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動接頭,其可沿著一構件移動,尤其是涉及一種包括偏心固鎖結構的滑動接頭,其將該滑動接頭選擇性地固鎖在沿著該構件的任何位置。
背景技術:
一般的滑動接頭是一可拆卸或可沿著表面調整配置的延伸組件,并可使用于將一第一構件套接接合至一第二構件,以使得一可折疊的桌椅或一可調整的遮陽裝置中的該第一構件可依需要而沿著該第二構件移動,以實現可收折/展開(collapse/expansion)以及調整具有該接頭的該裝置。許多公知的設計中,只能讓其滑動接頭滑動以及固定于該構件兩端位置之間,然而這樣卻會限制了該滑動接頭的使用性。其它公知的設計中,則必須使用復雜的機構組件,方能使得其滑動接頭任意地沿著該構件固定于所需要的特定位置,但如此卻增加了較高的成本,且復雜的機構也不利于操作的方便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主要的目的提供一滑動接頭,其可沿著一構件移動,且可通過一具有簡單結構的固鎖機構沿著該構件固定于任意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供可沿著一構件移動的一滑動接頭,其包括一固鎖機構,該固鎖機構特別具有偏心設置的一滑動柱體以及一轉動環體,用以使得該滑動接頭與構件上可任意地相對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提供一滑動接頭,其可沿著軸向移動,并將第一構件接合至一延伸的第二構件,且該第一構件可對垂直該第二構件的一轉軸,作相對該第二構件的轉動。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滑動設置于一第一構件以及一第二構件中,使得該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形成可相對運動的連結關系,該滑動接頭包括一柱體,其具有一第一中心孔,該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軸線定義為一第一轉軸,且該柱體的外表面上形成一環狀凸緣;以及一轉動環體,其具有一平面環狀部以及一柱體側壁,該平面環狀部具有一第二中心孔,其中心軸線定義為一第二轉軸,該柱體側壁自該平面環狀部的外環周圍向下延伸形成,且以第二轉軸為轉動軸而樞接于該柱體的外表面上,并局部重疊于該第一中心孔,該第一構件延伸穿過第一中心孔及第二中心孔,且該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形成偏心的相互轉動;其中,該轉動環體環繞該柱體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處于第一位置狀態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一偏心距離,處于第二位置狀態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二偏心距離,且第二偏心距離小于第一偏心距離,該第一中心孔與第二中心孔緊束該第一構件,并將該滑動接頭固定于該第一構件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柱體是由一耦合構件結合該第二構件所構成,該耦合構件是相對應設置且間隔特定距離的兩長柄體所形成的一U型結構,所述長柄體之間可置入并固接該第二構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所述長柄體中分別具一通孔,且此兩通孔形成同軸心排列并樞接一樞軸,該第二構件并通過該樞軸而樞接至該耦合構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耦合構件與該柱體形成可相對轉動的連結機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耦合構件與該柱體形成為一體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柱體沿著其外表面形成一環狀凹槽,且該轉動環體至少形成一凸出部于其側壁內表面上,且銜入該環狀凹槽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環狀凸緣形成一阻擋凸塊,且在該轉動環體側壁內表面上形成一凹槽,該凹槽沿著內表面局部延伸而銜入并導引該阻擋凸塊于其內部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凸出部是一螺栓,一內螺紋孔貫穿該轉動環體側壁,該螺栓螺接該內螺紋孔,且該螺栓的鎖入端延伸超過該側壁內表面,而銜入該環狀凹槽并形成可相對運動的機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環狀凸緣支撐其上方的轉動環體的側壁。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轉動環體具有一徑向延伸的握柄。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該轉動環體具有一內螺紋孔,且該柱體具有一對應的凹坑,通過一螺栓鎖入端卡入該轉動環體而固定于該第二位置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可沿著一構件移動,且可通過一具有簡單結構的固鎖機構沿著該構件固定于任意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包括一固鎖機構,該固鎖機構特別具有偏心設置的一滑動柱體以及一轉動環體,用以使得該滑動接頭與構件上可任意地相對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可沿著軸向移動,并將第一構件接合至一延伸的第二構件,且該第一構件可對垂直該第二構件的一轉軸,作相對該第二構件的轉動。
為使熟悉該項技術人士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現通過下述具體實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詳加說明如后。
圖1是示意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一具體實施例的組合立體視圖。
圖2是示意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的分解立體視圖。
圖3是示意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結合兩構件的組合立體視圖。
圖4是示意圖3滑動接頭沿著4-4線的剖面視圖。圖5是示意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未鎖固狀態的平面視圖。
圖6是示意圖5的滑動接頭鎖固狀態的平面視圖。
圖7是示意一搖椅的座位通過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而結合一弧形游戲桿的組合立體視圖。
圖8是示意一遮陽傘裝置的頂篷通過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而結合一樹立結構的組合立體視圖。
圖9是示意本實用新型滑動接頭另一具體實施例的分解立體視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滑動接頭;12-柱體;14-套鎖環;16-中心孔;18-環狀邊緣;20-第一區域;22-第二區域;24-環狀凹槽;26-凸出部;28-平面;30-內螺紋孔;32-U型耦合構件;34-長柄體;36-底部;38-通孔;
40-樞接銷;42-平面環狀部;44-柱體側壁;46-螺栓;48-內螺孔;50-軸心通孔;52-手動桿;54-螺栓;56-內螺孔;58-凹坑;60-上表面;62-第一構件;64-阻擋凸塊;66-凹槽;68-第二構件;70-樞接軸;72-通孔;102-乘坐部;104-弧形游戲桿;106-底桿;108-頂桿;110-延伸桿;112-座位;114-靠背;200-遮陽傘裝置;202-桿體;204-支撐臂;206-頂篷;208-連桿;310-滑動接頭;E-箭頭。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圖2以及圖4所示意,關于本實用新型的一滑動接頭10是由一柱體12以及一套鎖環14相互樞接所構成。該柱體12沿著一第一中心軸線延伸形成一中心孔16(如圖4所示),且具有一外表面(圖中未示出)并于外表面上形成一環狀邊緣18,而將該柱體12的外表面區隔為一徑向尺寸較大的第一區域20以及一徑向尺寸較小的第二區域22。一環狀凹槽24形成于該第二區域22,且該環狀凹槽24在軸向與該環狀邊緣18有一特定距離。該第一區域20形成一側向凸出部26,該側向凸出部26具有一平面28,且該平面28中形成一內螺紋孔30。
一U型耦合構件32,包括同時連接一底部36的兩個對置的長柄體34。該底部36是一平板體,而直接以面對面接觸的方式對應裝設至該側向凸出部26的平面28。較佳的方式是該底部36的尺寸與形狀配合該柱體12的側向凸出部26中的平面28,且一通孔38形成于該底部36。一樞接銷40具有一延伸部,該延伸部形成外螺紋(圖中未標示)以配合螺接該側向凸出部26的內螺紋孔30,且該U型耦合構件32通過該樞接銷40的延伸部穿過該通孔38而螺接該底部36與平面28,使得該U型耦合構件32與該柱體12相互結合并可相對轉動。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該樞接銷40沿著一D軸線穿過該通孔38而螺接該內螺紋孔30,且此D軸線垂直于A軸線,A軸線定義為該柱體12的軸心方向。不過,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D軸線不是必需要垂直于A軸線,該D軸線可以與A軸線具有特定的傾斜的角度。
該套鎖環14具有一平面環狀部42以及一柱體側壁44,該柱體側壁44自該平面環狀部42的外環周圍向下延伸形成,以配合該柱體12的第二區域22的外環表面,并可沿著兩接觸面而相互旋轉。該套鎖環14的柱體側壁44具有一內徑尺寸,該內徑尺寸配合該柱體12的第二區域22的外徑尺寸,使得該柱體側壁44可緊貼地包覆該第二區域22,沿著該柱體12的第二區域22的外環表面旋轉。
該套鎖環14的柱體側壁44的內表面至少形成一凸出部,以銜入該柱體12的環狀凹槽24而可相互運動,使得該柱體12的第二區域22可導引該套鎖環14進行旋轉。在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多個螺栓46鎖入于該柱體側壁44中所形成的多個內螺孔48,且所述螺栓46的鎖入端延伸穿過該柱體側壁44的部分形成前述的凸出部,并銜入該環狀凹槽24。銜入該環狀凹槽24中的所述螺栓46的延伸部分,用以導引該套鎖環14相對于該第二區域22旋轉,且可避免該套鎖環14從該第二區域22脫落。
關于前述的多個螺栓46,其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三個所述螺栓46,沿著該柱體側壁44外環表面且等間距地設置于該柱體側壁44中。
該平面環狀部42形成一軸心通孔50,該軸心通孔50與該柱體12的中心孔16相同尺寸為佳,且該軸心通孔50的中心軸線所定義的B軸線與該A軸線形成偏心,如圖4所示。該套鎖環14相對于該柱體12的第二區域22的旋轉,會使得該軸心通孔50在一鎖定位置與一非鎖定位置之間變動,其中,該鎖定位置是轉至該A軸線與該B軸線的偏心距離較大處,如圖6所示,該非鎖定位置轉至該A軸線與該B軸線的偏心距離較小處,如圖5所示。一手動桿52自該套鎖環14的柱體側壁44徑向向外延伸所形成,用以輔助以手動方式操作該套鎖環14相對于該柱體12的第二區域22的旋轉。
一螺栓54鎖入形成于該平面環狀部42上的尺寸相配合的一內螺孔56,使得該螺栓54的鎖入端的延伸部穿過該平面環狀部42,而選擇性地卡入該柱體12第二區域22中的一上表面60所形成的一凹坑58,以選擇是否在該固鎖位置固定該套鎖環14而不轉動。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該螺栓54是一蝶形螺栓,使得容易通過手動操作轉動該螺栓54。
請再次參考圖3至圖6,為了結合兩個構件,該滑動接頭10先套設于其中的第一構件62上,其中,該第一構件62的截面小于該柱體12的中心孔16以及該套鎖環14的軸心通孔50。因此,該第一構件62松弛地延伸穿過該柱體12與該套鎖環14。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該套鎖環14與該柱體12處于一相對角度位置,使得該柱體12的中心孔16與該第一構件62之間的摩擦力較小,且該套鎖環14的軸心通孔50與該第一構件62之間的摩擦力也較小,如圖5所示,此位置即該滑動接頭10的非固鎖位置。此位置可讓該滑動接頭10稍微固定于該第一構件62上。
通過該手動桿52的輔助,該套鎖環14相對于該柱體12沿著箭頭E轉動,如圖5所示,該套鎖環14會轉至該固鎖位置,使得該軸心通孔50與該中心孔16達到A軸線與B軸線的最大的偏心位置,并造成該軸心通孔50與該中心孔16緊密地套住該第一構件62,使得該滑動接頭10固定該第一構件62上,如圖5所示。該螺栓54可再固鎖至該凹坑58,而將該套鎖環14固定在該柱體12上,以避免該滑動接頭10的松動。
參考圖2以及圖3,一阻擋凸塊64形成于該柱體12的環狀邊緣18上,并銜入且可活動的置于一凹槽66中,該凹槽66為沿著該柱體側壁44內表面所形成的內凹部。該凹槽66具有配合限制該阻擋凸塊64的兩端,并使得該套鎖環14的旋轉對應被限制于該固鎖位置與非固鎖位置之間。因此,該阻擋凸塊64可實現該套鎖環14旋轉制該固鎖位置與非固鎖位置的限制作用。
該U型耦合構件32的長柄體34之間形成一空間,以容置一第二構件68,其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滑動接頭10結合該第一構件62且仍可相互運動。該第二構件68可通過各種現有的方法而固定于該長柄體34之間,舉例來說,如圖3所示,可利用一樞接軸70延伸穿過所述長柄體34上分別形成的通孔72以及該第二構件68中所對應的一通孔(圖中未示出)。因而使得該第二構件68以該樞接軸70的中心軸線所定義的D軸線為旋轉軸,相對該滑動接頭10旋轉。
參考圖7,其是一搖椅100,包括有一乘坐部102以及位于該乘坐部102兩相對應側而相間隔的兩個弧形游戲桿104。各個弧形游戲桿104具有一弧狀凹型的底桿106以及一弧狀凸型頂桿108,且具有連接該頂桿108與底桿106之間的一延伸桿110。前述本實用新型的一滑動接頭10設置套接于該延伸桿110上。換句話說,該延伸桿110作為前述圖3以及圖4所討論的第一構件62。
該乘坐部102具有相互樞接的一座位112以及一靠背114。該座位112與該滑動接頭10的U型耦合構件32形成一相對角度,并與該靠背114一相對角度,且該靠背114樞接于該弧形游戲桿104的頂桿108。通過該滑動接頭10沿著該延伸桿110的滑動而調整位置,該靠背114會被強制靠近或遠離該座位112,因此可調整該靠背114與座位112之間的夾角。
參考圖8所顯示的本實用新型的滑動接頭的另一使用實例,其中,該滑動接頭10滑動設置于一遮陽傘裝置200中的一桿體202。該遮陽傘裝置200具有一可輻射狀擴張的支撐臂204,該支撐臂204的一端樞接至該滑動接頭10的U型耦合構件32而形成可樞轉的結構,且另一端則支撐一頂篷206。該支撐臂204頂端樞接一連桿208,且該連桿208另一端樞接于該桿體202,使得可輔助支撐該支撐臂204。通過該滑動接頭10沿著該桿體202滑移,該支撐臂204以及該頂篷206可因此靠近或遠離該桿體202,并改變該頂篷206底部所形成的遮蔽區域。
再參考圖9所顯示關于本實用新型的滑動接頭的另一具體實施例。該滑動接頭310為前述圖1至圖6的實施例中的滑動接頭10的另一種變形,其中,兩實施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或組件會以同樣的組件符號標示,以使得敘述上能簡化。該滑動接頭310與該滑動接頭10不同之處在于,該滑動接頭310的U型耦合構件32固接于該柱體12,而無法相對轉動,使得通過該滑動接頭310所結合的一第一構件與一第二構件的相對運動的自由度將會降低,但是也因為這樣而簡化該滑動接頭310的結構,并進一步降低其成本。該滑動接頭310中所保留該滑動接頭10的部分以及其應用,則可參考前述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然而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等,均應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滑動設置于一第一構件以及一第二構件中,使得該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形成可相對運動的連結關系,其特征是該滑動接頭包括一柱體,其具有一第一中心孔,該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軸線定義為一第一轉軸,且該柱體的外表面上形成一環狀凸緣;以及一轉動環體,其具有一平面環狀部以及一柱體側壁,該平面環狀部具有一第二中心孔,其中心軸線定義為一第二轉軸,該柱體側壁自該平面環狀部的外環周圍向下延伸形成,且以第二轉軸為轉動軸而樞接于該柱體的外表面上,并局部重疊于該第一中心孔,該第一構件延伸穿過第一中心孔及第二中心孔,且該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形成偏心的相互轉動;其中,該轉動環體環繞該柱體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處于第一位置狀態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一偏心距離,處于第二位置狀態下的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具有一第二偏心距離,且第二偏心距離小于第一偏心距離,該第一中心孔與第二中心孔緊束該第一構件,并將該滑動接頭固定于該第一構件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柱體是由一耦合構件結合該第二構件所構成,該耦合構件是相對應設置且間隔特定距離的兩長柄體所形成的一U型結構,所述長柄體之間可置入并固接該第二構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所述長柄體中分別具一通孔,且此兩通孔形成同軸心排列并樞接一樞軸,該第二構件并通過該樞軸而樞接至該耦合構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耦合構件與該柱體形成可相對轉動的連結機構。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耦合構件與該柱體形成為一體結構。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柱體沿著其外表面形成一環狀凹槽,且該轉動環體至少形成一凸出部于其側壁內表面上,且銜入該環狀凹槽中。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環狀凸緣形成一阻擋凸塊,且在該轉動環體側壁內表面上形成一凹槽,該凹槽沿著內表面局部延伸而銜入并導引該阻擋凸塊于其內部移動。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凸出部是一螺栓,一內螺紋孔貫穿該轉動環體側壁,該螺栓與該內螺紋孔螺接,且該螺栓的鎖入端延伸超過該側壁內表面,而銜入該環狀凹槽并形成可相對運動的機構。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環狀凸緣支撐其上方的該轉動環體的側壁。
10.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轉動環體具有一徑向延伸的握柄。
11.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其特征是該轉動環體具有一內螺紋孔,且該柱體具有一對應的凹坑,通過一螺栓鎖入端卡入該轉動環體而固定于該第二位置處。
專利摘要一種偏心固鎖式滑動接頭,包括一柱體,其具有一第一中心孔,該第一中心孔的中心軸線定義為一第一轉軸,且該柱體的外表面上形成一環狀凸緣;以及一轉動環體,其具有一平面環狀部以及一柱體側壁,該平面環狀部具有一第二中心孔,其中心軸線定義為一第二轉軸,該柱體側壁自該平面環狀部的外環周圍向下延伸形成,且以第二轉軸為轉動軸而樞接于該柱體的外表面上,并局部重疊于該第一中心孔,該第一構件延伸穿過第一中心孔及第二中心孔,且該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形成偏心的相互轉動;其中,該轉動環體環繞該柱體而在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轉動,該第一中心孔與第二中心孔緊束該第一構件,并將該滑動接頭固定于該第一構件上。
文檔編號F16L49/08GK2856678SQ20042012103
公開日2007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8日
發明者班杰明·P·瑞斯 申請人:班杰明·P·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