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轉臂總成,尤其涉及了排氣制動閥轉臂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用于發動機輔助制動的排氣制動閥,轉臂總成結構常采用焊接或鎖緊螺母鎖緊防松或彈墊防松,在產品實際使用中,這幾種結構經常會造成轉臂脫落或者螺母松動現象,從而造成排氣制動閥失效。對于焊接結構,造成轉臂脫落,是由于轉軸材料常采用高強度合金鋼,對焊接工藝要求較高,需要焊前預熱處理,供應商實際生產操作不方便以及成本原因,常會省此工序,造成轉軸燒損,轉臂脫落;對于螺母連接,采用彈墊防松,由于工況惡劣,沖擊和振動較大,很容易造成螺母松動,進而影響閥門間隙變大,造成排氣制動閥失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轉臂易脫離轉軸的缺點,提供了排氣制動閥轉臂固定結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排氣制動閥轉臂固定結構,包括轉軸和固定在轉軸上的轉臂,轉軸的一端設有安裝柱,安裝柱的直徑小于轉軸的直徑,安裝柱上設有螺紋,轉臂安裝在安裝柱上并通過與螺紋配合的螺母固定,安裝柱上設有與安裝柱的軸線方向垂直的孔,孔內安裝有直桿,直桿伸出孔外的一端為伸出端,直桿的伸出端上設有與安裝柱平行的限位桿,轉臂上設有與限位桿配合的限位孔,限位桿通過與限位孔的配合對轉臂進行定位。通過直桿和限位桿的設計,使轉臂不僅通過螺母固定,還通過限位桿和限位孔的配合進行二次限位,有效避免螺母在震動的過程中松脫而造成的損害,保證轉臂和轉軸連接的可靠性。
作為優選,限位桿包括固定在直桿上的固定桿和與固定桿連接的伸縮桿,固定桿和伸縮桿之間安裝有彈簧并通過彈簧實現限位桿的伸縮。通過彈簧的設計方便施工人員安裝和拆卸。
作為優選,伸縮桿的上端開口,伸縮桿的開口端套設在固定桿的下端,彈簧的一端與固定桿的下表面連接,彈簧的另一端與伸縮桿的內表面連接。
作為優選,螺母和轉臂之間安裝有墊片。通過墊片的設置使螺母安裝的更加穩固,保證結構的穩定。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直桿和限位桿的設計,使轉臂不僅通過螺母固定,還通過限位桿和限位孔的配合進行二次限位,有效避免螺母在震動的過程中松脫而造成的損害,保證轉臂和轉軸連接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限位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轉軸、2—轉臂、3—安裝柱、4—直桿、5—限位桿、6—彈簧、7—螺母、8—墊片、21—限位孔、31—孔、32—螺紋、51—固定桿、52—伸縮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排氣制動閥轉臂固定結構,如圖所示,包括轉軸1和固定在轉軸1上的轉臂2,轉軸1的一端設有安裝柱3,安裝柱3的直徑小于轉軸1的直徑,安裝柱3上設有螺紋32,轉臂2安裝在安裝柱3上并通過與螺紋32配合的螺母7固定,安裝柱3上設有與安裝柱3的軸線方向垂直的孔31,孔31內安裝有直桿4,直桿4伸出孔31外的一端為伸出端,直桿4的伸出端上設有與安裝柱3平行的限位桿5,轉臂2上設有與限位桿5配合的限位孔21,限位桿5插入限位孔21內并對轉臂2進行定位。
限位桿5包括固定在直桿4上的固定桿51和與固定桿51連接的伸縮桿52,固定桿51和伸縮桿52之間安裝有彈簧6并通過彈簧6實現限位桿5的伸縮。
伸縮桿52的上端開口,伸縮桿52的開口端套設在固定桿51的下端,彈簧6的一端與固定桿51的下表面連接,彈簧6的另一端與伸縮桿52的內表面連接。
螺母7和轉臂2之間安裝有墊片8。
先將轉臂2套設在安裝柱3上,依次放上墊片8和螺母7并通過螺母7旋緊固定,接著將直桿4穿過孔31,同時通過外力使限位桿5收縮,當限位桿5隨直桿4到達限位孔21的上方時,停止外力的施加,使彈簧6的彈力作用在伸縮桿52上并使限位桿5伸長插入限位孔21中進行限位。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