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管路切換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管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管路切換閥。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在多根管路的連接處都采用三通、五通等技術實現管路間的 連接,這些三通中,有的是在閥體內安裝閥片,閥片上開通孔,通過撥動閥片 及其通孔,實現管路間的切換,也有在閥體內設置滾珠,及球閥技術實現管路 間的切換。由于球體和閥片的條件限制,這類管閥只能實現小口徑管道的互通
和切換,尤其是對管徑在108mm以上的管路連接切換存在不足。
現有技術的缺點是不能實現大口徑管道間的切換,不能通過與管路同直 徑的橡膠球體或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路切換閥, 能實現大口徑管道間的切換,并能通過與管路同直徑的橡膠球體或設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管路切換閥,設置有 閥體,該閥體的前端壁上開有一個進口,后端壁上開有至少二個出口,其關鍵 在于在所述前端壁進口經軸承安裝有切換管,所述切換管由首、中、尾三段 直管組成,其中首段直管和尾段直管相互平行,中段直管主軸線與所述首、尾 段直管主軸線的夾角為鈍角,所述首段直管安裝在所述前端壁的進口處,該首 段直管外管壁上設置有齒條與齒輪相嚙合,所述齒輪的主軸上固套有主動輪;所述切換管尾段直管與所述閥體的后端壁連接,當所述齒輪帶動切換管轉 動時,所述后端壁上的所述出口位于該尾段直管開口的旋轉軌跡上。
主動輪可以通過電機驅動,也可以采用手輪,通過齒輪傳遞控制切換管的
轉動,實現進口分別與2個出口的連接,也可以將進口和2個出口之間都完全 隔斷。實現了大口徑管道間的切換,尤其是管徑在108mm以上的管路連接和切 換。
所述首段直管伸出所述閥體的前端壁,該首段直管經軸承連接有支撐套, 所述支撐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閥體上,支撐套的另一端固定有法蘭,所述法蘭 抵接在所述首段直管的端口處,法蘭與首段直管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首段直管通過軸承和支撐套對首段直管進行限位,并可靠地支撐住切換管, 確保切換管能穩定地貼合在法蘭上旋轉。
所述齒條和齒輪都位于所述閥體外,其中所述齒條為半圓弧條,所述齒輪 主軸的一端連接所述主動輪,另一端經軸承安裝在所述閥體上。
半圓弧條結構可以防止切換管轉動過大,便于限制其轉角,保證管道的可 靠結合。
所述切換管尾段直管的開口端固接有轉盤,該轉盤的圓心位于所述切換管 首段直管的主軸延長線上,該轉盤上開有通孔與所述切換管相通,當轉盤隨所 述切換管轉動時,該通孔分別與所述閥體后端壁上的出口相通,或者與所述后 端壁相貼合。
當轉盤帶動其通孔與任意一個出口相通時,轉盤的實體部分就覆蓋住另一 個出口,就實現只能有一個出口與進口相通;
當轉盤帶動其通孔與后端壁的實體部分相貼合,就能將進口和2個出口之 間都完全隔斷。還可以在后端壁上開出第3個或者更多的出口,只要這些出口都位于通孔 的旋轉軌跡上,且只能和通孔單獨一一相通,就可以實現四通甚至更多管路的 通斷。
所述后端壁上設置有一圈凸臺,該凸臺的內壁均勻設置有滾珠與所述轉盤 相連接,且所述凸臺向內翻邊并對所述轉盤限位,所述翻邊與轉盤之間安裝有 密封圈。
凸臺的作用是對轉盤進行限位,確保其能穩定旋轉,可靠地與后端壁及其 出口相配合,滾珠可以提高轉盤的靈活性。
所述閥體各端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接縫處安裝有密封圈,在所述后端壁 的出口安裝有法蘭盤。
各端壁通過螺栓連接,特別是后端壁通過螺栓連接,便于本裝置的安裝。
有益效果提供一種管路切換閥,能實現大口徑管道間的切換,尤其是管 徑在108mm以上的管路連接和切換,并能通過與管路同直徑的橡膠球體或設備, 實現四通甚至更多管路的通斷,還能控制住進口和個各出口之間都完全隔斷, 使整個管閥的結構更緊湊、更嚴密,減少了管閥中可能的漏氣點只存在于切換 管的兩端。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2為齒輪、支撐套、切換管以及閥體前端壁的連接關系圖; 圖3為閥體后端壁內壁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切換管和轉盤的左視圖, 圖5為轉盤與閥體后端壁的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l、 5所示, 一種管路切換閥,設置有閥體l,該閥體l的前端壁la上 開有一個進口,后端壁lb上開有至少二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壁la 進口經軸承9安裝有切換管2,所述切換管2由首、中、尾三段直管2a、 2b、 2c組成,其中首段直管2a和尾段直管2c相互平行,中段直管2b主軸線與所述 首、尾段直管2a、 2c主軸線的夾角為鈍角,所述首段直管2a安裝在所述前端 壁la的進口處,該首段直管2a外管壁上設置有齒條5與齒輪3相嚙合,所述 齒輪3的主軸上固套有主動輪4;
所述切換管2尾段直管2c與所述閥體1的后端壁lb連接,當所述齒輪3 帶動切換管2轉動時,所述后端壁lb上的所述出口位于該尾段直管2c開口的 旋轉軌跡上。
主動輪4可以通過電機驅動,也可以采用手輪,通過齒輪3傳遞控制切換 管2的轉動,實現進口分別與2個出口的連接,也可以將進口和2個出口之間 都完全隔斷。實現了大口徑管道間的切換,尤其是管徑在108mm以上的管路連 接和切換,并能通過與管路相同直徑的橡膠球或設備。
如圖1、 2所示,所述首段直管2a伸出所述閥體1的前端壁la,該首段直 管2a經軸承連接有支撐套10,所述支撐套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閥體1上,支 撐套10的另一端固定有法蘭ll,所述法蘭11抵接在所述首段直管2a的端口處, 法蘭11與首段直管2a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2。 '
首段直管2a通過軸承9和支撐套10對首段直管2a進行限位,并可靠地支 撐住切換管2,確保切換管2能穩定地貼合在法蘭11上旋轉。
所述齒條5和齒輪3都位于所述閥體1夕卜,其中所述齒條5為半圓弧條, 所述齒輪3主軸的一端連接所述主動輪4,另一端經軸承安裝在所述閥體1上。也可以將首段直管2a上的齒條5、齒輪3和支撐套10都設置在閥體1內, 直接將法蘭ll安裝在前端壁la進口處,起到了對齒條5、齒輪3和支撐套10 的保護效果和密封效果,但閥體l的體積過大,不利于安裝維修。
半圓弧條結構可以防止切換管2轉動過大,便于限制其轉角,保證管道的 可靠結合。
如圖l、 3、 4所示,所述切換管2尾段直管2c的開口端固接有轉盤6,該 轉盤6的圓心位于所述切換管2首段直管2a的主軸延長線上,該轉盤6上開有 通孔6a與所述切換管2相通,當轉盤6隨所述切換管2轉動時,該通孔6a分 別與所述閥體1后端壁lb上的出口相通,或者與所述后端壁lb相貼合,實現 轉盤6與后端壁lb之間的面密封。
當轉盤6帶動其通孔6a與任意一個出口相通時,轉盤6的實體部分就覆蓋 住另一個出口,就實現只能有一個出口與進口相通;
當轉盤6帶動其通孔6a與后端壁lb的實體部分相貼合,就能將進口和2 個出口之間都完全隔斷。
還可以在后端壁lb上開出第3個或者更多的出口 ,只要這些出口都位于通 孔6a的旋轉軌跡上,且只能和通孔6a單獨一一相通,就可以實現四通甚至更 多管路的通斷。
如圖l、 3所示,所述后端壁lb上設置有一圈凸臺7,該凸臺7的內壁均勻 設置有滾珠與所述轉盤6相連接,且所述凸臺7向內翻邊7a并對所述轉盤6限 位,所述翻邊7a與轉盤6之間安裝有密封圈8。
凸臺7的作用是對轉盤6進行限位,確保其能穩定旋轉,可靠地與后端壁 lb及其出口相配合,滾珠可以提高轉盤6的靈活性。如圖1所示,所述閥體1各端壁lb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接縫處安裝有密封
圈,在所述后端壁lb的出口安裝有法蘭盤。
各端壁lb通過螺栓連接,特別是后端壁lb通過螺栓連接,便于本裝置的安裝。
權利要求1、一種管路切換閥,設置有閥體(1),該閥體(1)的前端壁(1a)上開有一個進口,后端壁(1b)上開有至少二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壁(1a)進口經軸承(9)安裝有切換管(2),所述切換管(2)由首、中、尾三段直管(2a、2b、2c)組成,其中首段直管(2a)和尾段直管(2c)相互平行,中段直管(2b)主軸線與所述首、尾段直管(2a、2c)主軸線的夾角為鈍角,所述首段直管(2a)安裝在所述前端壁(1a)的進口處,該首段直管(2a)外管壁上設置有齒條(5)與齒輪(3)相嚙合,所述齒輪(3)的主軸上固套有主動輪(4);所述切換管(2)尾段直管(2c)與所述閥體(1)的后端壁(1b)連接,當所述齒輪(3)帶動切換管(2)轉動時,所述后端壁(1b)上的所述出口位于該尾段直管(2c)開口的旋轉軌跡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管路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段直管(2a)伸 出所述閥體(1)的前端壁(la),該首段直管(2a)經軸承連接有支撐套(10), 所述支撐套(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閥體(1)上,支撐套(10)的另一端固定 有法蘭(11),所述法蘭(11)抵接在所述首段直管(2a)的端口處,法蘭(11) 與首段直管(2a)之間設置有密封圈(1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管路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條(5)和齒輪 (3)都位于所述閥體(1)夕卜,其中所述齒條(5)為半圓弧條,所述齒輪(3)主軸的一端連接所述主動輪(4),另一端經軸承安裝在所述閥體(1)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管路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管(2)尾段直管(2c)的開口端固接有轉盤(6),該轉盤(6)的圓心位于所述切換管(2) 首段直管(2a)的主軸延長線上,該轉盤(6)上開有通孔(6a)與所述切換管 (2)相通,當轉盤(6)隨所述切換管(2)轉動時,該通孔(6a)分別與所述 閥體(1)后端壁(lb)上的出口相通,或者與所述后端壁(lb)相貼合。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管路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壁(lb) 上設置有一圈凸臺(7),該凸臺(7)的內壁設置有滾珠與所述轉盤(6)相連 接,且所述凸臺(7)向內翻邊(7a)并對所述轉盤(6)限位,所述翻邊(7a) 與轉盤(6)之間安裝有密封圈(8)。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管路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體(1)各端壁 (lb)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接縫處安裝有密封圈,在所述后端壁(lb)的出口安裝有法蘭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路切換閥,設置有閥體,該閥體的前端壁上開有一個進口,后端壁上開有至少二個出口,其特征在于在前端壁進口經軸承安裝有切換管,切換管由首、中、尾三段直管組成,首段直管安裝在前端壁的進口處,首段直管外管壁上設置有齒條與齒輪相嚙合;尾段直管與閥體的后端壁上,后端壁上的至少二個出口位于該尾段直管開口的旋轉軌跡上。其有益效果是能實現大口徑管道間的切換,尤其是管徑在108mm以上的管路連接和切換,并能通過與管路同直徑的橡膠球體或設備,實現四通甚至更多管路的通斷,還能控制住進口和個各出口之間都完全隔斷,使整個管閥的結構更緊湊、更嚴密,減少了管閥中可能的漏氣點只存在于切換管的兩端。
文檔編號F16K3/04GK201162853SQ20082009773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29日
發明者江 邱 申請人:江 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