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體彈簧,尤其是涉及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 簧。屬密封氣動金屬五金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氣體彈簧是一種彈件元件。 一般的氣體彈簧具有一個缸體、 一個可以 在缸體中滑移的活塞和一個連接活塞的活塞桿。活塞將缸體內室分成一個 第一個工作室和一個第二工作室,二個工作室填充有壓力的氣體。活塞桿 穿過第一工作室密封從缸體的一端導引出來,缸體的另一端設置有與缸體 固結的堵封。工作時,外力推動活塞桿,使活塞在缸體中滑移,外力消除, 第二工作室內的氣體推動活塞反向移動,使活塞桿復位。上述氣體彈簧的 工作氣體都是在生產時由設置在缸體另一端的、與缸體固結的堵封中心的
充氣孔充入,充氣結束,再將充氣孔用鋼球封堵住。這種充氣方式需購置
專用的充氣設備才能完成,而這種專用充氣設備價格相當昂貴,價格在60 萬元人民幣左右。因此,上述充氣方式不但充氣麻煩,生產效率低下,且 設備投入較高,生產成本較高。另外,氣體彈簧的活塞桿采用的是實心結 構,用料較多。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充氣方便快捷、生產成 本及材料成本均較低的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該氣 體彈簧具有一個封閉的缸體,該缸體內室通過一個可以在缸體中滑移的活 塞分成一個第一工作室和一個第二工作室,其中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 通過一種處于壓力中的氣體進行填充,該氣體彈簧具有一個活塞的一個活 塞桿,該活塞桿穿過第一工作室密封地從缸體的一端導引出來,缸體的另 一端設置有與缸體固結的堵封,其特征在于
在活塞中心的軸向開設有一個盲孔,該盲孔置于活塞的靠近第一工作 室一側,活塞的外緣一邊嵌置有一道密封圈,活塞的外緣另一邊設置有一 個環槽,環槽內嵌置密封圈,環槽底部徑向開設有一個閥孔,閥孔與活塞 中心的盲孔相連通,閥孔、環槽和密封圈構成一個單向閥結構,活塞上還 軸向開設有一個導氣孔,導氣孔將缸體的第一工作室和第二工作室相連通;
活塞桿的中心軸向開設有一個充氣孔,充氣孔與活塞中心的盲孔相連 通,活塞桿與活塞相固結。
本實用新型由活塞上的閥孔、環槽和密封圈IV構成一個單向閥結構, 充氣時,氣體通過活塞桿中心的充氣孔進入,經活塞中心的盲孔打開所述 單向閥結構即可實現充氣。這種充氣方式不僅方便快捷,生產效率高,而 且不需購置價格相當昂貴的專用充氣設備,可以大大的降低生產成本。另 外,在活塞桿中心開設充氣孔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材料;還可以通過調節活 塞上的軸向導氣孔的孔徑來調節氣體彈簧的速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的工作狀態縱立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的原始狀態縱立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活塞桿l、導向套2、皮碗3、固定環4、活塞5、缸體6、堵封 7、氣體8、充氣孔1.1、密封圈I2.1、密封圈I12.2、密封圈I115.1、環槽 5.2、密封圈IV5.3、閥孔5.4、盲孔5.5、導氣孔5.6、滾槽6.1、第一工作室 6.2、第二工作室6.3。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該氣體彈簧 具有一個封閉的缸體6,該缸體6內室通過一個可以在缸體中滑移的活塞5 分成一個第一工作室6.2和一個第二工作室6.3。其中第一工作室6.2和第 二工作室6.3通過一種處于壓力中的氣體8進行填充。在活塞5中心的軸 向開設有一個盲孔5.5,該盲孔5.5置于活塞5的靠近第一工作室6.2 —側, 活塞5的外緣嵌置有一道密封圈III5丄該密封圈I115.1設置于活塞5的靠 近第二工作室6.3 —邊,活塞5的外緣上設置有一個環槽5.2,該環槽5.2 設置于活塞5的靠近第一工作室6.2的一邊,環槽5.2內嵌置密封圈IV5.3, 環槽5.2底部徑向開設有一個閥孔5.4,閥孔5.4與盲孔5.5相連通,閥孔 5.4、環槽5.2和密封圈IV5.3構成一個單向閥,活塞5上還軸向開設有一個 導氣孔5.6,導氣孔5.6將缸體6的第一工作室6.2和第二工作室6.3相連通,活塞桿1與活塞5相固結。該氣體彈簧具有一個活塞的一個活塞桿1,該活塞桿1穿過第一工作 室6.2密封地從缸體5的一端導引出來,活塞桿1的中心軸向開設有一個 充氣孔l.l,充氣孔1.1與所述活塞中心的盲孔5.5相連通,缸體5的另一 端設置有與缸體5固結的堵封7,該堵封7上不設進氣單向閥。所述缸體6缸壁上靠近活塞桿引出端處設置有一滾槽6.1,滾槽6.1與 活塞桿引出端之間的缸體6內依次緊密設置有一個導向套2、 一個皮碗3 和一個固定環4,導向套2設置在緊挨活塞桿引出端,導向套2上不設進 氣單向閥。固定環4設置在緊挨滾槽6.1處,缸體的活塞桿引出端收口。該導向套2靠近活塞桿引出端的外緣上嵌置有一個密封圈12.1,導向 套2遠離活塞桿引出端的內孔壁上嵌置有一個密封圈112.2。充氣時,氣體通過活塞桿1中心的軸向充氣孔U進入活塞5中心的 盲孔5.5,由盲孔5.5進入閥孔5.4,經閥孔5.4與密封圈IV5.3之間的縫隙 進入環槽5.2,再進入第一工作室6.2,再經活塞5上的導氣孔5.6進入第 二工作室6.3。工作時,外力推動活塞桿,使活塞在缸體中滑移,如圖1,外力消除, 第二工作室內的氣體推動活塞反向移動,使活塞桿復位,如圖2。參見圖2,本實用新型的密封圈I115.1還可以設置于活塞5的靠近第一 工作室6.2的一邊,而環槽5.2則設置于活塞5的靠近第二工作室6.3 —邊。 充氣時,氣體通過活塞桿1中心的軸向充氣孔1.1進入活塞5中心的盲孔 5.5,由盲孔5.5進入閥孔5.4,經閥孔5.4與密封圈IV5.3之間的縫隙進入環槽5.2,再經活塞5外緣與缸體6缸壁之間的縫隙進入缸體6的第二工作 室6.3,再經活塞5上的導氣孔5.6進入第一工作室6.2。
權利要求1、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該氣體彈簧具有一個封閉的缸體(6),該缸體(6)內室通過一個可以在缸體中滑移的活塞(5)分成一個第一工作室(6.2)和一個第二工作室(6.3),其中第一工作室(6.2)和第二工作室(6.3)通過一種處于壓力中的氣體(8)進行填充,該氣體彈簧具有一個活塞的一個活塞桿(1),該活塞桿(1)穿過第一工作室(6.2)密封地從缸體(5)的一端導引出來,缸體(5)的另一端設置有與缸體(5)固結的堵封(7),其特征在于在活塞(5)中心的軸向開設有一個盲孔(5.5),該盲孔(5.5)置于活塞(5)的靠近第一工作室(6.2)一側,活塞(5)的外緣一邊嵌置有一道密封圈III(5.1),活塞(5)的外緣另一邊設置有一個環槽(5.2),環槽(5.2)內嵌置密封圈IV(5.3),環槽(5.2)底部徑向開設有一個閥孔(5.4),閥孔(5.4)與活塞中心的盲孔(5.5)相連通,閥孔(5.4)、環槽(5.2)和密封圈IV(5.3)構成一個單向閥結構,活塞(5)上還在軸向開設有一個導氣孔(5.6),導氣孔(5.6)將缸體(6)的第一工作室(6.2)和第二工作室(6.3)相連通;活塞桿(1)的中心軸向開設有一個充氣孔(1.1),充氣孔(1.1)與活塞中心的盲孔(5.5)相連通,活塞桿(1)與活塞(5)相固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其特征在于所 述密封圈III(5.1)設置在活塞(5)的靠近第二工作室(6.3)的一邊,環槽(5.2)設 置在活塞(5)的靠近第一工作室(6.2)的一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III(5.1)設置在活塞(5)的靠近第一工作室(6.2)的一邊,環槽(5.2)設 置在活塞(5)的靠近第二工作室(6.3)的一邊。
4、 根據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其 特征在于在缸體(6)缸壁上靠近活塞桿引出端處設置有一滾槽(6.1),滾槽 (6.1)與活塞桿引出端之間的缸體(6)內依次緊密設置有一個導向套(2)、 一個 皮碗(3)和一個固定環(4),導向套(2)設置在緊挨活塞桿引出端,固定環(4) 設置在緊挨滾槽(6.1)處,缸體的活塞桿引出端收口,導向套(2)靠近活塞桿 引出端的外緣上嵌置有一個密封圈1(2.1),導向套(2)遠離活塞桿引出端的 內孔壁上嵌置有一個密封圈11(2.2)。
5、 根據權利要求1~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其 特征在于導向套(2)和堵封(7)上均不設進氣單向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活塞桿充氣式氣體彈簧,包括缸體(6)、活塞(5)和活塞桿(1),活塞(5)將缸體(6)內室分成第一工作室(6.2)和第二工作室(6.3),其特點是在活塞(5)中心的軸向開設有一個盲孔(5.5),活塞(5)的外緣一邊嵌置有一道密封圈III(5.1),另一邊設置有一個環槽(5.2),環槽(5.2)內嵌置密封圈IV(5.3),環槽(5.2)底部徑向開設有一個閥孔(5.4),閥孔(5.4)與活塞中心的盲孔(5.5)相連通,閥孔(5.4)、環槽(5.2)和密封圈IV(5.3)構成一個單向閥結構,活塞(5)上還軸向開設有一個導氣孔(5.6),導氣孔(5.6)將缸體(6)的第一工作室(6.2)和第二工作室(6.3)相連通;活塞桿(1)的中心軸向開設有一個充氣孔(1.1),充氣孔(1.1)與活塞中心的盲孔(5.5)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充氣方便快捷、生產成本及材料成本均較低。
文檔編號F16F9/32GK201129391SQ200720131569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19日
發明者衛德義 申請人:江陰強順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