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互聯網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云端融合的軟件實驗平臺。
背景技術:
移動互聯時代,基于應用軟件和內容服務的“云”平臺逐漸成為個人中心,各種終端則充當著進入個人中心的入口。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軟件要通過終端才能提供服務,把控終端才能體現自己的理念,將PC上的優勢燒到移動設備。而對于硬件商而言,一則硬件配置愈發趨同,既有優勢較易被追趕,二來軟件應用和服務業務不僅可以帶來衍生收入,也有助于提高用戶黏性。對二者來說,只有垂直整合“云”和“端”兩個領域,才能改善綜合效能,提升客戶體驗從而深度綁定客戶。
云端融合的軟件研究時,需要研究人員使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作比較辛苦,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造極容易出現頸椎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云端融合的軟件實驗平臺,本實用新型解決了云端融合的軟件研究時,需要研究人員使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工作比較辛苦,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造極容易出現頸椎病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云端融合的軟件實驗平臺,包括底座、氣壓升降裝置、臺面、角度調節球體和角度調節架;氣壓升降裝置底部有底座,氣壓升降裝置上有活塞桿;活塞桿頂端面中間位置有球面凹槽,球面凹槽內有若干半球形孔;臺面設置于活塞桿的上方,臺面上表面設置有電腦安置槽,臺面下表面中間位置固定有角度調節架;角度調節架下面安裝有角度調節球體;角度調節球體設置于球面凹槽中,角度調節球體下表面中間位置設置有一個盲孔,盲孔內有螺旋壓縮彈簧;螺旋壓縮彈簧上端連接在盲孔孔底,螺旋壓縮彈簧下端連接有一個固定小球,固定小球在盲孔的孔口;固定小球與球面凹槽內的半球形孔配合。
本實用新型通過氣壓升降裝置的設置,可以按照云端融合軟件研究人員的需要將臺面進行升降;當云端融合的軟件研究人員需要將臺面固定在某一角度時,角度調節球體下面的固定小球與球面凹槽內的半球形孔配合,固定小球將螺旋壓縮彈簧壓縮,從而將臺面固定在某一角度上。由于臺面多方向調節角度,因此避免了云端融合軟件研究人員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容易疲勞,而出現頸椎病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I處局部放大圖;
圖3是活塞桿頂端端面圖。
圖中符號說明:底座1,氣壓升降裝置2,活塞桿3,球面凹槽4,固定帽5,臺面6,電腦安置槽7,角度調節球體8,角度調節架9,盲孔10,螺旋壓縮彈簧11,固定小球12,半球形孔1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云端融合的軟件實驗平臺,包括底座1、氣壓升降裝置2、臺面6、角度調節球體8和角度調節架9;氣壓升降裝置2底部有底座1,氣壓升降裝置2上有活塞桿3;活塞桿3頂端面中間位置有球面凹槽4,球面凹槽4內有若干按角度設置的半球形孔13;臺面6設置于活塞桿3的上方,臺面6上表面設置有電腦安置槽7,臺面6下表面中間位置固定有角度調節架9;角度調節架9下面安裝有角度調節球體8;角度調節球體8設置于球面凹槽4中,角度調節球體8下表面中間位置設置有一個盲孔10,盲孔10內有螺旋壓縮彈簧11;螺旋壓縮彈簧11上端連接在盲孔10孔底,螺旋壓縮彈簧11下端連接有一個固定小球12,固定小球12在盲孔10的孔口;固定小球12與球面凹槽4內的半球形孔13配合;活塞桿3上端外側設置有固定帽5,固定帽5是錐形結構,固定帽5上端開口,角度調節球體8與固定帽5上端開口位置配合,固定帽5將角度調節球體8與活塞桿3連接在一起。
使用時,云端融合的軟件研究人員可通過氣壓升降裝置2將臺面6上升或下降,當需要將臺面6固定在某一角度時,角度調節球體8下面的固定小球12與球面凹槽4內的半球形孔13配合,固定小球12將螺旋壓縮彈簧11壓縮,從而將臺面6固定在某一角度上。
所述氣壓升降裝置與市面上的升降椅使用的氣壓升降裝置結構相同。一般的氣壓升降裝置里有個氣缸,氣缸內的活塞氣動桿上下運動支配椅子升降,正規廠家均采用氮氣填充,濃度一般在99%以上,壓力在一兩個大氣壓左右。
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