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
背景技術:
電熱水龍頭是熱水器與水龍頭的完美結合體,因其省水省電、即開即用、安裝方便等優點受到廣大用戶的青睞。發熱體是電熱水龍頭的關鍵部位和核心技術,它直接決定了電熱水龍頭的安全性、加熱效果、熱效能以及壽命。目前市場上電熱水龍頭的發熱體是螺旋形的紫銅或不銹鋼電熱管或者利用水電阻衰減法原理的鎳鉻合金裸絲發熱體。螺旋形的紫銅或者不銹鋼電熱管是鐵鉻鋁發熱絲在紫銅或者不銹鋼管的中心軸,周壁用結晶氧化鎂絕緣,通過結晶氧化鎂與紫銅或者不銹鋼管包裹實現水電分離。紫銅或者不銹鋼的螺旋管直接置于水筒里面通電加熱,若氧化鎂質量不好或者管體破損致使絕緣不佳的話,鐵鉻鋁發熱絲的電直接傳至流經的水中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且電熱管長期置于水中加熱會結水垢,里面的鐵鉻鋁絲會發生氧化發應,這些都會降低發熱管的熱效能、加熱效果、安全性以及壽命。利用水電阻衰減法原理的鎳鉻合金裸絲發熱體是將鎳鉻合金裸絲直接在水中通電直接加熱,裸絲周邊的水流是帶電的,利用水電阻衰減原理,通過拉長水管的通道將電流減至人體安全的電流。這種加熱方式必須確保加熱后的水通道是絕緣通道、通道有足夠的長度以及火線零點地線三接地。如果通道設計不合理(水電阻衰減不到位)、接地不到位或者用戶家里的線路有問題,就隨時會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裸絲在水中直接加熱容易產生水泡將發熱絲燒斷造成機子報廢與傷亡事故,且裸絲表面容易結水垢與發生氧化反應,降低裸絲的熱效能、加熱效果、安全性以及壽命。不管是螺旋形的紫銅或不銹鋼電熱管還是利用水電阻衰減法原理的鎳鉻合金裸絲發熱體都不能干燒,發熱體沒有被水完全覆蓋就容易干燒,一旦干燒燒壞機殼或者爆炸就會危害生命安全與造成機子報廢。不管是螺旋形的紫銅或不銹鋼電熱管還是利用水電阻衰減法原理的鎳鉻合金裸絲發熱體都是將發熱元件置于整筒的水中加熱,水沒有被充分加熱就流出去或者被冷水沖涼,水流量開大點流出來的水就不熱,加熱方式是一種瞬間線性的加熱且加熱不均勻。綜上所述,現有技術的電熱水龍頭發熱體存在安全性低、壽命短、高消耗、熱效率低、加熱效果差、干燒、瞬間線性不充分的加熱、加熱不均勻、易結水垢等技術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性高、壽命長、熱效率高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中,包括進水通道、出水通道、水路控制系統、上蓋、水電艙筒體、下蓋、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隔電導熱發熱片,上蓋、下蓋與水電艙筒體配合形成水電分離的封閉式加熱艙;所述水電艙筒體內具有連通所述進水通道的冷水進水通道,所述水電艙筒體內設有所述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所述水電艙筒體內被沿自身周緣固接環設的若干個隔塊將所述水電艙筒體和所述冷水進水通道或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之間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相鄰的所述水通道之間的所述隔塊一端是封閉結構,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結構;隔塊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若干能連通外部電源的隔電導熱發熱片,所述出水通道包括設于所述水電艙筒體內的冷熱水的出水通道,所述水路控制系統控制上述各水通道進出水。作為優選,所述水電艙的筒體為圓形、方形或半圓形。作為優選,所述隔塊為長方形。作為優選,所述隔電導熱發熱片由位于內部的電阻、包覆連接于所述電阻外部的導熱片、包覆連接于所述導熱片外部的絕緣層以及電性連接于所述電阻的電源連接線組成。作為優選,所述隔電導熱發熱片為陶瓷發熱片或黃蠟紙絕緣導熱發熱片。作為優選,全部或者部分隔電導熱發熱片為并聯或者串聯與外部電源相連。作為優選,所述水電艙筒體的材料為鋁合金或銅。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與現有的線性加熱現有技術相比,這種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路設計極大地拉長了加熱水路,讓冷水在這個水路里面實現立體全方位的反復加熱,將加熱表面積達到最大化,極大地提高了電能轉換成熱能的效率與加熱效果。二、與現有技術相比,真正實現了水電分離,陶瓷發熱片絕緣性能良好,并且導熱效率極佳,發熱片并不與水直接接觸,而是通過熱傳遞給水道里面的水,徹底解決了安全隱患,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實用的安全性。三、現有技術不能干燒,一干燒就危及生命安全,與現有技術相比,這種發熱片可以干燒且經得住長時間的干燒。四、與現有技術相比,這種多組合小功率的加熱完全解決了使用時間一長結水垢的問題,實現了永不結水垢,極大地延長了使用壽命。五、若使水加熱到同等溫度,與現有技術相比耗電量更小,有效達到節能目的。六、現有技術一旦發熱體局部損壞就全部損壞,而多組合的發熱片并聯使用,部分發熱片的損壞并不導致其他發熱片的損壞,發熱片的質量互不干涉單獨工作。且現有技術的發熱體損壞后就無法修補,多組合的發熱片維修簡單方便。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上蓋下部結構示意圖。圖4為上蓋的上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上蓋側面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上蓋上部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上蓋下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為水電艙筒體下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水電艙筒體上部結構示意圖,其中示意出了水流方向。
圖10為水電艙筒體側面結構示意圖。圖11為水電艙筒體上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2為水電艙筒體下部結構示意圖。圖13為下蓋上部結構示意圖。圖14為下蓋上部結構示意圖。圖15為下蓋下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16為下蓋側面結構示意圖。圖17為下蓋下部結構示意圖。圖18為水壓力開關通道下部結構示意圖。圖19為水壓力開關通道下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0為水壓力開關通道上部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1為水壓力開關通道側面結構示意圖。圖22為水壓力開關通道上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請參閱圖1至圖22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一種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中,包括進水通道10、出水通道(圖中未示出)、水路控制系統1、上蓋2、水電艙筒體3、下蓋7、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8、隔電導熱發熱片11,上蓋、下蓋與水電艙筒體配合形成水電分離的封閉式加熱艙;所述水電艙筒體內具有連通所述進水通道的冷水進水通道JS,所述水電艙筒體內設有所述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SY,所述水電艙筒體內被沿自身周緣固接環設的若干個隔塊12將所述水電艙筒體和所述冷水進水通道或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之間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 ;相鄰的所述水通道13之間的所述隔塊一端是封閉結構,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結構,其具有插孔14 ;隔塊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若干能連通外部電源的隔電導熱發熱片11,所述出水通道包括設于所述水電艙筒體內的冷熱水的出水通道15,所述水路控制系統控制上述各水通道進出水。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SY設于所述冷水進水通道內。所述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設于所述水電艙筒體和所述冷水進水通道之間。當然將所述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設于所述水電艙筒體和所述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之間也是可以的,只要能形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13即可實現本專利的目的。其中,所述水電艙筒體可以為圓形、方形或半圓形等各種形狀,所述隔塊可以為長方形等不同形狀,所述隔電導熱發熱片由位于內部的電阻、包覆連接于所述電阻外部的導熱片、包覆連接于所述導熱片外部的絕緣層以及電性連接于所述電阻的電源連接線組成。所述隔電導熱發熱片可以為陶瓷發熱片或黃蠟紙絕緣導熱發熱片等發熱片。全部或者部分隔電導熱發熱片為并聯或者串聯與外部電源相連,不加限定。所述水電艙筒體的材料優選采用鋁合金或銅。其中,封閉式加熱艙由上蓋、下蓋與水電艙筒體三個分離部件配合形成,也可以三者一體形成。
更具體的,被隔離的水通道可以是均等或者不均等的任何形狀水道,進水通道、出水通道、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均可以是圓形或者其他任何形狀,這些通道的位置取決于水路控制系統的結構。發熱片的形狀取決于空心插孔的形狀。加熱體的一端最好是上蓋位置可以安裝一個自動復位一個手動復位的溫控。加熱體可以豎放或者橫放設置,具體取決于電熱水龍頭的造型。按照圖1、圖2所示,電熱水龍頭由水路控制系統1、上蓋2、水電艙筒體3、下蓋7、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8、接線板9、進水通道10等組成。按圖3至圖7所示上蓋由與閥芯對應的進水孔JS、冷水進水口 LS、冷水轉接進水孔LS、冷熱水出水通道CS、水壓力開關進水通道SY,兩個溫控WK組成。按圖8至圖12所示,水電艙筒體這個圓柱體中間是圓柱形的進水通道JS、進水通道中間是圓柱形的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SY;整個圓柱體被上端封閉的長方體隔成若干均等的水流通道,與上蓋冷水轉接進水孔LS對應的水道區塊用隔塊與中間圓柱形的進水通道連接一起,使冷水進入筒體以后必須按照圖9水流示意所示形成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通道,冷水只有在這些水道里面迂回曲折的反復加熱以后才可以從出水通道15流出去。按照圖1和圖2所示水電艙筒體3的上部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進水通道JS、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SY是敞開的,但隔塊是封閉的,將上蓋2與水電艙筒體上部配合連接一起形成封閉的加熱艙。按照圖12所示水電艙筒體的底部是封閉的,只有隔塊空心插孔與進水通道JS、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SY是敞開的;這些隔塊空心插孔里面分別插入陶瓷發熱片,這些發熱片并聯一起通電發熱,然后將熱傳遞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里面的水,使冷水在隔開的通道里面經過一連串并聯的發熱片反復充分加熱以后才從出水通道15出去。發熱片中間是電阻、電阻兩邊是導熱片,導熱片分別與火線、零線導線相連,導熱片外面是陶瓷的絕緣層。按照圖13至圖17所示下蓋上部是封閉的,只有發熱片插孔對應的部位以及進水通道JS是通的,水壓力開關的水流通道通過轉接流入下蓋下部的水壓力開關里面。下蓋
7、上蓋2、水電艙筒體3通過螺絲固定一起,在下蓋下部將陶瓷發熱片并聯一起與電源通過接線板相連。按照圖18至圖22所示,水壓力開關通道上部是封閉的,進水通道通過轉接在其下部流出插洞與進水口相連;水壓力開關的水流通道通過轉接將水流入其下部的水壓力開關里面。下部通過接線板連接電路。然后按照圖1和圖2所示通過閥芯水路控制系統將閥芯左邊開的時候進水通道里面的水流入冷水通道,再有冷水轉接孔進入水電艙,在水電艙內經由迂回曲折的通道從出水口出去;往右邊開的時候進水通道里面的水流入冷水通道進入迂回曲折不可逆轉的通道,同時進水通道里面的水流入水壓力開關,水壓力開關由硅膠帽、陶瓷頂針、動靜觸點組成,水壓力開關通道里面的水頂起陶瓷頂針將動靜觸點閉合啟動陶瓷發熱片工作,這樣冷水在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通道里面通過熱傳遞原理反復立體加熱后才從冷熱水的出水通道15流出去。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水電完全分離的電熱水龍頭加熱體結構。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故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通道、出水通道、水路控制系統、上蓋、水電艙筒體、下蓋、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隔電導熱發熱片,上蓋、下蓋與水電艙筒體配合形成水電分離的封閉式加熱艙;所述水電艙筒體內具有連通所述進水通道的冷水進水通道,所述水電艙筒體內設有所述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所述水電艙筒體內被沿自身周緣固接環設的若干個隔塊將所述水電艙筒體和所述冷水進水通道或所述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之間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相鄰的所述水通道之間的所述隔塊一端是封閉結構,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結構;隔塊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若干能連通外部電源的隔電導熱發熱片,所述出水通道包括設于所述水電艙筒體內的冷熱水的出水通道,所述水路控制系統控制上述各水通道進出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電艙的筒體為圓形、方形或半圓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塊為長方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電導熱發熱片由位于內部的電阻、包覆連接于所述電阻外部的導熱片、包覆連接于所述導熱片外部的絕緣層以及電性連接于所述電阻的電源連接線組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電導熱發熱片為陶瓷發熱片或黃蠟紙絕緣導熱發熱片。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全部或者部分隔電導熱發熱片為并聯或者串聯與外部電源相連。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電艙筒體的材料為鋁合金或銅。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熱水龍頭的加熱體,包括進水通道、出水通道、水路控制系統、上蓋、水電艙筒體、下蓋、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隔電導熱發熱片,上、下蓋與水電艙筒體配合形成水電分離的封閉式加熱艙;水電艙筒體內具有連通進水通道的冷水進水通道,水電艙筒體內設有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水電艙筒體內被沿自身周緣固接環設的若干個隔塊將水電艙筒體和冷水進水通道或水壓力開關水流通道之間隔成若干迂回曲折不可逆流的水通道;相鄰水通道之間的隔塊一端是封閉結構,另一端是空心插孔結構;空心插孔一端插入能連通外部電源的隔電導熱發熱片,水路控制系統控制各水通道進出水。本發明電能轉換熱能效率高、安全性好,能經住長時間干燒,維修簡單方便。
文檔編號F16K49/00GK103162009SQ20111040831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9日
發明者應勝 申請人: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