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以兩結構對稱扣件組合而成的扣具。
背景技術:
中國臺灣公告M245802號實用新型專利案提示一種高荷重強度的扣具,在參看該 前案說明書后得知,其主要在傳統(tǒng)母扣件內(nèi)部另對稱設有兩卡接突部,而公扣件則在傳統(tǒng)兩彈性臂內(nèi)側另設有一具有導槽、卡塊的延伸面,以使該公扣件、母扣件能以傳統(tǒng)結構作第一段扣結外,且令其導槽能供卡接突部通過,使該卡接突部能與卡塊作第二段扣結,以便藉由該雙重扣結而達到有效提高荷重強度的目的。可是,此種具雙重扣結的扣具,其并無法改善傳統(tǒng)彈性臂根部因承受反復扣結、解扣動作而產(chǎn)生的疲勞斷裂情形,尤其在荷重增加后,其彈性臂使用壽命更會大幅短,此乃扣具亟欲研究改善的所在。再則,其公扣件、母扣件的結構,以及生產(chǎn)的模具,均具有極大的差異,導致在維修該模具,或者須置換公扣件、母扣件時,不具有通用性,相當不利于生產(chǎn)及使用端的整合。有鑒于此,本設計人積極努力研究,經(jīng)多次試驗與改良,終于發(fā)展出確具實用功效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扣具,該扣件在組合時扣合強度高、使用壽命長。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扣具,由對稱的兩扣件組成,該扣件包括有;一基座;一插頭,具有相對的第一面、第三面,該第一、三面豎接于基座,插頭中設有一匣室,該匣室界定有一連通插頭第一面的開口,在匣室中設有第一定位部;—彈簧,安裝于匣室中;^栓,其安裝于匣室,能朝開口方向伸縮;一插座,其具有相對的第一邊、第三邊,該第一、三邊的一端豎接于基座,另端連接有外端面,插座于外端面凹設有一套孔,套孔與第一邊之間形成有第一壁厚、與第三邊之間形成有第三壁厚,該第三壁厚貫設有一栓孔;插座第一邊與插頭第三面正對,于第一邊、第三面之間形成有分隔槽,控制第一壁厚小于分隔槽,扣件的套孔供另一扣件的插頭對應穿入,扣件的插頭供另一扣件的套孔組合,兩扣件的卡栓被套孔壓縮,在與栓孔相對時,令卡栓能彈出的卡掣于栓孔與匣室中,兩扣件扣結成一體。所述的卡栓具有能滑配于匣室中的滑塊。所述的插頭于匣室中設有第一定位部,卡栓具有能與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的第一定位部呈柱狀的設置于匣室中,卡栓的第二定位部呈槽狀的與第一定位部匹配。所述的第一定位部對稱的設于匣室開口兩側,第二定位部呈翼狀的突出于卡栓內(nèi)端兩側,與第一定位部相對。所述的插頭呈矩柱狀,具有相接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二面另外連接有一與第一面相對的第三面,該第一、三面底端之間銜接有一與第二面相對的第四面,該第一、二、三及四面的一端一體豎接于基座;該插座呈矩框狀,具有相接的第一邊、第二邊,第二邊另外連接有一與第一邊相對的第三邊,該第一、三邊底端之間銜接有一與第二邊相對的第四邊,該第一、二、三、四邊的一端一體豎接于基座,另端連接有外端面。所述的匣室凹設于插頭第二面,在匣室底面與插頭第四面之間定義出一底板,并以一蓋板封閉該匣室頂端,該蓋板與底板位于開口的位置,形成由插頭第一面向內(nèi)凹的陷入?yún)^(qū),卡栓具有一能進出陷入?yún)^(qū)的頭座,插座在第二、四邊貫通有一與栓孔連通的凹入?yún)^(qū),卡栓在受彈簧頂推作用下,能使頭座伸展的脫離陷入?yún)^(qū)而對合于此凹入?yún)^(qū)。所述的蓋板對合于插頭第二面,使之能封閉匣室頂端,且設有相匹配的通孔、螺孔,用以提供螺栓能將該蓋板鎖固于插頭第二面。所述的底板上延設有柱狀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頂端低于插頭第二面,以便在該第一定位部頂端安裝一與插頭第二面切齊的蓋板,卡栓的第二定位部呈槽狀的與第一定位部匹配。所述的基座具有一缺口,該缺口中橋接有一帶桿,用以形成一可供系帶穿過的第一帶槽,該缺口中另橋接有一具有多數(shù)凹痕的摩擦桿,該摩擦桿與帶桿之間形成有第二帶槽。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進步處I、本實用新型兩扣件在扣結或解扣時,藉由卡栓沿匣室伸縮完成,如此便可去除傳統(tǒng)彈性臂根部的疲勞累積情形。2、本實用新型兩扣件在承受荷重強度時,其卡栓會在匣室中形成兩點支撐,其受力面積較傳統(tǒng)彈性臂根部單點支撐加倍,故而本實用新型可進一步的提升扣結后的荷重強度。3、本實用新型兩扣件的結構以及生產(chǎn)的模具,均為同一,所以在維修該模具,或者須置換兩扣件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使本實用新型相當利于生產(chǎn)及使用端的整合。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A、3B、3C為本實用新型兩扣件欲扣結的動作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兩扣件扣結后的外觀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實施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實施例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B扣具B1、B2扣具F1、F2支點[0036]10基座11缺口12帶桿13第一帶槽14摩擦桿141凹痕15第二帶槽20插頭21第一面211陷入?yún)^(qū)22第二面221螺孔23第三面24第四面25匣室251開口26底板261第一定位部262鉚孔27蓋板271穿孔272通孔28鉚釘281螺栓 29簧孔30彈簧40卡栓41滑塊42第二定位部43頭座44梢50插座51第一邊510第一壁厚52第二邊53第三邊530第三壁厚531栓孔54第四邊55外端面56套孔57凹入?yún)^(qū)60分隔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煩請參閱圖1、2及圖3 A,本實用新型扣具B由結構對稱的兩扣件B1、B2組成,該扣具BI、B2包括有;一基座10,其于一缺口 11中橋接有一帶桿12,用以形成一可供系帶穿掣的第一帶槽13,另如圖6所示,該基座10更可于缺口 11中另外橋接有一具有多數(shù)凹痕141的摩擦桿14,該摩擦桿14與帶桿12之間形成有第二帶槽15,用以使系帶能S形環(huán)繞于帶桿12,令摩擦桿14的凹痕141能對系帶剎車;一矩柱狀的插頭20,其具有相接的第一面21、第二面22,第二面22則另外連接有一與第一面21相對的第三面23,該第一、三面21、23底端之間則銜接有一與第二面22相對的第四面24,該等四面21、22、23、24 一端一體豎接于基座10,此插頭20于第二面22凹設有一匣室25,此匣室25更界定有一連通插頭20、第一面21的開口 251,且在匣室25底面與插頭20、第四面24之間定義出一底板26,該底板26上延設有一柱狀的第一定位部261,此第一定位部261頂端低于插頭20第二面22,以便在該第一定位部261頂端安裝一與插頭20第二面22切齊的蓋板27,該蓋板27恰可封閉匣室25頂端,而蓋板27、第一定位部261另設有匹配的穿孔271、鉚孔262,以提供一鉚釘28插掣該穿孔271而組固于鉚孔262,用以將蓋板27固定,而該蓋板27與底板26位于開口 251的側邊,其形成由插頭20第一面21向內(nèi)凹的陷入?yún)^(qū)211,另外,該匣室25壁面另在對應第一定位部261的位置側凹有一簧孔29 ;一彈簧30,其安裝于匣室25中,令彈簧30 —端限位于簧孔29、另端則朝第一定位部261方向延伸;--^栓40,其具有一能滑配于匣室25中的滑塊41、一與第一定位部261匹配的長
槽狀第二定位部42、一能進出陷入?yún)^(qū)211的頭座43、一供彈簧30另端連結的梢44,據(jù)以使卡栓40頭座43能朝開口 251方向伸縮,而卡栓40在受彈簧30預設彈力作用下,能使頭座43伸展的脫離陷入?yún)^(qū)211,且令該第一、二定位部261、42能限制卡栓40脫出匣室25 ;一矩框狀的插座50,其具有相接的第一邊51、第二邊52,第二邊52則另外連接有一與第一邊51相對的第三邊53,該第一、三邊51、53底端之間更銜接有一與第二邊52相對的第四邊54,該等四邊51、52、53、54—端一體豎接于基座10,另端則連接有一外端面55,令該第一邊51與插頭20第三面23正對,且在該第一邊51、第三面23之間形成一分隔槽60 ;該插座50于外端面55凹設有一套孔56,此套孔56與第一邊51之間形成有第一壁厚510、另與第三邊53之間形成有第三壁厚530,其于第三壁厚530貫設有一栓孔531,且在第二、四邊52、54形成有一與栓孔531連通的凹入?yún)^(qū)57,使卡栓40頭座43在脫離陷入?yún)^(qū)211后能對合于此凹入?yún)^(qū)57,并控制該第一壁厚510小于分隔槽60。請配合圖I、圖3A、圖3B、圖3C觀之,當吾人操作一扣件BI與反置的另一扣件B2 扣結時,其令一扣件BI的套孔56、分隔槽60恰供另一扣件B2的插頭20、第一壁厚510對應穿入,而該扣件BI的插頭20則能供另一扣件B2的套孔56組合,并強迫兩扣件BI、B2的卡栓40的頭座43能被套孔56壓縮而收納于陷入?yún)^(qū)211,以便在頭座43與栓孔531相對時,令彈簧30能作用卡栓40,使卡栓40能彈出的卡掣于栓孔531與匣室25中,如圖4所示,據(jù)以使兩扣件BI、B2能扣結成一體。如欲將圖4的兩扣件B1、B2解扣,如同傳統(tǒng)操作般,只須以拇指和食指同步壓合兩卡栓40的頭座43,使該兩卡栓40內(nèi)縮的脫出栓孔531的限制,然后藉由拉動該兩扣件BI、B2朝相反的方向離開,即可完成解扣的動作。是以,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技術特征一、本實用新型兩扣件BI、B2在扣結或解扣時,其動作與傳統(tǒng)相同,但是,本實用新型卡栓40沿匣室25的伸縮因應,如此便能去除傳統(tǒng)彈性臂根部的疲勞累積情形,進而使本實用新型具有延長使用壽命的特點。二、本實用新型兩扣件BI、B2在扣結后而承受荷重強度時,如圖3C所示,其卡栓40自然會翹動在匣室25的第一定位部261形成第一支點Fl、近開口 251的側壁形成第二支點F2,使之具有兩點支撐作用,令該卡栓40整個截面積能均勻的承受應力,此兩點支撐所形成的受力面積較傳統(tǒng)彈性臂根部單點支撐加倍,故而本實用新型卡栓40、匣室25的扣結配合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兩扣件B1、B2的荷重強度。此外,即便節(jié)略該第一定位部261,此卡栓40仍可兩點支撐于匣室25,因為卡栓40伸縮的滑配于匣室25中,其只要一受力,其滑塊41便會與匣室25產(chǎn)生干涉或卡掣的情形。三、本實用新型兩扣件BI、B2的結構以及生產(chǎn)的模具,均為同一,所以在維修該模具,或者須置換兩扣件BI、B2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使本實用新型相當利于生產(chǎn)及使用端的整合。煩請參看圖5及圖6,該二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彈簧30只須能頂動卡栓40,使卡栓40隨時保持于突出開口 251的最大伸展量,且在壓動該卡栓40的頭座43時,該彈簧30能被壓縮的蓄積彈力即可,在此前提下,該彈簧30兩端如何被定位、形狀如何,其并非本實用新型的重點,故而如圖5揭示圖2的梢44是可以被節(jié)略、圖6則是揭示本實用新型可以節(jié)略圖2的簧孔29,而圖6則進一步說明圖I圈狀的彈簧30是可以為片狀或其它形式的彈簧30所取代;此外,本實用新型亦可透過彈簧30 —端固接卡栓40,用以限制卡栓40脫出匣室25,如此便可省略圖I中第一、二定位部261、42的設置。請參看圖7,其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該實施例說明圖I的第一定位部261可以一體成型于蓋板27的底面,至于蓋板27則是對合于插頭20第二面22,使之能封閉匣室25頂端,且設有相匹配的通孔272、螺孔221,用以提供螺栓281能將該蓋板27鎖固于插頭20第二面22,此實施例與圖I等效。請參看圖8,其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該實施例說明蓋板27是對合于插頭20第二面22,使之能封閉匣室25頂端,且設有相匹配的通孔272、螺孔221,用以提供螺栓281能將該蓋板27鎖固于插頭20第二面22,而第一定位部261則是設于匣室25開口 251兩偵牝用以頸縮開口 251的寬度,使之能引導卡栓40的滑塊41滑配,而此卡栓40的第二定位部42則是呈翼狀的突出滑塊41內(nèi)端兩側,且能與第一定位部261相對,該第一、二定位部261,42的配置,亦可達成限制卡栓40脫出匣室25的功能,故而與圖I等效無誤。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扣具,由對稱的兩扣件組成,其特征在于,該扣件包括有 一基座; 一插頭,具有相對的第一面、第三面,該第一、三面豎接于基座,插頭中設有一匣室,該匣室界定有一連通插頭第一面的開口,在匣室中設有第一定位部; 一彈簧,安裝于匣室中; ^栓,其安裝于匣室,能朝開口方向伸縮; 一插座,其具有相對的第一邊、第三邊,該第一、三邊的一端豎接于基座,另端連接有外端面,插座于外端面凹設有一套孔,套孔與第一邊之間形成有第一壁厚、與第三邊之間形成有第三壁厚,該第三壁厚貫設有一栓孔;插座第一邊與插頭第三面正對,于第一邊、第三面之間形成有分隔槽,控制第一壁厚小于分隔槽,該扣件的套孔供另一扣件的插頭對應穿入, 扣件的插頭供另一扣件的套孔組合,兩扣件的卡栓被套孔壓縮,在與栓孔相對時,令卡栓能 彈出的卡掣于栓孔與匣室中,兩扣件扣結成一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卡栓具有能滑配于匣室中的滑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插頭于匣室中設有第一定位部,卡栓具有能與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部呈柱狀的設置于匣室中,卡栓的第二定位部呈槽狀的與第一定位部匹配。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定位部對稱的設于匣室開口兩側,第二定位部呈翼狀的突出于卡栓內(nèi)端兩側,與第一定位部相對。
6.如權利要求1、2或3項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插頭呈矩柱狀,具有相接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二面另外連接有一與第一面相對的第三面,該第一、三面底端之間銜接有一與第二面相對的第四面,該第一、二、三及四面的一端一體豎接于基座;該插座呈矩框狀,具有相接的第一邊、第二邊,第二邊另外連接有一與第一邊相對的第三邊,該第一、三邊底端之間銜接有一與第二邊相對的第四邊,該第一、二、三、四邊的一端一體豎接于基座,另端連接有外端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匣室凹設于插頭第二面,在匣室底面與插頭第四面之間定義出一底板,并以一蓋板封閉該匣室頂端,該蓋板與底板位于開口的位置,形成由插頭第一面向內(nèi)凹的陷入?yún)^(qū),卡栓具有一能進出陷入?yún)^(qū)的頭座,插座在第二、四邊貫通有一與栓孔連通的凹入?yún)^(qū),卡栓在受彈簧頂推作用下,能使頭座伸展的脫離陷入?yún)^(qū)而對合于此凹入?yún)^(qū)。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蓋板對合于插頭第二面,使之能封閉匣室頂端,且設有相匹配的通孔、螺孔,用以提供螺栓能將該蓋板鎖固于插頭第二面。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底板上延設有柱狀的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頂端低于插頭第二面,以便在該第一定位部頂端安裝一與插頭第二面切齊的蓋板,卡栓的第二定位部呈槽狀的與第一定位部匹配。
10.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基座具有一缺口,該缺口中橋接有一帶桿,用以形成一可供系帶穿過的第一帶槽,該缺口中另橋接有一具有多數(shù)凹痕的摩擦桿,該摩擦桿與帶桿之間形成有第二帶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扣具由兩扣件對稱組成,該扣件于一基座并排豎接有插頭、插座;插頭具有相對的第一、三面,以及具有一匣室,匣室具有連通第一面的開口,且匣室中安裝有一彈簧、一能朝開口方向伸縮的卡栓;插座有相對的第一、三邊,插座外端面凹設有一套孔,套孔與第一邊之間形成有第一壁厚、與第三邊之間形成有第三壁厚,該第三壁厚貫設有一栓孔,插座第一邊與插頭第三面正對,且于第一邊、第三面之間形成有分隔槽,控制第一壁厚小于分隔槽,以使該扣件的套孔能供另一扣件的插頭對應穿入,而扣件的插頭則能供另一扣件的套孔組合,并強迫兩扣件的卡栓能被套孔壓縮,在與栓孔相對時,令卡栓能彈出的卡掣于栓孔與匣室中,使兩扣件能扣結成一體。
文檔編號F16B4/00GK202493531SQ20122003479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3日
發(fā)明者柯土城 申請人:珊環(huán)企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