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交叉圓柱滾子軸承。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當中的應用于紡織機上的四點接觸球軸承,由于四點接觸球 軸承承受力量較小,加工過程比較復雜,很難達到與理論相吻合的接觸點, 導致承受負荷與理論偏差較大,而且鋼球成本相對于滾子成本高很多,所 以這種軸承成本大、質量差、壽命短致使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軸承的缺陷,提出了高可靠性的交叉圓柱滾子軸 承,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方法,優化了設計結構,合理利用了內部空間。
本發明一種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包括整體式外圈、由第一內圈環、 第二內圈環并置構成的內圈、以及位于內圈和外圈之間的滾子。其中,外 圈端面平行于軸承軸向開設有吊裝孔,第一內圈環和第二內圈環用圓錐銷
定位,并由六角螺絲螺緊;第一內圈環和第二內圈環內側結合處以凹凸配 合方式靠置。
本發明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改進在于,外圈內徑設有成90。角滾 道,滾道底設有油溝,第一內圈環和第二內圈環分別設有成45。角的滾道, 滾子交叉置于內圈與外圈之間。本發明有益效果大幅度提高了軸承的承載能力和使用中的高可靠性 能,具有結構簡單、工藝合理、加工方便、降低成本的特點,保證了軸承 壽命是現有技術四點接觸球軸承的2-3倍。
圖1本發明軸承的半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包括整體式外圈oi、由
第一內圈環02、第二內圈環22并置構成的內圈、以及位于內圈和外圈之 間的滾子04。其中,外圈01端面平行于軸承軸向開設有吊裝孔,第一內 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用圓錐銷29定位,并由六角螺絲39螺緊。第一 內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內側結合處以凹凸配合方式靠置。
此外,外圈內徑設有成90°角滾道,滾道底設有油溝,第一內圈環 02和第二內圈22分別設有成45°角的滾道,滾子04交叉置于內圈與外 圈之間。
本發明滿裝交叉圓柱滾子組成的軸承,包括外圈、圈環和滾子組成。 裝配時內圈拆開將滾子交叉置于第一內圈與外圈之間,然后將第二內圈放 在第一內圈上然后用圓錐銷定位用螺絲螺緊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包括整體式外圈(01)、由第一內圈環(02)、第二內圈環(22)并置構成的內圈、以及位于所述內圈和外圈之間的滾子(0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01)端面平行于軸承軸向開設有吊裝孔,所述第一內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用圓錐銷(29)定位,并由六角螺絲(39)螺緊;所述第一內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內側結合處以凹凸配合方式靠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內 徑設有成90。角滾道,滾道底設有油溝,第一內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 分別設有成45。角的滾道,滾子(04)交叉置于內圈與外圈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滿裝交叉圓柱滾子軸承,包括整體式外圈(01)、由第一內圈環(02)、第二內圈環(22)并置構成的內圈、以及位于所述內圈和外圈之間的滾子(04)。外圈(01)端面平行于軸承軸向開設有吊裝孔,所述第一內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用圓錐銷(29)定位,并由六角螺絲(39)螺緊;所述第一內圈環(02)和第二內圈環(22)內側結合處以凹凸配合方式靠置。本實用新型大幅度提高了軸承的承載能力,保證使用中的可靠性,具有結構簡單、工藝合理、加工方便以及成本低廉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C19/36GK201347966SQ20082023222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26日
發明者華 何, 孫德忠, 孫玉江, 林永浩, 陶永強 申請人:大連全鑫軋機軸承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