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進水控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來水控制閥,具體地是一種針對用水設施能自動對 來水進行控制的進水控制閥。
背景技術:
現代生活中,有許多用水設施都需要對來水進行自動控制,最常見的有兩 種, 一種是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補水控制,另一種是家用抽水馬桶的補水控制。 為此,這類控制技術形成的產品就產生了。
目前,最常用的要數浮球式閥,如申請號為96119011.6的"一種水箱的進 水閥"可為代表。該種閥主要通過浮球用杠桿產生控制力來關閉進水管,其主 要缺點在于有鐵制部件,容易造成生銹,縮短了使用壽命。此外,進水速率調 節不好時,容易發出噪聲,影響環境安寧。
在浮球式閥的基礎上,有許多人進行了改進,如申請號為03112561.1的"太 陽能溢水自動關閥裝置"宜是代表作。隨著不斷的創新,這類閥在不斷的取得 新的實用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采用新的結構設計,直接用浮球產生控制力,全裝置自由可調, 適用各種進水設施的補水控制,全塑料一體化結構,從而創造出一種實用性大 大提高的進水控制闊。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適用面廣,可自由調節進水水位,一 體化結構,確保使用壽命長的進水控制閥。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進水控制閥,結構為進水接管2以 螺紋聯接方式安裝在進水控制閥頭蓋5的進水口 3處,在該頭蓋5內設置有水道4形成出水口 6,在進水接管2的頂端設置有聯接螺帽1,進水控制閥頭蓋下 部用螺紋聯接著控制閥體8,該控制閥體中設置有能上下自由移動的控制閥芯 13,閥芯上設有密封圈7,控制閥體隔層上設有漏水孔12,控制閥體下部用螺 紋聯接著進水控制閥尾蓋9,該尾蓋下部設有排水孔10,在其內部裝有一個可 自由活動的浮球11。
使用中所述的進水接管2也可為有彈性的軟管。也可在進水控制閥尾蓋內 配置有固定用的重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一體化,全塑料件制成,不會生銹,保 證了水體質量;可自由調節進水水位高度,促其適用面廣;結構簡單,安裝維 護方便,可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不會產生高分貝噪聲,有利于保證生活質量。
圖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剖面示意圖。
1是聯接螺帽、2是進水接管、3是進水口、 4是水道、5是進水控制閥頭蓋、 6是出水口、 7是密封圈、8是控制閥體、9是進水控制閥尾蓋、IO是排水孔、 l是浮球、12是漏水孔、13是控制閥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進一步詳細說明其具體實施方式
。 實施例進水控制閥,結構為進水接管2以螺紋聯接方式安裝在進水控制 閥頭蓋5的進水口3處,在該頭蓋5內設置有水道4形成出水口 6,在進水接管 2的頂端設置有聯接螺帽1,進水控制閥頭蓋下部用螺紋聯接著控制閥體8,該 控制閥體中設置有能上下自由移動的控制閥芯13,閥芯上設有密封圈7,控制 閥體隔層上設有漏水孔12,控制閥體下部用螺紋聯接著進水控制閥尾蓋9,該 尾蓋下部設有排水孔10,在其內部裝有一個可自由活動的浮球11。使用時,進水達到一定高度時,浮球會上浮頂住閥芯上行用密封圈將進水 口封住。
該技術設計時要充分考慮現行的城市供水壓力,以使浮力大于來水壓力才 能有效關閉來水。
使用軟管聯接時,為保障浮力向上,需在進水控制閥尾蓋內配置有固定用 的重物。這樣才能保障浮球產生控制力,否則由于整個閥體沒有固定力,將不
權利要求1、進水控制閥,構成有進水接管(2),聯接螺帽(1),閥芯(13),浮球(11),其特征是進水接管(2)以螺紋聯接方式安裝在進水控制閥頭蓋(5)的進水口(3)處,在該頭蓋(5)內設置有水道(4)形成出水口(6),在進水接管(2)的頂端設置有聯接螺帽(1),進水控制閥頭蓋下部以螺紋聯接方式聯接著控制閥體(8),該控制閥體中設置有能上下自由移動的控制閥芯(13),閥芯上設有密封圈(7),控制閥體隔層上設有漏水孔(12),控制閥體下部以螺紋聯接方式聯接著進水控制閥尾蓋(9),該尾蓋下部設有排水孔(10),在其內部裝有一個可自由活動的浮球(11)。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水控制閩,其特征是所述的進水接管(2) 為有彈性的軟管。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進水控制閥,其特征是在進水控制閥尾蓋內配 置有固定用的重物。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進水控制閥,屬于水管閥門產品。主要用于解決用水設施的補水控制技術問題。其技術方案是進水接管2安裝在進水控制閥頭蓋5的進水口3處,該頭蓋5內有水道4形成出水口6,進水控制閥頭蓋下部聯接著控制閥體8,控制閥體中設置有能上下自由移動的控制閥芯13,閥芯上設有密封圈7,控制閥體隔層上有漏水孔12,控制閥體下部聯接著進水控制閥尾蓋9,尾蓋下部設有排水孔10,其內部裝有可自由活動的浮球11。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各種用水設施的自動補水控制。
文檔編號F16K27/00GK201344306SQ200820228909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5日
發明者陳正貴 申請人:陳正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