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功能元件以及由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構成的構件組件的制作方法
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功能元件以及由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構成的構件組件本發明涉及一種功能元件,其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feature providingsecurity against rotation),并且還涉及一種構件組件,其由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構成。功能元件以及此種類的構件組件從EP-A-1674741中是已知的。其中要求保護一種元件,其可以通過鉚接附接到金屬板部件或者特別是定心螺栓(centering bolt)形式的元件。該元件設有軸部件和頭部部件,其中頭部部件在其面對金屬板部件的側部處具有至少基本環狀的環形凹進部分,其中環形凹進部分在其徑向內側處結合到頭部部件的圓柱形部分,圓柱形部分接著結合到軸部件且結合到管狀鉚釘部分中。管狀鉚釘部分在頭部部件的區域中包圍軸部件,其被布置在布置于環形凹進部分徑向外側的環狀接觸表面內,并且借助于至少基本圓錐形的壁在徑向外側處并入環狀接觸表面中。為了提供防止旋轉,多個局部凹進部分,特別是均勻分布的凹進部分被提供在環形凹進部分的圓錐形的壁中并且/或者在可選擇存在的環形凹進部分的環狀基部表面·
(26)中。該元件特別計劃用于厚的金屬板部件。其他元件也是已知的,其中凹進部分設置在金屬板接觸表面中以實現防止旋轉。實踐中,功能元件被擠壓在壓機(press)中或者通過使用機器人或力驅動的卡鉗被擠壓抵住金屬板部件,其中機器人或夾鉗的擠壓在金屬板部件一側上的功能元件的頭部部件上施加軸向力,并且還在金屬板部件另一側上的模具模槽(die button)上施加軸向力,以通過將鉚釘部分卷邊(bending over)而將功能元件鉚接到金屬板部件。功能元件還以壓進元件的形式已知,并且功能元件還至少基本不通過壓機、機器人或夾鉗而有意地變形,而是金屬板材在壓進元件期間被迫使流入功能元件的底切中。此時,應當清楚,本發明可以用于各種范圍的功能元件例如鉚釘元件、穿孔和鉚接元件、壓進元件和穿孔元件,其中功能元件能夠設有內螺紋和/或外螺紋,即其能夠形成為螺母元件或形成為螺栓元件,或者可被形成為軸承塞或軸承套或形成為用于軸的中空軸承。另一方面,功能元件還可實現為夾子。不考慮任何目的,會預期到結果是難于借助于模具模槽來變形金屬板材使得金屬板材流入凹進部分中并在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之間產生需要的防止旋轉。對于厚金屬板部件來說(但是還與薄金屬板和高強度的金屬板部件有關),問題特別尖銳,因為借助于模具模槽不易于導致金屬板材流動,使得其完全或充分地填充凹進部分以通過此方式實現需要的防止旋轉。反之亦然,有時難于將提供防止旋轉的突出部分,例如提供防止旋轉的肋狀物在金屬板接觸表面處充分擠壓進入金屬板材中,并且由此難于實現需要的防止旋轉。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此提供幫助。為了滿足此任務,根據本發明設置了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其中每個特征包括設置在功能元件的金屬板接觸表面中的凹進部分,其中凸起部分至少基本中心地設置在凹進部分中,或者凸起部分圍繞凹進部分。因為局部的凸起部分和局部的凹進部分直接鄰近彼此布置,所以局部的基部部分僅需要在短的路徑上移動金屬板材以將其引入局部的凹進部分中,并且這可以相當簡單地并通過中等力來完成,即便是當幾毫米厚度的較厚金屬板部件或者分別具有300Mpa和HOOMPa以上強度的較高強度或高強度的金屬板使用時。對此的原因可能在于施加的壓力導致局部的升高應力,其有助于將金屬板移動到直接的或者鄰近的凹進部分中。相反,如果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局部凸起部分,則移動的材料必須分布在固體且原則上不可壓縮材料的周圍體積中。如果僅使用提供防止旋轉的局部凹進部分,則材料必須從大體積的金屬板材移動到凹進部分中,這同樣需要相當大的力。當金屬板接觸表面位于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附近并圍繞該特征的局部平面中或者確定對應平面時,并且當在此局部平面上的凸起部分的體積至少基本對應于此平面下方的凹進部分的體積時,這是特別優選的。在中心地位于凹進部分的凸起部分的情形下,此局 部平面能夠理解為由凹進部分的外邊界確定的平面。然而,其還可以是凹進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圓形表面,例如圓錐形表面中的情況,由此因為曲率或表面或者表面的可能角度和邊界的范圍,邊界不真正位于平面中。然而在此情形下,能夠限定中間平面的類型,其可用于體積的考慮。由此,還可以確保通過提供防止旋轉的凸起部分被局部移動的金屬板材也被完全容納在直接鄰近的提供防止旋轉的凹進部分中,由此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和金屬板部件之間需要的形狀配合的接合(form-fitted engagement)被最大化,并且從而產生良好的防止旋轉。在此連接中,凸起部分的頂端優選是圓形的。由此確保不產生不需要的刻痕作用,而不需要的刻痕作用對于構件組件的疲勞壽命來說將是有害的。因為相同的原因,當凹進部分的邊界是圓形時是優選的。然而此時,刻痕作用不是如此關鍵的,因為此時金屬板部件具有至少基本原始的厚度,因此所述邊界還可以制成帶有尖銳的邊緣。功能元件可具有鉚釘部分,其確保了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功能元件與金屬板部件的形狀配合的接合。對此可選擇地,功能元件可以是具有容納金屬板材的底切的壓進元件(press-inelement),同樣其確保了將提供防止旋轉的功能元件的每個特征形狀配合地接合在金屬板部件中。另外,本發明涉及一種構件組件,由如上解釋的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構成,其中金屬板材具有材料凹進部分和凸起的材料部分,所述材料凹進部分鄰近在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每個凸起部分的位置處的金屬板接觸表面,所述凸起的材料部分位于每個凹進部分的位置處,由此存在金屬板部件的材料和功能元件之間的形狀配合的接合,其引起防止旋轉。當功能元件是具有鉚釘部分的鉚釘元件時,在鉚釘部分被卷邊以后,鉚釘部分將金屬板材夾持在其與金屬板接觸表面之間,由此產生具有良好防止旋轉的高質量構件組件。當功能元件是壓進元件并且底切至少部分地容納金屬板材時,則此防止了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的軸向分離。在此形式中,保持了提供防止旋轉的功能元件特征的凸起部分和金屬板部件的材料凹進部分之間以及功能元件的凹進部分和金屬板部件的凸起材料部分之間的形狀配合的接合。本發明現將僅通過實施例的方式并參照實施方式和附圖進行更詳細地解釋,所示附圖中圖IA是螺紋螺栓形式的根據本發明的功能元件的金屬板接觸表面的平面視圖,圖IB是在縱向方向上部分剖開的圖IA的螺紋螺栓的視圖,圖IC是圖IB顯示的環繞區域的放大顯示,圖ID是圖IA至IC的螺紋螺栓的透視圖,
圖2A-2C是用于解釋將根據圖IA至ID的螺紋螺栓安裝到金屬板部件中以產生根據本發明的構件組件的示圖,圖3A是螺母元件形式的根據本發明的功能元件,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可選擇形式,圖3B是如從以下平面圖中可見的,根據圖3A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放大示圖,并且圖3C是在徑向剖面平面(徑向于元件的縱向軸線)中所見的根據圖3A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放大示圖。圖IA至ID的功能元件12廣泛地對應于EP-B-1674741的功能元件,但除了不同地形成了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這些特征一般以參照數字32來表征。參照圖IA至ID以及圖2A至2C,能夠通過鉚接而附接到金屬板部件10(圖2A至2C)的元件12以具有軸部件14和頭部部件16的定心螺栓的形式顯示。頭部部件16在面對金屬板部件10的其側部18處具有至少基本環狀的環形凹進部分20,其中環形凹進部分在徑向的內側結合到頭部部件16的圓柱形部分21,圓柱形部分21接著結合到軸部件14且結合到管狀鉚釘部分22,管狀鉚釘部分22在頭部部件16的區域中或者直接在頭部部件16的下方包圍軸部件14。形成金屬板接觸表面的環形凹進部分20布置于環形凹進部分20外側的另一環形徑向接觸表面24的內側,或者布置在由圓環形節段24'構成的接觸表面內,并且通過至少基本圓錐形的壁23在徑向的外側處結合到接觸表面24或24'中。如所示的,圓錐形的壁23可以有利地為相對于水平面大約33°的封閉錐角。該角度可以被選擇而不限制在20°至45°的范圍中,并且這些值也不應認為是限制性的。凹進部分20也不是必要的,而是還可以由垂直于縱向軸線30定位的并且還形成接觸表面24的表面來代替。在此實施例中,環形凹進部分20在圓錐形的壁23的徑向內部具有基部表面26,基部表面26在半截面上是彎曲的環形形狀且并入圓柱形部分21的徑向外表面中。在此實施例中,在徑向半截面上是彎曲的基部表面26包括至少基本垂直于元件12的中心縱向軸線30定位的平坦部分28。然而,還可以設想省略平坦的基部表面或擴展平坦部分28的徑向寬度,因此其直接地或者通過相對小的半徑并入圓錐形的壁23中或者并入鉚釘部分22上方的圓柱形部分21中(未示出)。基部表面還可以以其他方式實現或者通過圓錐形的壁到鉚釘部分22上方的圓柱形部分21中的相對尖的過渡來實現(由此,名稱“上方”應理解為用于元件12的顯示在圖IB中的定向,并且不作為幾何學上的定義)。提供防止旋轉的至少一個局部特征32或優選地提供防止旋轉的多個局部特征,特別是提供防止旋轉的均勻分布的局部特征32被設置在環形凹進部分20的圓錐形的壁23中,并且/或者設置在環形凹進部分20的可選擇設置的環形基部表面26中。而且,在此實施例中,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32在環狀接觸表面24上延伸,并將其再分成提到的區域或圓環形節段24'。在此實施例中,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特征32由設置在功能元件12的金屬板接觸表面中的凹進部分31構成,其具有至少基本中心地布置在凹進部分中或者圍繞凹進部分的凸起部分33。因為局部的凸起部分33和局部的凹進部分31直接相互鄰近布置,所以金屬板材在將元件附接到金屬板部件10時僅需要移動短的路徑,以將其引入直接鄰近的局部凹進部分31中,并且這被相當簡單地并且通過適中的力而實現,即便使用幾毫米厚度的厚金屬板部件或者通過較高的強度或者具有分別在300MPa和1400MPa以上強度的高強度金屬板作業。當在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區域中并圍繞該特征的金屬板接觸表面(此處由表面26、23和24形成)位于局部平面E (圖3C)中或者確定對應的平面,并且在此局部平面 上的凸起部分33的體積至少基本對應于在此平面下方的凹進部分31的體積時,這是特別優選的。由此確保通過提供防止旋轉的凸起部分32局部移動的金屬板材被完全容納在提供防止旋轉的直接鄰近的凹進部分31中,借此產生了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32和金屬板部件10之間的需要的形狀配合的接合,并從而實現良好的防止旋轉。在此連接中,如圖IA和ID所示,凸起部分33的頂端35優選地是圓形的。由此確保在板材10中不產生不需要的刻痕,而該刻痕對構件組件的疲勞壽命將是有害的。因為相同的原因,不管凹進部分31的邊界37是否是圓形的,其都是優選的,就像圖IA中同樣明顯的。然而此處,刻痕作用不是決定性的,因此在附接功能元件以后的金屬板部件10(將繼續詳細描述)在此點處具有至少基本原始的厚度,使得主要的邊界還可以通過尖銳邊緣進行。局部凹進部分31或每個局部凹進部分具有伸長的圓形形狀,其中具有從所述局部凹進部分31或每個局部凹進部分31的側壁的過渡,即如37處所示,在此實施例中,每個凹進部分31的邊界是圓形的。在此實施例中,所述局部凹進部分31或每個局部凹進部分31被制成足夠地長并延伸到環狀接觸表面24中,由此環狀接觸表面24還被伸長的凹進部分劃分成圓環形節段24'。名稱“環狀接觸表面”因而應以此方式理解成其還覆蓋由被這些局部凹進部分中斷的圓環形節段組裝的接觸表面。然而,還可能使得局部凹進部分更短,從而其不達到接觸表面24并且不將其再分。精確地,在此實施例中,以與局部伸長凹進部分31再分環狀接觸表面24相同的方式,局部伸長凹進部分31也再分環形凹進部分20的基部表面26。當此基部表面26為環狀時,則由此理解其還包括被一個局部凹進部分或被多個局部凹進部分中斷的基部表面。提供防止旋轉的各個特征的凸起部分33在此實施例中也是伸長的,并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肋狀物的形式。這些肋狀物在其徑向內端鄰接頭部部件6的圓柱形部分21,因此此處對應的凹進部分31僅出現在凸起部分的兩側上,并且也就是說,以馬蹄形的方式包圍凸起部分,其中肋狀物或凸起部分311的徑向外端是圓形的并且其中凹進部分33的外端是圓形的。
在此實施例中,提供了八個均勻分布的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32。然而,還可以提供不同數量的防止旋轉的特征32,從一個提供防止旋轉的局部特征直到十二個提供防止旋轉的局部特征將是完全可以設想的。還可以考慮更大的數量,尤其是如果其被制成得更小或更窄并且更淺。如從此附圖中明顯的,并且特別是從附圖IC中,當在徑向截面平面中觀察時(如圖IB的左手側所示),管狀鉚釘部分的壁的自由端34在其徑向外側和其徑向內側都是圓形的,并且具有例如半圓形或箭頭狀的形狀,由此環頂在鉚釘部分的下端處形成,且精確地在由34標記的部位處形成。在根據
圖1A-1D的實施方式中,軸部件14形成在鉚釘部分22的下方或其內,作為塊狀或管狀的中心部件。代替將元件形成為單純的定心元件,其還可以形成為定心元件和緊固元件,或者形成為單純的螺栓元件。在圖IA至ID的實施方式中,軸部件14設有螺紋14'。螺紋If具有鄰近管狀鉚釘部分的自由端區域的螺紋尾部(thread run·out) 14",并且螺紋尾部并入圓柱形部分40中,其中的圓柱形部分40具有與螺紋的外徑相同尺寸或更大尺寸的直徑。如圖2C中所示,形成實際上中心部分的圓柱形部分40基本上僅僅當元件12附接到金屬板部件10時是明顯的。在圖IA至ID或圖2C的實施方式中,位于翻轉的鉚釘部分即鉚釘卷邊(rivet bead) 42下方的整個軸部件14形成定心部分40,或者直接位于鉚釘卷邊42下方的僅一部分形成定心部分40。剩余部件可選擇地帶有臺階或倒角,即可設有用于預定心的較小直徑。存在改變根據圖IA至ID的元件的各種可能性。例如,頭部部件14在相對軸部件的側部處可具有功能部分,例如以外螺紋、內螺紋、具有容納夾子或引導部件的另一軸部件的形式。作為另一可選擇方案,軸部件14可制成中空并且用作用于銷或軸的引導件,或者形成有內螺紋并從而形成螺母元件。現將參照圖2A至2C描述用于將圖IA至ID的元件12附接到金屬板部件10的方法。如圖2A中所示,金屬板部件以帶孔的金屬板部件10的形式被插進,其中的帶孔的金屬板部件10已經預形成為環狀軸環,即形成孔50區域中的凸起部分52,其中的環狀軸環至少基本為環形凹進部分20的圓錐形的壁23的形狀。在此實施例中,金屬板部件的凸起部分52在頂部處不是平的,并且孔50通過穿孔過程在凸起部分形成以前產生,這是孔50的側壁53斜向于縱向軸線30延伸的原因,即在圖2A中向上偏斜(diverge)。環狀軸環52可在其頂部變平,即圓錐形凸起部分52可以在頂部筆直地形成有變平的部分。孔50的穿孔于是可以在擠壓過程結束時與變平組合,用于形成孔50,由此孔的壁平行于縱向軸線30延伸。作為另一可選擇方案,凸起部分可具有比環形凹進部分20的圓錐形的壁23更陡峭的圓錐形形狀。然后,元件附接到金屬板部件10處借助于處于壓機中的或者位于C形框架中的模具模槽以已知方式進行。在此連接中,壓力被例如在箭頭方向60上施加到元件的頭部部件16上,同時金屬板部件10被未示出的模具模槽支撐。圖2B顯示了在軸部件14的自由端已經穿過孔50以后,附接金屬板部件的功能元件的中間狀態,然而圖2C顯示了最終狀態,其中包括功能元件12和金屬板部件10的相應的構件組件已經完成。在此連接中,功能元件12到金屬板部件10的鉚接借助于布置在金屬板部件下方的模具模槽(未示出)實現。為此目的,模具模槽具有容納軸部件的中心切口或中心孔,以及包圍該切口或孔的環狀凸起部分,其擠壓鉚釘部分22周圍的金屬板材抵住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32,由此凸起部分31被壓入金屬板材并且移動的材料流入相應的凹進部分31中。在鉚釘卷邊42的形成期間(圖2C),鉚釘部分22放入環形凹進部分54中,其同時形成在金屬板部件10的下側中。為此目的,模具模槽的環狀凸起部分優選地在其自由端形成有環形邊緣,其中的環形邊緣結合到徑向設置在環形邊緣外側的圓形成形表面中。環形邊緣的直徑制得略微小于在鉚釘部分22的自由端處的環頂的直徑,由此鉚釘部分22在鉚接過程期間通過環形邊緣并通過圓形成形表面徑向向外地轉動,并形成到鉚釘卷邊42。在此連接中,金屬板材通過施加在元件12的頭部部件16和模具模槽之間的力、通過正在形成的鉚釘卷邊并通過鉚釘卷邊42徑向外側的模具模槽的區域而被壓緊,因此金屬板材在凸起部分33的區域中的壓 力作用下流入局部凹進部分31中。從而,在金屬板材中且在凸起部分33的位置中形成了凹進部分,并且在金屬板材中在凹進部分31的位置中形成了突出部分,這導致元件12和金屬板部件10之間的互鎖布置,其提供了防止旋轉。通過對鉚釘部分卷邊,然而金屬板材還被夾持在形成于環形凹進部分20和鉚釘卷邊42之間的徑向凹槽56中,這在軸向方向上將元件固定在金屬板部件56中。通過壓緊力(以及鉚釘部分22同時凸起的膨脹部),金屬板材在鉚釘卷邊42上的區域中被更加牢固地擠壓在元件12的軸部件14上,由此產生高的孔摩擦(卡住),這導致了元件的牢固定位和增加的防止旋轉。另外,金屬板材在壓縮中安裝,因此在動態操作中,無需擔心疲勞斷裂。當金屬板的圓錐形凸起被部分擠壓平坦時,即當使用根據最初提到的EP-A-0539793的夾持孔鉚接過程時,該作用能夠被增強。因而該方法產生由金屬板部件10和附接到其的元件12構成的構件組件,其中金屬板部件10在凹進部分20的區域中具有環狀凸起部分52',其以形狀配合的方式容納在環形凹進部分20中。金屬板部件的材料同樣以形狀配合的方式接合到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特征32,其中每個特征33分別通過凸起部分33和凹進部分31形成。另外,環形凹進部分54位于金屬板部件10的遠離環形凹進部分20的側部58上,其中已經從鉚釘卷邊42卷邊的鉚釘部分22位于環形凹進部分54中。遠離頭部部件16的鉚釘卷邊42不突出,或者基本不突出超過金屬板部件50的在圍繞鉚釘卷邊42的區域中的側部58,并且優選地相對其稍微縮進例如O. 02mm。為了完整的緣故,應該指出根據本發明的元件12不一定必須滿足定心的功能,而是其可具有單純的附接功能或者軸頸連接功能(journaling function),并且其因而不需要是定心元件或定心螺栓。圖3A至3C顯示了以螺母元件形式的根據本發明的功能元件12,其中金屬板接觸表面20位于垂直于中心縱向軸線30的平面中。在此實施例中,螺母元件的與之前實施方式的特征相同的各個特征使用相同的參考數字。將理解,之前對各種特征或其功能的描述還用于圖3A至3C的對應特征,除非說明了相反的情形。在此實施例中,六個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32圍繞中心的縱向軸線均勻地分布,其中部分33以及與其同心的凹進部分31在平面視圖中是成圓形的或是圓形形狀。
在所有實施方式中,所有材料可被提名用于元件材料的實施例,其能實現根據ISO標準的八級強度值或者在冷變形背景下更高的等級,例如35B2合金。除此之外,如此形成的緊固元件12還適于用于拉制性金屬板部件的所有市場可買到的鋼材,以及鋁或其合金。 另外,鋁合金,特別是具有更高強度的那些可被用于元件,例如AlMg5。而且,更高強度的鎂合金例如AM50也可用于元件12。
權利要求
1.一種功能元件(12),具有軸部件(14)和頭部部件(16)以及還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至少一個特征(32),所述特征(32)設置在所述功能元件(12)的金屬板接觸表面(20、24)的區域中,其特征在于,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特征(32)包括設置在所述功能元件(12)的所述金屬板接觸表面(20、24)中的凹進部分(31),其中凸起部分至少基本中心地設置在所述凹進部分(31)中,或者凸起部分(33)圍繞所述凹進部分(31)。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接觸表面(20、24)位于提供防止旋轉的所述特征(32)的區域中并在局部平面(E)中圍繞所述特征,或者所述金屬板接觸表面(20、24)確定對應的平面,并且所述局部平面(E)的一側上的所述凸起部分(33)的體積至少基本對應于所述平面(E)的另一側處的所述凹進部分(31)的體積。
3.根據之前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33)的頂端是圓形的。
4.根據之前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進部分(31)的邊界(37)是圓形或帶有尖銳的邊緣。
5.根據之前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33)具有伸長肋狀物的形式并且中心地布置在同樣的伸長凹進部分(31)中,由此所述凹進部分被劃分為在肋狀的凸起部分兩側上的兩個部件區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狀的凸起部分(33)至少基本徑向于中心縱向軸線(30)定位且從所述功能元件(12)的圓柱形區域(21)開始。
7.根據之前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分(33)在截面上是成圓形的,并且所述凹進部分(31)圍繞所述凸起部分(33)布置,在平面圖中是圓柱形的形狀,并且與所述凸起部分(33)同軸地定位。
8.根據之前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具有鉚釘部分(22),所述鉚釘部分(22)確保了所述功能元件(12)的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特征(32)與金屬板部件(10)的形狀配合的接合。
9.根據之前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元件是具有底切的壓進元件,所述底切容納金屬板材,這確保了所述功能元件的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所述特征形狀配合地接合在所述金屬板部件中。
10.一種構件組件,包括金屬板部件(10)和根據之前權利要求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功能元件(12),其中所述金屬板材具有材料凹進部分和凸起的材料部分,所述材料凹進部分鄰近在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32)的每個凸起部分(33)的位置處的所述金屬板接觸表面,所述凸起的材料部分位于每個凹進部分(31)的位置處,由此促成防止旋轉的形狀配合的接合產生于所述金屬板部件的材料和所述功能元件之間。
11.根據之前權利要求10所述的構件組件,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功能元件(12)是具有鉚釘部分(22)的鉚釘元件時,其中在所述鉚釘部分(22)被卷邊以后,所述鉚釘部分(22)將所述金屬板材夾持在所述鉚釘部分(22)和所述金屬板接觸表面(20、24)之間。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構件組件,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功能元件(12)是具有底切的壓進元件時,所述金屬板材被至少部分地獲得在所述底切中,并從而防止所述功能元件和所述金屬板部件的軸向分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特征的功能元件以及由功能元件和金屬板部件構成的構件組件。一種具有軸部件和頭部部件的功能元件,具有提供防止旋轉的至少一個特征,該特征提供在功能元件的金屬板接觸表面的區域中。功能元件的特征在于,提供防止旋轉的每個特征包括設置在功能元件的金屬板接觸表面中的凹進部分,其中具有至少基本中心地設置在凹進部分中的凸起部分,或者具有圍繞凹進部分的凸起部分。由于此設計,功能元件能夠被筆直向前地插進厚金屬板部件或者較高強度的金屬板部件中,并且從而能夠實現高質量的防止旋轉。
文檔編號F16B37/06GK102889290SQ20121025249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明者伊里·巴比 申請人:形狀連接技術有限公司及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