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作用氣缸夾管切斷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斷閥,尤其是涉及一種雙作用氣缸夾管切斷閥。
背景技術:
目前,閥門型式主要有蝶閥、球閥、閘板閥等,各種閥門各有優缺點,分別適合不同的應用環境。如常用的蝶閥,生產技術成熟,安裝使用較方便,但是蝶閥對管道內的介質要求較高,耐磨性較差,當流體顆粒粗大時,易損壞閥板密封面,需要經常維修更換,影響生產經營效益。間板閥密封性能不好,開關動作時易漏液。球閥密封性能好,但是加工難度大, 生產制作成本高。上述各種閥門在耐腐性環境使用時,須大量使用不銹鋼,加工制作的難度增大,成本升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密封性好、動作靈活、 維護方便的雙作用氣缸夾管切斷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閥體、雙作用氣缸、閥套,所述閥體包括上、下兩半殼體,閥套位于閥體內、上下夾桿之間,上下夾桿與閥套軸向交叉設置,雙作用氣缸與閥體固定在一起,雙作用氣缸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雙作用氣缸連接電磁換向閥。所述雙作用氣缸兩端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形成框架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以雙作用氣缸為動力源,雙作用氣缸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氣缸動作帶動上下夾桿同時反向動作,實現閥門的切斷與打開。與單作用氣缸作動力源相比較,工作過程中氣缸體是固定的,工作安全,動作更可靠,雙作用氣缸的結構簡單緊湊,便于安裝與維護。2、殼體分為上下兩部分,閥套裝入殼體內,結構緊湊, 便于安裝布置,殼體及氣缸等重復使用,閥門泄露時,只需打開殼體,更換閥套即可,維護簡單方便,維護成本底。3、通過電磁換向閥實現閥門的打開與關閉,動作靈活,控制簡單可靠。 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切斷閥相比,閥體不直接與物料接觸,里面的閥套與物料相接觸,通流面積大,并且閥套具有耐磨、耐腐蝕、及密封面大等特點,可實現良好的防腐效果,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閥門處于打開狀態時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閥門處于關閉狀態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從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和圖2的左剖視圖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包
3括閥體6、雙作用氣缸2、閥套7,閥體6分為上、下兩半殼體,雙作用氣缸2與閥體6固定在一起,工作過程中氣缸體是不動的。雙作用氣缸2兩端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形成框架結構,上活塞桿1通過連桿與下夾桿8連接在一起,下活塞桿4與上夾桿5連接在一起。閥套7內置于閥體6的上、下兩半殼體內,并在上下夾桿之間,上下夾桿與閥套7軸向交叉設置,為保證閥套7實現良好的防腐效果,可采用耐磨、耐腐蝕材料制造,或在閥套7 內層涂覆耐腐蝕層。閥門配置氣控電磁換向閥3與閥座,雙作用氣缸2連接電磁換向閥3, 控制氣源進出氣缸。閥門動作時,氣控電磁換向閥3換向,雙作用氣缸2無桿腔充氣時,推動氣缸下活塞桿4與上活塞桿1外伸,帶動上夾桿5與下夾桿8相向夾緊動作,上下夾桿的相對距離減小夾緊閥套7,切斷閥套7內的流體,實現閥門關閉狀態,如圖4所示。閥門打開動作與上述動作相反,如圖3所示。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形式,其他等價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雙作用氣缸夾管切斷閥,其特征是包括閥體(6)、雙作用氣缸(2)、閥套(7),所述閥體(6)包括上、下兩半殼體,閥套(7)位于閥體(6)內、上下夾桿之間,上下夾桿與閥套 (7)軸向交叉設置,雙作用氣缸(2)與閥體(6)固定在一起,所述雙作用氣缸(2)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雙作用氣缸(2)連接電磁換向閥(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作用氣缸夾管切斷閥,其特征是所述雙作用氣缸(2)兩端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形成框架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作用氣缸夾管切斷閥,閥體包括上、下兩半殼體,閥套位于閥體內、上下夾桿之間,雙作用氣缸的上下活塞桿分別與上下夾桿連接,雙作用氣缸連接電磁換向閥。本實用新型密封性好,動作靈活,維護方便,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F16K31/12GK202040366SQ201120147100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11日
發明者亓鑫, 劉彥偉, 李軍林, 鄭平, 閆勇, 陸明志, 陳麗娟, 陳瑞金 申請人:山東煤機裝備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