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軸承結構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大承載力永磁懸浮軸承結構。
背景技術:
永磁軸承作為磁懸浮軸承的一種,除具有磁懸浮軸承普遍存在的高轉速,低損耗的特點外,還具有結構和控制簡單,無需傳感器和控制線圈的優勢的優點,但是通常用于小承載力的電機轉子或旋轉件。然而大推力軸向軸承因結構,安裝工藝,溫升的原因,較少應用,目前雖然也有大推力軸向磁軸承在應用,但是磁軸承上永磁塊數量多,存在安裝工藝復雜的缺點,且永磁塊之間相互排斥,給裝配帶來了不便,安裝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現了永磁軸承在大推力軸向軸承上的應用,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可根據承載力選擇合適的永磁鐵環數、裝配容易的大承載力永磁懸浮軸承結構。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大承載力永磁懸浮軸承結構,它包括上半軸承和下半軸承,所述的上半軸承位于下半軸承的正上方,上半軸承與下半軸承對稱設置,所述的下半軸承包括隔磁套、導磁板和隔磁環,隔磁套的中部設置有中心孔,隔磁套表面上且以中心孔為圓心設置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內設置有導磁板,導磁板表面上且以中心孔為圓心設置有多圈隔磁環,隔磁環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A,隔磁套上設置有順次貫穿隔磁套底表面、導磁板且與螺紋孔A螺紋連接的螺釘A,相鄰兩隔磁環之間設置有多個永磁塊,永磁塊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B,隔磁套上設置有順次貫穿隔磁套底表面、導磁板且與螺紋孔B螺紋連接的螺釘B。
所述的永磁塊繞中心孔均勻分布。
所述的相鄰兩個隔磁環之間的間距相等。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結構緊湊、承載力可任意改變、裝配容易、實現了永磁軸承在大推力軸向軸承上的應用。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下半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圖3 為下半軸承的永磁塊的安裝示意圖;
圖4 為下半軸承的隔磁環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1-上半軸承,2-下半軸承,3-隔磁套,4-導磁板,5-隔磁環,6-中心孔,7-螺紋孔A,8-螺釘A,9-永磁塊,10-螺紋孔B,11-螺釘B,12-磁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4所示,一種大承載力永磁懸浮軸承結構,它包括上半軸承1和下半軸承2,所述的上半軸承1位于下半軸承2的正上方,上半軸承1與下半軸承2對稱設置,所述的下半軸承2包括隔磁套3、導磁板4和隔磁環5,隔磁套3的中部設置有中心孔6,隔磁套3表面上且以中心孔6為圓心設置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內設置有導磁板4,導磁板4表面上且以中心孔6為圓心設置有多圈隔磁環5,隔磁環5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A7,隔磁套3上設置有順次貫穿隔磁套3底表面、導磁板4且與螺紋孔A7螺紋連接的螺釘A8,相鄰兩隔磁環5之間設置有多個永磁塊9,永磁塊9的底部設置有螺紋孔B10,隔磁套3上設置有順次貫穿隔磁套3底表面、導磁板4且與螺紋孔B10螺紋連接的螺釘B11,螺釘B11防止永磁塊9在安裝過程中因為永磁塊9磁力造成沖擊而破損,同時克服了永磁塊之間相互排斥,使永磁塊9裝配更容易。
所述的永磁塊9繞中心孔6均勻分布;所述的相鄰兩個隔磁環5之間的間距相等。所述的導磁板4用導磁材料制成,用于減少磁路的磁阻。隔磁套3和隔磁環5均采用非導磁材料制成,起到隔磁的作用,同時起結構固定作用。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在轉子的底部安裝兩個該永磁懸浮軸承結構,即將上半軸承1固定于轉子底部;向永磁塊9充磁,使位于隔磁環5兩側的永磁塊9之間形成磁場12,且保證每個相鄰兩磁場12方向相反,由于上半軸承1和下半軸承2是相互對立設置的,因此根據磁場同性相斥的特點,使永磁懸浮軸承相對懸浮,當轉子旋轉時承受軸向力,實現了永磁軸承在大推力軸向軸承上的應用。當要改變該永磁軸承的承載力時,只需增加或減少隔磁環5和永磁塊9的數量,即可實現任意改變永磁軸承的承載力,采用螺釘與螺紋孔連接的方式使拆卸使操作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