在泵蓋與泵體之間形成液體輸送流轉腔室,所述液體輸送流轉腔室連通液體進入口與液體輸出口,在液體輸送流轉腔室內設置有葉輪,所述葉輪固定在轉軸上,所述轉軸與電機傳動連接;所述泵蓋在與泵體連接的位置處設置一 L型連接部,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一與L型連接部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L型連接部與凸起部密封連接。
[0007]優(yōu)選的,所述L型連接部由第一連接片與第二連接片組成,所述第一連接片與凸起部的前端面配合固定,所述第二連接片與凸起部的頂端面配合固定,在第一連接片與凸起部的前端面之間設置有粘接層,在第二連接片的底端面間隔設置有球形卡頭,在凸起部的頂端面設置有與卡頭相配合的密封層。
[0008]優(yōu)選的,所述轉軸穿過泵蓋,在泵蓋與轉軸之間形成有軸封腔。
[0009]優(yōu)選的,所述軸封腔內設置有兩塊隔板,所述隔板將軸封腔分隔為第一軸封腔室、第二軸封腔室與第三軸封腔室,在第一軸封腔室內裝填有粒徑5mm的尼龍球體,在第二軸封腔室內裝填有粒徑1mm的聚丙烯球體,在第三軸封腔室內裝填有海綿。
[0010]優(yōu)選的,所述液體進入口處設置有進入口法蘭,所述液體輸出口處設置有輸出口法蘭,在液體進入口法蘭與泵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環(huán)。
[0011]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CWZ型臥式直聯(lián)泵是新近研制的高效節(jié)能產品,具有結構合理和效率高;泄漏量小噪聲低,運行平穩(wěn)維修方便特點。CWZ型臥式直聯(lián)泵是在WZ性泵基礎上,對其密封性能進一步改進后的系列產品,使泄漏量更小,噪聲更低,是高效節(jié)能產品,適合用于輸送原油,成品油等石油產品以及不含固體顆粒和無腐蝕性的其它流動介質。本泵還適用于礦山、工廠及城市給、排水用。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側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0015]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7]本實用新型CWZ型臥式直聯(lián)泵是在WZ型泵基礎上,對其密封性能進一步改進后的系列產品,使泄漏量更小,噪聲更低,是高效節(jié)能產品,適合用于輸送原油,成品油等石油產品以及不含固體顆粒和無腐蝕性的其它流動介質。被輸送介質的溫度不高于1050C,被輸送介質的物理化學性質有特殊時亦可根據(jù)特殊要求改變泵過流部件材質;以保證泵與所輸送液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相適應。泵過流部件的材質改變后泵的參數(shù)和安裝尺寸均不變。本實用新型CWZ臥式直聯(lián)泵的流量范圍為4-500M3/h ;揚程范圍為10-150M。型號意義;CWZ300-40 ; CWZ—臥式直聯(lián)泵;300—進出口直徑;40—泵揚程;自電動機端看泵順時針方向旋轉。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9]如圖所示,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包括泵體I與泵蓋2,所述泵蓋2與泵體I固定連接。在泵蓋2與泵體I之間形成液體輸送流轉腔室3,所述液體輸送流轉腔室3連通液體進入口4與液體輸出口 5。在液體輸送流轉腔室3內設置有葉輪6,所述葉輪6固定在轉軸7上,所述轉軸7與電機8傳動連接。所述泵蓋2在與泵體I連接的位置處設置一 L型連接部9,所述泵體I上設置有一與L型連接部9相配合的凸起部10,所述L型連接部9與凸起部10密封連接。
[0020]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L型連接部9由第一連接片901與第二連接片902組成,所述第一連接片901與凸起部10的前端面配合固定,所述第二連接片902與凸起部10的頂端面配合固定。在第一連接片901與凸起部10的前端面之間設置有粘接層11,在第二連接片902的底端面間隔設置有球形卡頭12,在凸起部的頂端面設置有與卡頭相配合的密封層13。第一連接片901通過粘接層11與凸起部10的前端面緊密連接。密封層13具有一定的彈性,其可與球形卡頭12配合使用,第二連接片902通過其上球形卡頭12卡在密封層13上,實現(xiàn)第二連接片902與凸起部10頂端面的緊密連接。
[0021]更進一步的,所述轉軸7穿過泵蓋2,在泵蓋2與轉軸7之間形成有軸封腔14。所述軸封腔14內設置有兩塊隔板,所述隔板將軸封腔分隔為第一軸封腔室、第二軸封腔室與第三軸封腔室,在第一軸封腔室內裝填有粒徑5mm的尼龍球體15,在第二軸封腔室內裝填有粒徑1mm的聚丙烯球體16,在第三軸封腔室內裝填有海綿17。通過上述設置從而實現(xiàn)較好的軸密封,顯著增強防漏降噪效果。
[0022]進一步的,所述液體進入口處設置有進入口法蘭18,所述液體輸出口處設置有輸出口法蘭19,在液體進入口法蘭與泵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環(huán)20。
[0023]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一系列密封結構的設計,使CWZ型臥式直聯(lián)泵泄漏量更小,噪聲更低,是高效節(jié)能產品,適合用于輸送原油,成品油等石油產品以及不含固體顆粒和無腐蝕性的其它流動介質。
[0024]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鑒已有技術即可實現(xiàn)。
[0025]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體與泵蓋,所述泵蓋與泵體固定連接,在泵蓋與泵體之間形成液體輸送流轉腔室,所述液體輸送流轉腔室連通液體進入口與液體輸出口,在液體輸送流轉腔室內設置有葉輪,所述葉輪固定在轉軸上,所述轉軸與電機傳動連接;所述泵蓋在與泵體連接的位置處設置一 L型連接部,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一與L型連接部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L型連接部與凸起部密封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連接部由第一連接片與第二連接片組成,所述第一連接片與凸起部的前端面配合固定,所述第二連接片與凸起部的頂端面配合固定,在第一連接片與凸起部的前端面之間設置有粘接層,在第二連接片的底端面間隔設置有球形卡頭,在凸起部的頂端面設置有與卡頭相配合的密封層。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穿過泵蓋,在泵蓋與轉軸之間形成有軸封腔。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封腔內設置有兩塊隔板,所述隔板將軸封腔分隔為第一軸封腔室、第二軸封腔室與第三軸封腔室,在第一軸封腔室內裝填有粒徑5mm的尼龍球體,在第二軸封腔室內裝填有粒徑1mm的聚丙稀球體,在第三軸封腔室內裝填有海綿。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進入口處設置有進入口法蘭,所述液體輸出口處設置有輸出口法蘭,在液體進入口法蘭與泵體之間設置有密封環(huán)。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臥式直聯(lián)泵,包括泵體與泵蓋,所述泵蓋與泵體固定連接,在泵蓋與泵體之間形成液體輸送流轉腔室,所述液體輸送流轉腔室連通液體進入口與液體輸出口,在液體輸送流轉腔室內設置有葉輪,所述葉輪固定在轉軸上,所述轉軸與電機傳動連接;所述泵蓋在與泵體連接的位置處設置一L型連接部,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一與L型連接部相配合的凸起部,所述L型連接部與凸起部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CWZ型臥式直聯(lián)泵是新近研制的高效節(jié)能產品,具有結構合理和效率高;泄漏量小噪聲低,運行平穩(wěn)維修方便特點。
【IPC分類】F04D13/06, F04D29/66, F04D29/08, F04D29/40
【公開號】CN20469211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005251
【發(fā)明人】高世杰, 閆海峰
【申請人】高世杰
【公開日】2015年10月7日
【申請日】201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