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管道移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管道機器人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在管道內探查作業 的管道移動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管道作為主要的流體(天然氣、石油、水等)輸 送工具因其便捷性和經濟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管 道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老化,腐蝕或者受到外來施工的破壞。如果不及時處理, 一旦發生事故不但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環境也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因此對管道進行經常性的勘察和維護就顯得非常必要。管道探查機器人就是一 種檢查管道的有效設備。目前,用于管道探查機器人的管內行走機構的運動形 式主要有輪式、履帶式、彈力支撐式、腿式、尺蠖式、等等,主要靠電控系統 來實現管道環境的適應,移動機構的管道環境適應性不足。在文獻
M. Horodinca, L. Doroftei, E. Mignon, A. Pre腿ont. "A simple architecture for in—pipe inspection robots"中提到的基于螺方走與區動原理 的管道內移動機器人由定子、轉子、支撐臂、驅動臂和螺旋輪組成。定子上裝 有電機,電機輸出軸與轉子相連,電機帶動轉子旋轉。轉子上的螺旋輪能夠繞 著自身的軸線旋轉,轉子旋轉時螺旋輪也旋轉,機器人就可以向前運動。該機 構雖然可以實現管道內的前后運動,但當管內有異物或有障礙時,機器人往往 不能越過障礙。如果沒有特殊的保護很容易就卡死在管道中間;又由于該種移 動機構自帶電源,與外界無物理上的聯接,當機器人卡在管道中間時,給救援 工作帶來了困難。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管道移動機構。它是靠機 械機構本身來調節機器人本體的前進方向和后退方向,不需要其它的電控操 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包括前進驅動機構、后退驅動機構、支撐機構、傳動機構、聯動機 構及鎖緊機構,前進驅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后退驅動機構連接,并通過 第二傳動機構與支撐機構內的電動機相連接,在前進驅動機構與第一傳動機構
間安裝有聯動機構及鎖緊機構,在所述后退驅動機構上連接有摩擦力調節機 構。
所述的聯動機構包括安裝于前進驅動機構前進驅動臂的導向套簡、連接桿、安裝于第一傳動機構傳動軸端部的上轉盤、下轉盤及第一彈簧,上、下轉 盤沿圓周相同位置均開有V型槽,且上、下轉盤的V型槽開口方向相反,連
接桿為T型結構,中間端通過導向套簡、第一彈簧與前進驅動臂連接,另兩端 分別安裝于上、下轉盤的V型槽中,并可沿V型槽的側壁滑動。
所述的導向套簡為帶有圓管的圓盤,圓管中心孔為鎖銷孔。所述的鎖銷孔 截面為方形。所述的連接桿中間端為與導向套簡的圓管鎖銷孔相配合的形狀。
所述的鎖緊機構為滑盤、連接桿及第二彈簧,上、下轉盤間安裝有第二彈 簧,滑盤置于上轉盤的上方,固定在第一傳動機構傳動軸上,沿滑盤圓周對應 上、下轉盤的V型槽及連接桿的位置開有與連接桿相配合的卡槽。
所述的摩擦力調節機構包括摩擦片、彈簧及調整螺釘,彈簧安裝在摩擦片 帶有至少兩個支桿,第三彈簧安裝在摩擦片的支桿上并與調整螺釘接觸,第三 彈簧及調整螺釘均置于后退驅動機構的后輪框內內,摩擦片的另一表面與支撐 機構相接觸。
本發明的優點是適應性強。由于其結構由前進驅動機構、后退驅動機構、 支撐機構組成,當管道中的障礙物超過機器人越障能力時,該移動機構可以依 靠機械部分自動調整移動方向,以防止被障礙物卡死在管道中,這個過程不需 要外界控制。由于其帶有聯動機構,當其中一個前進驅動臂遇到障礙物而向中 心收縮時,通過聯動機構聯動,其余的前進驅動臂也將向中心收縮,實現驅動 臂同步運動。由于其帶有鎖緊機構,當前進驅動臂遇到障礙向管道中心收縮 時,鎖緊機構限制了前進驅動臂的轉動,此時動力輸出轉換路徑,后退驅動臂 旋轉并產生向后的驅動力,這時機器人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圖1為本發明外形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結構外形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一傳動機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聯動機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連接桿和套簡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摩擦力調節機構局部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1-圖4、圖8所示,本發明包括前進驅動機構1、后退驅 動機構2、支撐機構3、傳動機構、聯動機構及鎖緊機構,前進驅動機構l通 過第一傳動機構與后退驅動機構2連接,并通過第二傳動機構與支撐機構3內 的電動機4連接,在前進驅動機構1與第一傳動機構間還安裝有鎖緊機構及聯動機構,在所述后退驅動機構2上連接有摩擦力調節機構。
如圖l、圖3所示,其中所述的前進驅動機構1包括前輪框8、沿其圓周 均布的三個前進驅動臂7,每個前進驅動臂上安裝l個被動滾輪35、所述被動 滾輪35的滾動軸線與管道截面成0-45度角度。所述的后退驅動機構2包括 后輪框9、沿其圓周均布的三個后退驅動臂6、每個后退驅動臂6端部安裝1 個被動滾輪35,所述被動滾輪35的滾動軸線與管道截面成0-45度角度。所 述的支撐機構3包括沿其外殼上均布的三個支撐臂5,每個支撐臂5上安裝1 個支撐輪36,所述支撐輪36的滾動方向與管道軸線方向平行。
如困4、圖5所示,所述的第一傳動機構是行星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軸 19、置于前輪框8內軸承托架28上的內齒輪21、安裝于傳動軸19的太陽輪 20及太陽輪20和內齒輪21圓周間均布的3個行星輪22、 23、 24。如圖3所 示,所述的第二傳動機構是分別安裝于傳動軸19和電動機4上的相互嚙合的 第一直齒輪17和第二直齒輪18。如圖5所示,所述的聯動機構包括安裝于前 進驅動機構前進驅動臂7的導向套簡13、連接桿14、安裝于第一傳動機構傳 動軸19端部的上轉盤15、下轉盤16以及第一彈簧IO,如圖7所示,導向套 簡13為帶有圓簡的圓盤,圓簡中心孔為方形孔;連接桿14為T型結構,其中 間端為方形,與導向套簡13的圓簡方形孔固定配合,稱為水平桿31,與該水 平桿31垂直的為豎直桿29,連接桿14通過導向套筒13、第一彈簧10與前進 驅動臂7連接。上、下轉盤沿圓周相同位置均開有V型槽38,且上、下轉盤 的V型槽開口方向相反,連接桿14的豎直桿29兩端分別安裝于上、下轉盤的 V型槽中,并可沿V型槽的側壁滑動。導向套簡13的中心方形孔與連接桿14 的水平桿31固定連接,使連接桿14不能夠繞導向套簡13的軸心旋轉,這樣 連接桿14的豎直桿29兩端能夠保持與上下轉盤之間的垂直。如圖3所示,所 述的鎖緊機構包括滑盤ll、連接桿14以及第二彈簧12,上、下轉盤間安裝有 第二彈簧12,滑盤11置于上轉盤15的上方,固定在第一傳動機構傳動軸19 上,沿滑盤ll圓周對應上、下轉盤的V型槽38及連接桿14的位置開有與連 接桿W相配合的卡槽30。傳動軸19頂端滑盤11的上方固定有擋片27,用于 將傳動軸19安裝在前輪框8上。鎖緊工作時,在第二彈簧12的作用下,由于 上下轉盤的V型槽38的形狀完全相同,開口方向相反。這樣在導向套簡13、 上下轉盤的作用下,連接桿14受到一個沿轉盤中心的法線方向向外的力。當 三個連接桿14不同步時,靠近中心的連接桿14所受外力較大使其向外運動, 直到三個連接桿"上所受外力相同,三個連接桿14運動同步。當三個連接桿 l4克服作用在其上的外力向中心運動到一定距離上,三個連接桿14的豎直桿 29端沿上、下轉盤的V型槽389滑動,同時進入到滑盤11的卡槽30中,而 卡槽30固定在傳動軸19上不能轉動,所以三個連接桿14達到同步鎖定的作 用。連接桿14靠近傳動軸19的豎直桿29端具有鎖緊、聯動功能,水平桿31端穿過導向套簡13及第一彈簧10與前進驅動臂7相連接,連接桿14、導向 套簡13具有導向功能。如圖8、圖4所示,所述的摩擦力調節機構包括摩擦 片25、第三彈簧33及調整螺釘34,摩擦片25帶有3個支桿32,第三彈簧33 分別安裝在摩擦片25的支桿32上并與調整螺釘34接觸,第三彈簧33及調整 螺釘34均置于后退驅動機構6后輪框9內,而摩擦片25另一表面與支撐機構 3相接觸。調整螺釘34通過第三彈簧33壓緊或松開摩擦片25來調節第三彈 簧33與支撐機構3之間的正壓力從而調整摩擦力的大小。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圖4 圖8所示,驅動電機4通過減速器37帶動 第一直齒輪18轉動,第一直齒輪18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直齒輪17轉動。第 二直齒輪17與傳動軸19相連,傳動軸19旋轉時帶動太陽輪20旋轉進而帶動 第一行星輪22、第二行星輪23、第三行星輪24旋轉,行星輪轉動時帶動與之 相連的內齒輪21旋轉。前輪框8旋轉時帶動前進驅動臂7隨之旋轉,因此機
器人向前運動;如果轉動方向相反,機器人則向后運動。
如圖3、 5所示,當機器人前進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前進驅動臂7的運 動受到了阻礙而速度下降,又由于障礙物的作用,前進驅動臂7將向管道中心 收縮,此時前進驅動臂7通過連接桿14帶動上轉盤15、下轉盤16旋轉,由 于上、下旋轉盤與3個前進驅動臂7通過V型槽連接,所以其它的前進驅動臂 7也將向中心收縮。這樣只要其中一個前進驅動臂7向中心收縮,其它的前進 驅動臂7也將收縮。如圖3所示,由于滑盤11與傳動軸19相連并固定,當前 進驅動臂7繼續向中心收縮,接觸到滑盤ll的邊緣處,此時為邊界條件。前 進驅動臂7繼續向中心收縮則會進入到滑盤11上的卡槽30中這樣前進驅動機 構1就固連到了支撐機構3上,因此前進驅動臂7不再旋轉。此時動力輸出轉 換路徑,具體為驅動電機4帶動第一直齒輪18和第二直齒輪17轉動,然后第 二直齒輪17通過傳動軸19帶動太陽輪20和行星輪旋轉,3個行星輪轉軸均 與后輪框9相連,行星輪旋轉克服后輪框9與支撐機構3之間的摩擦片25的 摩擦力帶動后輪框9旋轉,后輪框9帶動后驅動臂6旋轉,后驅動臂6旋轉并 產生向后的驅動力,這時機器人向相反方向移動。
實施例2:本例移動機構與實施例l結構相同,不同的是前進驅動機構 1中前進驅動臂7沿前輪框8圓周均布4個,每個前進驅動臂7上的被動滾輪 35為1個;后退驅動機構2中后退驅動臂6沿后輪框9圓周均布5個,每個 后退驅動臂6的被動滾輪35為2個;支撐機構3中支撐臂5沿支撐機構外框 圓周均布6個,每個支撐臂5的支撐輪36為2個。
實施例3:本例移動機構與實施例l結構相同,不同的是前進驅動機構 1中前進驅動臂7沿前輪框8圓周均布6個,每個前進驅動臂7上的被動滾輪 35為2個;后驅動機構2中后退驅動臂6沿后輪框9圓周均布6個,每個后 退驅動臂6的被動滾輪35為2個;支撐機構3中支撐臂5沿支撐機構外框圓周均布6個,每個支撐臂5的支撐輪36為4個。
實施例4:本例移動機構與實施例1結構相同,不同的是前進驅動機構 1中前進驅動臂7沿前輪框8圓周均布8個,每個前進驅動臂7上的被動滾輪 35為2個;后驅動機構2中后退驅動臂6沿后輪框9圓周均布4個,每個后 退驅動臂6的被動滾輪35為1個;支撐機構3中支撐臂5沿支撐機構外框圓 周均布5個,每個支撐臂5的支撐輪36為4個。
本發明中的前進驅動臂7、后退驅動臂8、支撐臂5的數量至少為3個, 沿圓周均布,可以根據管道直徑增加其個數;其前進或后退驅動臂上的被動輪 至少為1個,為保持更好的平衡,2個被動輪效果最好;每個支撐臂5上的支 撐輪至少為l個,4個時支撐效果最好。其中連接桿14和導向套簡13的數量 均與前進驅動臂7數量相同。前進驅動臂7數量增加時,連接桿14和導向套 簡13的數量也相應的增加到相同數值。摩擦力調節機構中安裝在摩擦片25的 第三彈簧33至少帶有兩個支桿。
權利要求1.一種管道移動機構,包括前進驅動機構、后退驅動機構、支撐機構、傳動機構、聯動機構及鎖緊機構,前進驅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后退驅動機構連接,并通過第二傳動機構與支撐機構內的電動機相連接,在前進驅動機構與第一傳動機構間安裝有聯動機構及鎖緊機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退驅動機構上連接有摩擦力調節機構。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管道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聯動機構包 括安裝于前進驅動機構前進驅動臂的導向套簡、連接桿、安裝于第一傳動機構 傳動軸端部的上轉盤、下轉盤及第一彈簧,上、下轉盤沿圓周相同位置均開有 V型槽,且上、下轉盤的V型槽開口方向相反,連接桿為T型結構,中間端通 過導向套簡、第一彈簧與前進驅動臂連接,另兩端分別安裝于上、下轉盤的V 型槽中,并可沿V型槽的側壁滑動。
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管道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套簡為 帶有圓管的圓盤,圓管中心孔為鎖銷孔。
4.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管道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銷孔截面為方形。
5.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管道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中間 端為與導向套簡的圓管鎖銷孔相配合的形狀。
6.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管道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鎖緊機構為 滑盤、連接桿及第二彈簧,上、下轉盤間安裝有第二彈簧,滑盤置于上轉盤的 ±方,^定在第一傳動^l構傳動軸上,沿滑盤圓周對應l、下轉盤的V型槽及 連接桿的位置開有與連接桿相配合的卡槽。
7.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管道移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力調節 機構包括摩擦片、彈簧及調整螺釘,彈簧安裝在摩擦片帶有至少兩個支桿,第 三彈簧安裝在摩擦片的支桿上并與調整螺釘接觸,第三彈簧及調整螺釘均置于 后退驅動機構的后輪框內內,摩擦片的另一表面與支撐機構相接觸。
專利摘要一種管道移動機構,屬于管道機器人工程技術領域。包括前進驅動機構、后退驅動機構、支撐機構、傳動機構、聯動機構及鎖緊機構,前進驅動機構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后退驅動機構連接,并通過第二傳動機構與支撐機構內的電動機相連接,在前進驅動機構與第一傳動機構間安裝有聯動機構及鎖緊機構,在所述后退驅動機構上連接有摩擦力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適應性強。依靠機械部分自動調整移動方向,以防止被障礙物卡死在管道中。通過聯動機構實現驅動臂同步運動,由于其帶有鎖緊機構,當前進驅動臂遇到障礙向管道中心收縮時,鎖緊機構限制了前進驅動臂的轉動,此時動力輸出轉換路徑,后退驅動臂旋轉并產生向后的驅動力,這時機器人向相反的方向移動。
文檔編號F16L55/32GK201344337SQ20082023188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9日
發明者葉長龍, 張國偉, 斌 李, 鵬 李, 馬書根, 龔海里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