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高溫管路絕熱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隔熱密封設計技術,涉及對現有高溫導管隔熱密封技術的改進。
背景技術:
現有航空器上安裝的高溫導管絕熱層的包敷采用內層為一定厚度的玻璃棉氈,外層纏繞玻璃絲帶的形式,能夠滿足導管表面溫度要求,但存在以下三個問題1)玻璃棉氈規格有限,絕熱層重量較重;2)導管一旦發生破損泄漏,由于熱氣流動的不確定性,無法利用固定的探測線進行探測;3)絕熱層內層玻璃棉氈、外層玻璃絲帶易在使用中發生破損,維護工作量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高溫導管絕熱層,解決高溫導管絕熱和泄漏探測的問題,并可減輕重量。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溫管路絕熱層,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隔層、絕熱層,絕熱層襯圈、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和金屬絲網,其中,絕熱層與高溫管路外表面通過絕熱層襯圈支撐,絕熱層與高溫管路外表面之間為空氣隔層,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布置在絕熱層上,并用金屬絲網覆蓋。所述空氣隔層沿高溫管路走向厚度均勻、一致。所述絕熱層所用材料為環氧樹脂、聚醚醚酮、聚酰亞胺三種材料中的一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以空氣為絕熱介質,絕熱層用高溫成型的復合材料,并輔以絕熱層襯圈結構,能實現在較小的厚度下滿足使用強度要求,與傳統高溫管路絕熱層相比,大大減輕了絕熱層的重量,也方便維護;高溫成型的復合材料絕熱層氣密性好,在其上開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就可以在此開孔處布置探測頭,易于實現泄漏探測功能。
圖1 高溫管路絕熱層示意圖1-金屬管路2-空氣隔層3-絕熱層襯圈4-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5-金屬絲網6-絕熱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滿足高溫導管絕熱和泄漏探測功能的裝置,包含金屬導管1,空
3氣隔層2,絕熱層襯圈3,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4,金屬絲網5,絕熱層6,絕熱層6所用材料為環氧樹脂。以空氣為絕熱介質,根據使用中的導管不同表面溫度要求可以調整空氣隔層 2的厚度,絕熱層襯圈3可以保證絕熱層6在較小的厚度下仍能維持一定的外形,空氣隔層 2的厚度均勻,導管表面溫度均勻;絕熱層6的兩端密封到金屬導管1,絕熱層6上預留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4,并用金屬絲網5覆蓋,導管泄漏出的氣體只能通過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 4留出,可以方便實現探測。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溫管路絕熱層,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氣隔層[2]、絕熱層W],絕熱層襯圈[3]、 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4]和金屬絲網[5],其中,絕熱層[6]與高溫管路外表面通過絕熱層襯圈[3]支撐,絕熱層(6]與高溫管路外表面之間為空氣隔層O],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 [4]布置在絕熱層(6]上,并用金屬絲網[5]覆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溫導管絕熱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隔層[2]沿高溫管路走向厚度均勻、一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溫導管絕熱層,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熱層(6]所用材料為環氧樹脂、聚醚醚酮、聚酰亞胺三種材料中的一種。
全文摘要
一種高溫管路絕熱層,屬于隔熱密封設計技術,涉及對現有高溫導管隔熱密封技術的改進。包括空氣隔層[2]、絕熱層[6],絕熱層襯圈[3]、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4]和金屬絲網[5],其中,絕熱層[6]與高溫管路外表面通過絕熱層襯圈[3]支撐,絕熱層(6]與高溫管路外表面之間為空氣隔層(2],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4]布置在絕熱層(6]上,并用金屬絲網[5]覆蓋。本發明以空氣為絕熱介質,絕熱層用高溫成型的復合材料,并輔以絕熱層襯圈結構,能實現在較小的厚度下滿足使用強度要求,與傳統高溫管路絕熱層相比,大大減輕了絕熱層的重量,也方便維護;高溫成型的復合材料絕熱層氣密性好,在其上開氣體泄漏探測預留孔,就可以在此開孔處布置探測頭,易于實現泄漏探測功能。
文檔編號F16L59/14GK102261541SQ20111011393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4日
發明者黨曉民, 周俊偉, 張翠峰 申請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