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密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引流動靜壓組合式液體潤滑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機械密封是一種用來解決旋轉軸和機體之間動密封的裝置,廣泛應用于離心泵、壓縮機、反應釜等各種流體機械和設備中。現有的航空用低溫泵的機械密封設計的一般要求為:密封結構簡單可靠,且不需要外設輔助系統。對于液體火箭發動機中的低溫泵來說,在預冷充填時,要求密封泄漏量為零;在發動機工作時,密封后端只允許泄漏少量氣氧;要求密封具有多次啟動工作能力。低溫泵用機械密封是低溫泵能否長期安全運行的關鍵。但是對于普通的機械密封,由于密封環端面處于接觸狀態,密封環摩擦產生的摩擦熱會使密封端面的溫度上升到超過低溫液態介質的臨界溫度,使密封端面上的介質發生汽化現象,對密封環造成破壞,從而使密封失效。而當密封泄漏時,漏出的介質迅速汽化并吸熱,導致密封處的溫度降低,并會因溫度不均勻而導致密封環變形,從而使密封大量泄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自引流動靜壓組合式液體潤滑密封裝置。
其技術方案是:包括動環(8)、靜環(6)和密封裝置,所述密封裝置包括用于安裝彈性元件(2)、推環(3)和動環的壓蓋(1),所述壓蓋(1)和靜環(6)之間安裝第一彈簧蓄能密封圈(4);另外,密封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動環的軸套(10),所述軸套(10)與動環(8)及主軸間安裝第二彈簧蓄能密封圈(5);所述動環(8)開設有引壓孔(9),所述引壓孔(9)將被密封介質由密封腔引至動環(8)的密封端面;所述動環(8)開設有圓環槽(7),所述圓環槽(7)的槽區開設引壓孔(9);所述動環(8)在圓環槽(7)兩側開設有流體動壓槽,且流體動壓槽與圓環槽(7)相連通。
上述動環(8)開設的引壓孔(9)與動環軸向平行,且引壓孔的直徑在1~2mm。
上述的圓環槽(7)的槽深0.5~1.5mm,圓環寬度1.5~2.5mm。
上述流體動壓槽的外側設有密封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動環開設引壓孔,直接將被密封介質引入密封端面,在流體靜壓效應和圓環槽的導流作用下使密封端面處于全液膜潤滑狀態,實現非接觸式運行,大大降低了端面產生的摩擦熱,確保了溫升在工藝要求的范圍內,消除端面低溫流體的汽化現象,滿足密封性能的要求。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上圖中:壓蓋1、彈性元件2、推環3、第一彈簧蓄能密封圈4、第二彈簧蓄能密封圈5、靜環6、圓環槽7、動環8、引壓孔9、軸套10、第二圓環槽11、第二引壓孔12。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實用新型包括動環8、靜環6和密封裝置,所述密封裝置包括用于安裝彈性元件2、推環3和動環的壓蓋1,所述壓蓋1和靜環6之間安裝第一彈簧蓄能密封圈4;另外,密封裝置還包括用于安裝動環的軸套10,所述軸套10與動環8及主軸間安裝第二彈簧蓄能密封圈5,且軸套10與動環的接觸處設有第二圓環槽11,通過第二圓環槽11連接第二引壓孔12,通過第二引壓孔12與密封介質連通;所述動環8開設有引壓孔9,所述引壓孔9將被密封介質由密封腔引至動環8的密封端面;所述動環8開設有圓環槽7,所述圓環槽7的槽區開設引壓孔9;所述動環8在圓環槽7兩側開設有流體動壓槽,且流體動壓槽與圓環槽7相連通。
上述動環8開設的引壓孔9與動環軸向平行,且引壓孔的直徑在1~2mm。
上述的圓環槽7的槽深0.5~1.5mm,圓環寬度1.5~2.5mm。
上述流體動壓槽的外側設有密封壩。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動環開設引壓孔,直接將被密封介質引入密封端面,在流體靜壓效應和圓環槽的導流作用下使密封端面處于全液膜潤滑狀態,實現非接觸式運行,大大降低了端面產生的摩擦熱,確保了溫升在工藝要求的范圍內,消除端面低溫流體的汽化現象,滿足低溫泵對密封性能的要求。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均可能利用上述闡述的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將其修改為等同的技術方案。因此,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進行的任何簡單修改或等同置換,盡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