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包括設有空腔的機體,機體的前端設有有多個水道,各水道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前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任意一個水道通過第一連通槽連通與其相鄰的其中一個水道,通過第二連通槽連通與其相鄰的另一水道,所述第一連通槽位于機體的前端,所述第二連通槽位于機體內部,所述第一連通槽內設有用于密封第一連通槽的第一密封圈,第二連通槽設置有側開口,所述機體上過盈配合套裝有用于密封第二連通槽側開口的外套,該外套與機體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圈。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地提高機體的散熱能力,保證機體在支承與運轉過程中的充分冷卻。
【專利說明】 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軸機體組件,具體涉及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
【背景技術】
[0002]軸機體是一種支承轉動零件并與之一起回轉以傳遞運動、扭矩或彎矩的機械零件,在支承與運轉過程中,相應的在軸機體上就會產生熱量,當熱量無法得到有效地冷卻時,就會降低軸機體的壽命和安裝精度,影響軸機體的工作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可有效地提高機體的散熱能力,保證機體在支承與運轉過程中的充分冷卻。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包括設有空腔的機體,機體的前端均勻排布有多個水道,所述水道延伸方向與空腔的延伸方向一致,各水道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前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 ;
[0006]所述機體為圓管狀,水道繞著機體中心線圓周排布,任意一個水道通過第一連通槽連通與其相鄰的其中一個水道,通過第二連通槽連通與其相鄰的另一水道,所述第一連通槽位于機體的前端,所述第二連通槽位于機體內部,所述第一連通槽內設有用于密封第一連通槽的第一密封圈,第二連通槽設置有側開口,所述機體上過盈配合套裝有用于密封第二連通槽側開口的外套,該外套與機體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圈。
[0007]優選地,所述外套與機體的后端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
[0008]優選地,所述外套與機體采用銷釘連接。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連通槽和第二連通槽均呈弧形,并與機體同軸。
[0010]優選地,所述水道的截面呈圓形。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實用新型的各個水道在機體的側壁上形成貫通的彎曲水道,可有效地提高主軸的散熱能力,保證機體在支承與運轉過程中的充分冷卻。同時,第一連通槽內設有用于密封第一連通槽的第一密封圈,第二連通槽設置有側開口,機體上過盈配合套裝有用于密封第二連通槽側開口的外套,該外套與機體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圈,可有效防止水道內的水液泄漏。另外外套與機體的后端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可進一步增強機體與外套之間的密封性,外套與機體采用銷釘連接,可進一步保證機體與外套之間的牢固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中A-A首I]視不意圖;[0015]圖3為圖2中B-B剖視示意圖。
[0016]其中,1、機體;2、外套;3、水道;4、銷釘;5、第三密封圈;6、第二連通槽;7、第二密封圈;8、入水口 ;9、出水口 ;10、第一密封圈;11、第一連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8]如圖1-3所示,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包括設有空腔的機體1,機體I的前端均勻排布有多個水道3,所述水道3延伸方向與空腔的延伸方向一致,各水道3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未示出),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I的前端形成入水口 8和出水口 9 ;
[0019]所述機體I為圓管狀,水道3繞著機體I中心線圓周排布,任意一個水道3通過第一連通槽11連通與其相鄰的其中一個水道3,通過第二連通槽6連通與其相鄰的另一水道3,所述第一連通槽11位于機體I的前端,所述第二連通槽6位于機體I內部,所述第一連通槽11內設有用于密封第一連通槽11的第一密封圈10,第二連通槽6設置有側開口,所述機體I上過盈配合套裝有用于密封第二連通槽6側開口的外套2,該外套2與機體I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圈7。
[0020]優選地,所述外套2與機體I的后端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5。可進一步增強外套2與機體I之間的密封性。
[0021]優選地,所述外套2與機體I采用銷釘4連接。可一步增強外套2與機體I之間的穩固性。
[0022]優選地,所述第一連通槽11和第二連通槽6均呈弧形,并與機體I同軸。
[0023]優選地,所述水道3的截面呈圓形。
[0024]本實施例的第二連通槽6通過銑刀對機體I進行徑向加工而成,可將相鄰兩個水道3進行連通。之后,在第二連通槽6與機體I的交接處增設外套2,外套2與機體I的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圈7,可有效防止水道3中的水液泄漏。外套2與機體I的后端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5,可進一步增強外套2與機體I之間的密封性。外套2與機體I采用銷釘4連接,可一步增強外套2與機體I之間的穩固性。裝配后的外套2、第二連通槽6、第二密封圈7和第三密封圈5之間形成通路,可實現相鄰兩個水道3的連通。
[0025]經入水口 8進入彎曲水道中的水液,在水道3的彎曲循環作用下,充分帶走機體I本身和機體I內的熱量,再經出水口 9流出,完成水液循環。
[0026]本實施例的機體I為圓管狀,水道3繞著機體I中心線圓周排布,所述水道3的截面呈圓形,從而對機體I的側壁均勻散熱。
[0027]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其特征在于:包括設有空腔的機體,機體的前端均勻排布有多個水道,所述水道延伸方向與空腔的延伸方向一致,各水道的頭尾順次相連貫通,形成一條彎曲水道,該彎曲水道的兩端在機體的前端形成入水口和出水口 ; 所述機體為圓管狀,水道繞著機體中心線圓周排布,任意一個水道通過第一連通槽連通與其相鄰的其中一個水道,通過第二連通槽連通與其相鄰的另一水道,所述第一連通槽位于機體的前端,所述第二連通槽位于機體內部,所述第一連通槽內設有用于密封第一連通槽的第一密封圈,第二連通槽設置有側開口,所述機體上過盈配合套裝有用于密封第二連通槽側開口的外套,該外套與機體交接處設有第二密封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與機體的后端之間設有第三密封圈。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與機體采用銷釘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通槽和第二連通槽均呈弧形,并與機體同軸。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套密封循環水道結構的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的截面呈圓形。
【文檔編號】F16C3/02GK203717607SQ20132089398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湯秀清 申請人:廣州市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