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它包括與罐體相連的蓋體,蓋體是由外蓋和內蓋組成,外蓋與內蓋螺紋連接,在外蓋與內蓋之間還設有O型密封圈;在外蓋內側上端設有橫向的通氣孔,在外蓋內側中部還設有一個豎向的通氣槽,通氣孔與通氣槽連通,在內蓋的中心豎向安裝有一個防溢流嘴,防溢流嘴為兩端均設有開口的中空結構,防溢流嘴的上端開口與通氣槽連通,防溢流嘴的下端為扁形嘴,在內蓋的下部設有豎向的氣孔通路,氣孔通路的上端與防溢流嘴的下端開口連通,氣孔通路的下端與罐體內腔連通。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轉向時油液的外溢問題,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而且可靠性較好,降低了汽車轉向時的風險,提高了行車安全性。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轉向系統設備,尤其是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屬于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的液壓助力轉向系統的設計過程中,轉向儲液罐是用來提供轉向助力的動力來源。現目前的轉向儲液罐為了防止罐內的轉向液向外溢出,通常會在罐蓋中采用海綿體和O型橡膠圈進行密封。這種裝置結構比較簡單,雖然它在液面相對平靜的狀態下具有一定的防溢效果,但是,當快速打方向時,或者汽車在顛簸路面上行駛時,轉向儲液罐內的液體流速較高、沸騰激烈、晃動較大,這時傳統的罐蓋并不能很好地起到防止油液外溢的作用,而一旦發生油液外溢,儲液罐內的液量會減少,將導致轉向沉重,嚴重時使得助力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目前的轉向儲液罐在轉向激烈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油液外溢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密封性能良好的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與罐體相連的蓋體,所述的蓋體是由外蓋和內蓋組成,所述外蓋與內蓋螺紋連接,在外蓋與內蓋之間還設有O型密封圈;在外蓋內側上端設有橫向的通氣孔,在外蓋內側中部還設有一個豎向的通氣槽,所述通氣孔與通氣槽連通,在所述內蓋的中心豎向安裝有一個防溢流嘴,所述防溢流嘴為兩端均設有開口的中空結構,防溢流嘴的上端開口與通氣槽連通,防溢流嘴的下端為扁形嘴,在內蓋的下部設有豎向的氣孔通路,所述氣孔通路的上端與防溢流嘴的下端開口連通,所述氣孔通路的下端與罐體內腔連通。
[0005]優化地,在所述內蓋的下端還設有一塊擋流板,所述擋流板為圓盤形狀,所述擋流板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擋流板中心的厚度大于擋流板邊沿的厚度。這里通過設置擋流板可以避免油液直接沖擊防溢流嘴,而且本實用新型采用圓盤形狀的擋流板可以將油液很好的分散到側面,同時采用中間較厚的擋流板則是為了提高擋流板的強度。
[0006]優化地,所述通氣槽的直徑大于防溢流嘴內腔的直徑,所述防溢流嘴內腔的直徑為氣孔通路直徑的1.5倍。這里通過精確控制各個通氣槽的直徑,能夠獲得最佳的氣壓效果,達到良好的防溢效果。
[0007]優化地,所述防溢流嘴的上端開口為矩形。本實用新型采用矩形的開口設計,目的是為了減小外界干擾,同時還能保障正常的防溢效果。
[0008]優化地,在所述內蓋上還設有下卡板,在外蓋內設有上卡板,所述的上卡板和下卡板均為圓筒形狀,所述下卡板與上卡板相互卡緊。通過上、下卡板的設計能夠提高外蓋和內蓋連接的穩定性,減小晃動或松動的情況,提高密封性。
[0009]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解決了轉向時油液的外溢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罐蓋采用了單向流通的內蓋結構,并借助大氣壓力作用,使得罐蓋在不同狀態下能夠自動調節,從而達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油液外漏。
[0011]2、可靠性較好,成本也相對較低,使用壽命較長,降低了汽車轉向時的風險,提高了行車安全性。【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的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防溢罐蓋安裝后的整體示意圖。
[0015]圖中,1一罐體,2—蓋體,21—外蓋,22—內蓋,3—0型密封圈,4一通氣孔,5—通氣槽,6—防溢流嘴,7—氣孔通路,8—擋流板,9一下卡板,10—上卡板。【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包括與罐體1相連的蓋體2,所述的蓋體2是由外蓋21和內蓋22組成,所述外蓋21與內蓋22螺紋連接,在外蓋21與內蓋22之間還設有0型密封圈3;在外蓋21內側上端設有橫向的通氣孔4,在外蓋21內側中部還設有一個豎向的通氣槽5,所述通氣孔4與通氣槽5連通,在所述內蓋22的中心豎向安裝有一個防溢流嘴6,所述防溢流嘴6為兩端均設有開口的中空結構,防溢流嘴6的上端開口與通氣槽5連通,防溢流嘴6的下端為扁形嘴,在內蓋22的下部設有豎向的氣孔通路7,所述氣孔通路7的上端與防溢流嘴6的下端開口連通,所述氣孔通路7的下端與罐體1內腔連通。
[0018]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內蓋22的下端還設有一塊擋流板8,所述擋流板8為圓盤形狀,所述擋流板8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擋流板8中心的厚度大于擋流板8邊沿的厚度。所述通氣槽5的直徑大于防溢流嘴6內腔的直徑,所述防溢流嘴6內腔的直徑為氣孔通路7直徑的1.5倍。所述防溢流嘴6的上端開口為矩形。在所述內蓋22上還設有下卡板 9,在外蓋21內設有上卡板10,所述的上卡板10和下卡板9均為圓筒形狀,所述下卡板9與上卡板10相互卡緊。
[0019]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技術方案, 盡管
【申請人】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那些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不能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與罐體(1)相連的蓋體(2), 所述的蓋體(2)是由外蓋(21)和內蓋(22)組成,所述外蓋(21)與內蓋(22)螺紋連接,在外蓋(21)與內蓋(22)之間還設有0型密封圈(3);在外蓋(21)內側上端設有橫向的通氣孔(4),在 外蓋(21)內側中部還設有一個豎向的通氣槽(5),所述通氣孔(4)與通氣槽(5)連通,在所述 內蓋(22)的中心豎向安裝有一個防溢流嘴(6),所述防溢流嘴(6)為兩端均設有開口的中空 結構,防溢流嘴(6)的上端開口與通氣槽(5)連通,防溢流嘴(6)的下端為扁形嘴,在內蓋(22)的下部設有豎向的氣孔通路(7),所述氣孔通路(7)的上端與防溢流嘴(6)的下端開口 連通,所述氣孔通路(7 )的下端與罐體(1)內腔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 蓋(22)的下端還設有一塊擋流板(8),所述擋流板(8)為圓盤形狀,所述擋流板(8)沿水平方 向設置,所述擋流板(8)中心的厚度大于擋流板(8)邊沿的厚度。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氣 槽(5)的直徑大于防溢流嘴(6)內腔的直徑,所述防溢流嘴(6)內腔的直徑為氣孔通路(7)直 徑的1.5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 流嘴(6)的上端開口為矩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轉向儲液罐的防溢罐蓋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 蓋(22)上還設有下卡板(9),在外蓋(21)內設有上卡板(10),所述的上卡板(10)和下卡板 (9)均為圓筒形狀,所述下卡板(9)與上卡板(10)相互卡緊。
【文檔編號】F15B1/26GK205654621SQ201620018767
【公開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1日 公開號201620018767.1, CN 201620018767, CN 205654621 U, CN 205654621U, CN-U-205654621, CN201620018767, CN201620018767.1, CN205654621 U, CN205654621U
【發明人】劉競一, 汪隨風
【申請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