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軸承,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防塵蓋的強度差等技術問題。本軸承包括同軸設置的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之間設置有若干個滾珠,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之間還設置有用于保持滾珠位置的保持架,軸承外圈的內圓面上開設有防塵槽,其特征在于,軸承還包括防塵蓋,防塵蓋的外緣部卡接于防塵槽內,防塵蓋的內緣部朝軸承內圈的方向延伸,防塵蓋的中部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本實用新型具有強度好、防塵性能佳等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軸承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軸承。
[0002]【背景技術】
[0003]軸承是指在機械傳動過程中起固定和減小載荷摩擦系數的部件。當其它機件在軸上彼此產生相對運動時,軸承可用來降低動力傳遞過程中的摩擦系數和保持軸中心位置固定。因此,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舉足輕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用以降低設備在傳動過程中的機械載荷摩擦系數。為了避免軸承的滾珠直接暴露在外,很多設計人員在軸承上增設了防塵蓋,避免滾珠被灰塵、油污等雜質侵蝕。
[0004]我國專利CN 202348987U公開了一種防塵軸承,該防塵軸承主要包括外圈、內圈和鋼珠,外圈與內圈之間布置若干個鋼珠,外圈的內圓面的兩側均開設外圈防塵槽,夕卜圈與內圈之間布置防塵蓋,防塵蓋的邊緣處設置凹槽,凹槽卡入外圈的外圈防塵槽內。加裝防塵蓋的軸承在施工現場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現場的灰塵進入軸承內部,從而避免了軸承內部卡點現象。
[0005]但是,防塵蓋的邊緣與軸承內圈之間仍具有很大的間隙,灰塵及鐵屑等可以直接通過該間隙進入軸承內部,進而侵蝕滾珠等部件,降低軸承的使用壽命;并且,上述專利中的防塵蓋強度差,當鉚壓防塵蓋后容易發生變形從而產生翹曲,進而使得灰塵及鐵屑更容易進入軸承內部。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軸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本軸承中防塵蓋的強度。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8]一種軸承,所述軸承包括同軸設置的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所述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之間設置有若干個滾珠,所述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之間還設置有用于保持滾珠位置的保持架,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面上開設有防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還包括防塵蓋,所述防塵蓋的外緣部卡接于所述防塵槽內,所述防塵蓋的內緣部朝所述軸承內圈的方向延伸,所述防塵蓋的中部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
[0009]其工作原理如下:本實用新型中的防塵蓋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防塵蓋經過折邊后,可以大大提高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從而提高防塵蓋的整體強度,避免防塵蓋鉚壓時產生變形,進而避免防塵蓋翹曲導致灰塵、鐵屑容易進入軸承內部,提高防塵蓋的防塵性能,保證軸承的正常運行。
[0010]在上述的一種軸承中,所述防塵蓋上開設有一個與所述軸承內圈同軸的中心通孔,所述防塵蓋的外緣部彎折形成一個能夠與所述防塵槽相卡接的弧形翻邊。設計有弧形翻邊后,方便防塵蓋的安裝。
[0011]在上述的一種軸承中,所述凹槽為兩個,所述兩個凹槽分別為環形槽一和環形槽二,所述環形槽一和環形槽二均與所述軸承內圈同軸設置,且所述環形槽一的直徑大于所述環形槽二的直徑。[0012]在上述的一種軸承中,所述環形槽一的截面和環形槽二的截面均呈長方形。
[0013]在上述的一種軸承中,所述軸承內圈的外圓面開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包括側壁一、槽底和側壁二,所述側壁一的內端和側壁二的內端均與所述槽底相連,所述側壁一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防塵蓋內緣部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所述防塵蓋位于所述側壁二的外側,且所述防塵蓋內緣部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側壁二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如上設計以后,防塵蓋雖然未與軸承內圈直接接觸,灰塵會通過防塵蓋內緣部與軸承內圈外圓面之間的距離進入,但是由于防塵蓋內緣部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側壁二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灰塵會被側壁二所遮擋從而不能直接進入軸承內部,提高防塵蓋的防塵性能。
[0014]在上述的一種軸承中,所述防塵蓋采用不銹鋼制成。防塵蓋采用不銹鋼制成,機械強度好,化學性能穩定,不會受油質等化學物污染,保證防塵蓋的工作穩定性,進而保證本防塵蓋的防塵性能。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6]1、本實用新型中的防塵蓋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防塵蓋經過折邊后,可以大大提高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從而提高防塵蓋的整體強度,避免防塵蓋鉚壓時產生變形,進而避免防塵蓋翹曲導致灰塵、鐵屑容易進入軸承內部,提高防塵蓋的防塵性能,保證軸承的正常運行;
[0017]2、本實用新型中防塵蓋雖然未與軸承內圈直接接觸,灰塵會通過防塵蓋內緣部與軸承內圈外圓面之間的距離進入,但是由于防塵蓋內緣部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側壁二與軸承內圈軸線之間的距離,灰塵會被側壁二所遮擋從而不能直接進入軸承內部,提高防塵蓋的防塵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實施例中本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軸承內圈;2、軸承外圈;3、滾珠;4、保持架;5、防塵槽;6、防塵蓋;7、弧形翻邊;8、環形槽一 ;9、環形槽二 ;10、環形凹槽;11、側壁一 ;12、側壁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1]如圖1所示,本軸承包括同軸設置的軸承內圈I和軸承外圈2,軸承內圈I和軸承外圈2之間設置有若干個滾珠3,軸承內圈I與軸承外圈2之間還設置有用于保持滾珠3位置的保持架4,軸承外圈2的內圓面上開設有防塵槽5,軸承還包括采用不銹鋼制成的防塵蓋6,防塵蓋6的外緣部卡接于防塵槽5內,具體來講,防塵蓋6上開設有一個與軸承內圈I同軸的中心通孔,防塵蓋6的外緣部彎折形成一個能夠與防塵槽5相卡接的弧形翻邊7。
[0022]如圖1所示,防塵蓋6的內緣部朝軸承內圈I的方向延伸,具體來講,軸承內圈I的外圓面開設有環形凹槽10,環形凹槽10包括側壁一 11、槽底和側壁二 12,側壁一 11的內端和側壁二 12的內端均與槽底相連,側壁一 11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防塵蓋6內緣部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防塵蓋6位于側壁二 12的外側,且防塵蓋6內緣部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側壁二 12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
[0023]如圖1所示,防塵蓋6的中部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作為優選,凹槽為兩個,兩個凹槽分別為環形槽一 8和環形槽二 9,環形槽一 8和環形槽二 9均與軸承內圈I同軸設置,且環形槽一 8的直徑大于環形槽二 9的直徑。環形槽一 8的截面和環形槽二 9的截面均呈長方形。
[002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實用新型中的防塵蓋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防塵蓋經過折邊后,可以大大提高結構的強度和剛度,從而提高防塵蓋的整體強度,避免防塵蓋鉚壓時產生變形,進而避免防塵蓋翹曲導致灰塵、鐵屑容易進入軸承內部,提高防塵蓋的防塵性能,保證軸承的正常運行。
[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所述軸承包括同軸設置的軸承內圈(I)和軸承外圈(2),所述軸承內圈(I)和軸承外圈(2)之間設置有若干個滾珠(3 ),所述軸承內圈(I)與軸承外圈(2 )之間還設置有用于保持滾珠(3)位置的保持架(4),所述軸承外圈(2)的內圓面上開設有防塵槽(5),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還包括防塵蓋(6),所述防塵蓋(6)的外緣部卡接于所述防塵槽(5)內,所述防塵蓋(6)的內緣部朝所述軸承內圈(I)的方向延伸,所述防塵蓋(6)的中部通過折邊形成至少一個凹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蓋(6)上開設有一個與所述軸承內圈(I)同軸的中心通孔,所述防塵蓋(6)的外緣部彎折形成一個能夠與所述防塵槽(5)相卡接的弧形翻邊(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為兩個,所述兩個凹槽分別為環形槽一(8 )和環形槽二( 9 ),所述環形槽一(8 )和環形槽二( 9 )均與所述軸承內圈(I)同軸設置,且所述環形槽一(8)的直徑大于所述環形槽二(9)的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槽一(8)的截面和環形槽二(9)的截面均呈長方形。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內圈(I)的外圓面開設有環形凹槽(10),所述環形凹槽(10)包括側壁一(11 )、槽底和側壁二(12),所述側壁一(II)的內端和側壁二(12)的內端均與所述槽底相連,所述側壁一(11)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防塵蓋(6)內緣部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所述防塵蓋(6)位于所述側壁二(12)的外側,且所述防塵蓋(6)內緣部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小于所述側壁二( 12 )與軸承內圈(I)軸線之間的距離。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塵蓋(6)采用不銹鋼制成。
【文檔編號】F16C33/82GK203585120SQ20132079465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許加斌 申請人:浙江寧帆軸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