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偏航軸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承【技術領域】,提出一種風電偏航軸承。提出的風電偏航軸承包括有軸承外圈(1)、軸承內圈(3)和鋼球(2);所述軸承內圈(3)和所述軸承外圈(1)的滾道均為48°接觸角的單滾道結構,軸承外圈上端面(4)位于軸承內圈上端面(5)的下方,軸承外圈下端面(6)位于軸承內圈下端面(7)的下方;所述鋼球(2)的直徑為50.8mm,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軸承外圈(1)的滾道曲率R為26.42mm,滾道偏心量為0.758mm,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軸承外圈(1)的滾道與所述鋼球(2)之間的游隙為0~0.04mm。本實用新型可滿足軸承的承載性能,更加符合風電偏航軸承的使用要求。
【專利說明】風電偏航軸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風電偏航軸承。
【背景技術】
[0002]軸承是風力發電機組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軸承用于偏航系統中,一方面保證與風力發電機組的控制系統相互配合,使風力發電機組的風輪始終處于迎風狀態,充分利用風能,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另一方面是提供必要的鎖緊力矩,以保障風力發電機組的安全運行。為避免風力發電機組在偏航過程中產生過大的振動而造成整機的共振,軸承在機組偏航時必須具有合適的阻尼力矩,這對偏航軸承的內部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風電偏航軸承。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風電偏航軸承,所述的軸承包括有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鋼球;所述軸承內圈和所述軸承外圈的滾道均為48°接觸角的單滾道結構,軸承外圈上端面位于軸承內圈上端面的下方,軸承外圈下端面位于軸承內圈下端面的下方;所述鋼球的直徑為50.8mm,所述軸承內圈的滾道、軸承外圈的滾道的曲率R均為26.42mm,滾道偏心量為0.758mm,所述軸承內圈的滾道、軸承外圈的滾道與鋼球間的游隙為O?0.04_。
[0006]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風電偏航軸承,采用上述結構可以滿足軸承的承載性能,更加符合風電偏航軸承的使用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內圈的滾道部位示意圖。
[0009]圖中:1、軸承外圈,2、鋼球,3、軸承內圈,4、軸承外圈上端面,5、軸承內圈上端面,
6、軸承外圈下端面,7、軸承內圈下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結合附圖和具體實例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說明:
[0011]如圖1所示,一種風電偏航軸承,所述的軸承包括有軸承外圈1、軸承內圈3和鋼球
2;軸承外圈上端面4位于軸承內圈上端面5的下方,軸承外圈下端面6位于軸承內圈下端面7的下方;結合圖2,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為48°接觸角的單滾道結構;所述鋼球2的直徑為50.8mm,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曲率R為26.42mm,滾道偏心量為0.758mm。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與鋼球2間的游隙為O?0.04_。所述軸承外圈I也為48°接觸角的單滾道結構,軸承外圈I的滾道曲率、滾道偏心量、滾道與鋼球2間的游隙均與軸承內圈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風電偏航軸承,所述的軸承包括有軸承外圈(I)、軸承內圈(3)和鋼球(2);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圈(3)和所述軸承外圈(I)的滾道均為48°接觸角的單滾道結構,軸承外圈上端面(4)位于軸承內圈上端面(5)的下方,軸承外圈下端面(6)位于軸承內圈下端面(7)的下方;所述鋼球(2)的直徑為50.8mm,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軸承外圈(I)的滾道曲率R為26.42mm,滾道偏心量為0.758mm,所述軸承內圈(3)的滾道、軸承外圈(I)的滾道與所述鋼球(2)之間的游隙為O?0.04mm。
【文檔編號】F16C33/58GK203477059SQ20132052227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周凱, 關向可, 張延娜 申請人:洛陽新能軸承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