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桿件的連接件,特別涉及一種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
背景技術:
目前,申請號為CN200910087659.4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所述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包括第一接頭、第二接頭、左鎖緊耳片和右鎖緊耳片。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鉸接的一側為斜切面,第一接頭的兩側為L型彎邊;第二接頭的斜切面角度與第一接頭斜切面角度互補;左鎖緊耳片、右鎖緊耳片對稱固定在第二接頭的斜切面兩側,左鎖緊耳片、右鎖緊耳片伸出第二接頭部分向內折彎;展開時,第一接頭、第二接頭繞鉸接處旋轉,第一接頭兩側的L型彎邊撐開左鎖緊耳片、右鎖緊耳片的內彎邊并通過;第一接頭的斜切面與第二接頭的斜切面貼合,左鎖緊耳片和右鎖緊耳片的內彎邊卡住第一接頭兩側的L型彎邊,使前桿件和后桿件無法旋轉,實現桿件鎖定。這種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雖然可以進行鎖緊,但鎖緊的強度不夠,當管件兩端多次受到逆向鉸接處的壓力時,左鎖緊耳片和右鎖緊耳片的內彎邊卡容易斷開,且第一、第二接頭的兩側為L形不利于管件的套裝固定。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鎖緊強度高使用簡單可靠且管件套裝固定方便的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包括第一接頭、與第一接頭鉸接的第二接頭,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分別與所套接的桿件固定,此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還包括一個固定件,第一接頭上設有供固定件一端插銷的第一接頭固定孔,第二接頭上設有供固定件另一端插銷的第二接頭固定孔,固定件的兩個端部通過插入固定孔內,達到固定效果。
通過上述方案:此技術方案通過一個固定件同時穿過第一、第二接頭的固定孔達到鎖定的效果,此鎖定的方式與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左、右鎖緊耳片卡緊的方式相比,鎖緊強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且左、右鎖緊耳片卡緊方式中的卡緊內彎邊會由于卡緊次數多或卡緊時用力過大,會造成內彎片的形變,從而造成鎖緊的強度持續下降。而在此技術方案中,只要確保固定件的強度,鎖緊強度幾乎不會產生變化。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的根部設有活動孔,此固定件通過活動孔套裝于鉸軸并于鉸軸上活動以脫離第二接頭固定孔。
通過上述方案:固定件可以通過活動孔沿鉸軸活動,當需要鎖定時,通過控制固定件端部穿出第一、第二接頭的固定孔,完成鎖定的效果;當需要解除鎖定時,通過控制固定件端部脫離第一、第二接頭的固定孔,完成解除鎖定的效果,從而進行兩個狀態的轉換。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的活動孔側壁遠離鉸軸的一側設有凸尖,所述凸尖與彈簧端部相連接,彈簧根部固定在鉸軸上。
通過上述方案:通過彈簧與固定件的連接,將固定件的一般位置保持在鎖定的狀態,只用通過附加外力的方式讓彈簧收縮才能使固定件進行位移解除鎖定狀態,從而保證了固定件鎖定的穩定;同時彈簧擁有了復位的功能,當附加的外力解除時,固定件會馬上回到一般狀態下的位置方便對固定狀態的保持。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靠近第二接頭的端部設有導向面,所述導向面朝向第二接頭固定孔方向,所述導向面用于驅動固定件滑入第二接頭固定孔內。
通過上述方案:在第一接頭與第二接頭展開的過程中,使第二接頭的垂直切面沿導向面平穩地將固定件位置下壓;且由于導向面的作用,在展開過程中第一、第二接頭所需要用的力也非常的平滑。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件靠近第二接頭的端部設有一個弧形面。
通過上述方案:通過按下固定件第二端部的弧形面,解除鎖定狀態時,在在按壓者按下過程中,由于按壓的位置為弧形面,所以按壓者容易對固定件施加壓力,且按壓時按壓者所受到弧形面返回的壓強也不會太大,方便了使用者解除鎖定。
進一步設置為:第一、第二接頭的橫截面為圓環形。
通過上述方案:與現有技術中的方形橫截面相比,圓環形的橫截面與桿件形狀更加匹配,方便了桿件的固定套裝。
進一步設置為:第一、第二接頭的外表面上有若干個圓環凸起。
通過上述方案:增加了第一、第二接頭外表面的摩擦力,抓取第一、第二接頭時不易打滑。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插銷方式固定,鎖定更加牢固,使用壽命長;
2、解除鎖定方式簡單容易實施;
3、第一、第二接頭采用圓環橫截面,套裝方便;
4、外表面設有凸起抓取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展開狀態零件爆炸圖;
圖2為本示例的折疊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示例的展開中間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示例的展開鎖定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前桿件;2、后桿件;3、第一接頭;4、第二接頭;5、固定件;6、彈簧;7、鉸軸;8、活動孔;9、固定體第二端部;10、弧形面; 11、凸尖;12、固定體第一端部;13、第二接頭固定孔14、第一接頭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包括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固定件5、彈簧6、鉸軸7和待鎖定的桿件為前桿件1、后桿件2。
如圖2、3所示,第一接頭3的靠近鉸軸7的一端為垂直切面,橫截面為圓環形,第一接頭3遠離鉸軸7的一端與前桿件1套裝固定;第二接頭4靠近鉸軸7的的一端也為垂直切面與第一接頭3的垂直切面相吻合,橫截面也為圓環形,大小與第一接頭3相同,第二接頭4遠離鉸軸7的一端與后桿件2套裝連接,第一接頭3和第二接頭4為鉸接關系。在上述鉸軸7上還設有一塊固定件5,此固定件5的根部設有活動孔8,此固定件5通過活動孔8套裝于鉸軸7并于鉸軸7上活動。且此固定件5的活動孔8側壁遠離鉸軸7的一側設有凸尖11,所述凸尖11上設有彈簧6,凸尖11與彈簧6端部相連接,此彈簧6根部固定在鉸軸7上。
自動鎖定折疊桿件連接件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2所示,當前桿件1、后桿件2折疊收攏時,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背靠背折疊,固定件第一端部12穿過第一接頭固定孔14,固定件5處于一般狀態位置。
如圖3所示,當前桿件1、后桿件2展開時,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繞鉸軸7相對旋轉,在展開驅動力的作用下,第二接頭4靠近鉸軸7的垂直切面前端與固定件第二端部9接觸,沿固定件第二端部9的導向面對固定件第二端部9施加壓力,彈簧6慢慢收緊,固定件第二端部9朝鉸軸7方向移動;
如圖4所示,當前桿件1、后桿件2展開到180°時,第一接頭3的垂直切面與第二接頭4的垂直切面貼合,固定件第二端部9從第二接頭固定孔13中穿出,彈簧6快速彈出,此時固定件的兩個端部分別從第一固定孔14、第二固定孔13中穿出,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鎖定,使前桿件1和后桿件2無法旋轉。
當需要就解除前桿件1和后桿件2的鎖定狀態時,按下固定件第二端部9的弧形面10。當把固定件第二端部9按下且脫離第二接頭固定孔13后,再通過第一接頭3、第二接頭4逆鉸軸相對旋轉逆解除桿件鎖定。
第一接頭3與第二接頭4與前桿件1和后桿件2的套裝固定可以用泡沫膠粘結或鉚接、螺紋連接等機械連接。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