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減壓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低壓旁路多重防內漏減壓閥。
背景技術:
由于閥門運動過程中會與套筒產生摩擦,尤其是在有雜質存在的狀況下,石墨容易被磨損,磨損后的石墨材料,無法再次壓緊,一旦沖刷,就會使整個石墨層損壞,產生較大的內漏。
專利CN201420227270.1提出了一種軸流先導式多級減壓高壓角閥,包括閥體和安裝于閥體內的閥內件,其特征在于:閥內件中,套筒側壁上設有進口連通通道,閥座位于套筒下方,閥座與套筒密封配合;閥芯裝于套筒內,閥芯下端能夠與閥座密封配合;閥芯上部設有先導控制室,先導控制室底部中心設有的先導通孔與閥座中心孔連通;先導閥芯下端置于先導控制室內,先導閥芯下端套裝先導行程彈簧,先導閥芯下端的密封頭能與先導通孔上端邊沿密封配合;透蓋安裝在閥芯頂部,先導閥芯上的臺階以下部位被透蓋封在先導控制室并具有軸向行程,透蓋上設有先導平衡孔。本實用新型能防止含有固體顆粒的液體產生空化汽蝕和降低噪音,使用調節平衡可靠,控制精度高,大大提高閥門使用壽命,但是該結構中先導平衡孔設置在透蓋上,當臺階向上運動時,臺階與先導平衡孔之間的間隙逐漸縮小,液體流通阻力越來越大,對執行機構的的動力要求較大。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降低內漏概率,減少執行機構的動力輸出的一種高低壓旁路多重防內漏減壓閥。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一種高低壓旁路多重防內漏減壓閥,包括主閥芯和閥桿,所述主閥芯上設有上下貫通的連通通道,所述連通通道的上端開口可拆卸的安裝有先導閥蓋,所述閥桿穿過先導閥蓋和所述連通通道并可在連通通道內上下運動,所述閥桿的一端與所述連通通道密封配合,另一端與先導閥蓋密封配合;所述先導閥蓋的內壁設有階梯結構,先導閥蓋的側壁上設有先導平衡孔;位于所述先導閥蓋內的閥桿上設有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階梯結構內徑較小的階梯面相匹配。
由于石墨塊在溶液雜質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容易被磨損,產生較大內漏,通過在主閥芯內設置連通通道,使閥桿的一端與連通通道密封配合形成又一道防內漏的密封面,降低內漏的可能性;通過將先導平衡孔設置在先導閥蓋的側壁上,使從先導平衡孔內噴出的液體噴到側壁上,而不會對主閥芯和主閥蓋的密封結構造成損壞;通過在先導閥蓋的內壁設有階梯結構,在閥桿與連通通道形成的密封結構打開的瞬間,使進入先導閥蓋內的流體的壓強逐步變化,使先導閥蓋不易損壞,該結構尤其適合在粘度較大的液體中使用,該結構設計產生的效果更加明顯。
所述連通通道上與所述先導閥蓋連接部位的下端設有先導閥座,所述先導閥桿上設有與先導閥座密封配合的凸出部。
通過在先導閥桿上設置凸出部,連通通道內設置先導閥座,通過先導閥座與凸出部的密封配合,增加了一道減壓閥門的密封面,使內漏概率降低。
所述的階梯結構包括內徑較小的第一階梯面和內徑較大的第二階梯面,第一階梯面設置于先導閥蓋內的下部且位于先導平衡孔下部,第二階梯面設置于先導閥蓋內的上部,先導平衡孔設置在第二階梯面上。
一方面使位于先導閥座側壁的先導平衡孔不會因為閥桿的上下運動而阻對流體的進出產生阻礙;另一方面閥桿提升瞬間,閥桿與先導閥蓋之間的空間自閥桿與凸出部的密封面開始,壓強隨階梯結構逐步變化變化,減少先導閥蓋的損壞。
所述凸臺的外徑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階梯面的內徑。
所述的凸臺與第一階梯面密封配合,凸臺與第二階梯面之間間隔設置。
該設計使凸臺與第一階梯面密封,又增加了一層密封面,使閥門更加不易內漏,雖然在閥門提升的初期相對費力,但是在先導彈簧的輔助下,提升也是很方便的,當凸臺脫離第一階梯面后,后續的提升更加省力,該結構優點是使閥門的密封效果更好,更不易內漏。
所述第一階梯面的軸向高度為所述先導閥蓋軸向高度的1/2-2/3。
所述先導平衡孔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階梯面的中間位置。
所述先導平衡孔至少為兩個,分別沿先導閥蓋周向均勻分布。
還包括先導彈簧,所述先導彈簧套設在所述閥桿上,一端抵止于所述凸臺,另一端抵止于先導閥座或者連通通道,所述先導彈簧的周向限位于階梯結構內徑較小的階梯面內。
通過設置先導彈簧,使閥門開啟時,在先導彈簧彈力的作用下,閥門更易開啟,使開啟閥門所需力更小,對執行機構的要求更低。
所述先導閥蓋與連通通道螺紋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石墨塊在溶液雜質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容易被磨損,產生較大內漏,通過在主閥芯內設置連通通道,使閥桿的一端與連通通道密封配合形成又一道防內漏的密封面,降低內漏的可能性;通過將先導平衡孔設置在先導閥蓋的側壁上,使從先導平衡孔內噴出的液體噴到側壁上,而不會對主閥芯和主閥蓋的密封結構造成損壞;通過在先導閥蓋的內壁設有階梯結構,進入先導閥蓋內的流體的壓強隨階梯結構逐步變化,使先導閥蓋不易損壞;通過在先導閥桿上設置凸出部,連通通道內設置先導閥座,通過先導閥座與凸出部的密封配合,為減壓閥增加了一道密封面,使內漏概率降低;通過設置多個先導平衡孔,使連通通道內的壓力與先導閥蓋外側的壓力更快平衡,沿先導閥蓋周向均勻分布,使先導閥蓋上的受力平衡,先導閥蓋不易因受力不均損壞,更不易使閥桿受先導閥蓋的力的作用傾斜造成凸出部與先導閥座密封不嚴;通過設置先導彈簧,使閥門開啟時,在先導彈簧彈力的作用下,閥門更易開啟,使開啟閥門所需力更小,對執行機構的要求更低,節約成本;凸臺與第一階梯面密封配合,凸臺與第二階梯面之間間隔設置,該設計使凸臺與第一階梯面密封,又增加了一層密封面,使閥門更加不易內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附圖說明
附圖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顯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00、主閥芯 101、套筒 102、連通通道 103、石墨塊 104、主閥蓋 105、閥桿 201、先導閥座 203、先導彈簧 204、先導閥蓋 205、凸臺 206、第一階梯面 207、第二階梯面 208、先導平衡孔 209、凸出部。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附圖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范圍,而是通過參考特定實施例為本領域技術人員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一種高低壓旁路多重防內漏減壓閥,包括主閥芯100、套筒101和閥桿105,主閥芯100和套筒101的下端密封連接,側面外壁通過石墨塊103與套筒101密封連接,主閥芯100上設有上下貫通的連通通道102,連通通道102的上端開口可拆卸的安裝有先導閥蓋204,閥桿105穿過先導閥蓋204和所述連通通道102并可在連通通道102內上下運動,閥桿105的一端與連通通道102密封配合,另一端與先導閥蓋204密封配合;先導閥蓋204的內壁設有階梯結構,先導閥蓋204的側壁上設有先導平衡孔208,先導平衡孔208使連通通道內的壓強與先導閥蓋204外壓強平衡,即先導閥蓋204所包圍的內側空間與外部空間的壓力保持平衡,使閥桿105更易被提升;位于先導閥蓋204內的閥桿105上設有凸臺205,凸臺205與所述階梯結構內徑較小的階梯面相匹配。
該減壓閥設置于高壓或低壓旁路中,由于石墨塊103在溶液雜質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容易磨損,產生較大內漏,通過在主閥芯100內設置連通通道102,使閥桿105的一端與連通通道102密封配合形成又一道防內漏的密封面,降低內漏的可能性;通過將先導平衡孔208設置在先導閥蓋204的側壁上,使從先導平衡孔208內噴出的液體噴到側壁上,而不會對主閥芯100和主閥蓋104的密封結構造成損壞;通過在先導閥蓋204的內壁設有階梯結構,當閥桿與連通通道的密封面打開的瞬間,進入先導閥蓋204內的流體的壓強隨階梯結構逐步變化,使先導閥蓋204不易損壞。
實施例二:
如圖1-2所示,一種高低壓旁路多重防內漏減壓閥,包括主閥芯100、套筒101和閥桿105,主閥芯100和套筒101的下端密封連接,側面通過石墨塊103密封連接,主閥芯100上設有上下貫通的連通通道102,連通通道102的上端開口與先導閥蓋204螺紋連接,閥桿105穿過先導閥蓋204和所述連通通道102并可在連通通道102內上下運動,連通通道102上與所述先導閥蓋204連接部位的下端設有先導閥座201,所述先導閥桿105上設有與先導閥座201密封配合的凸出部209,閥桿105的一端與先導閥座201密封配合,另一端與先導閥蓋204密封配合;先導閥蓋204的內壁設有階梯結構,先導閥蓋204的側壁上設有先導平衡孔208;位于先導閥蓋204內的閥桿105上設有凸臺205,凸臺205的外徑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階梯面206的內徑。
階梯結構包括內徑較小的第一階梯面206和內徑較大的第二階梯面207,第一階梯面206設置于先導閥蓋204內的下部且位于先導平衡孔208下部,第二階梯面207設置于先導閥蓋204內的上部,先導平衡孔208設置在第二階梯面207上,通過該形狀的設置階梯結構,一方面使位于先導閥座201側壁的先導平衡孔208不會因為閥桿105的上下運動而對流體的進出產生阻礙;另一方面閥桿105提升瞬間,閥桿105與先導閥蓋204之間的空間自閥桿105與凸出部209的密封面開始,壓強隨階梯結構逐步變化變化,減少先導閥蓋204的損壞。
通過大量實驗發現,第一階梯面206的軸向高度為先導閥蓋204軸向高度的1/2-2/3,先導閥蓋204的損壞率最低。
先導平衡孔208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階梯面207的中間位置,為非應力集中位置,流體從該位置進出,先導閥蓋204的損壞率最小。
先導平衡孔208至少為兩個,分別沿先導閥蓋204周向均勻分布,優選的,多個先導平衡孔208沿先導閥蓋204周向對稱設置,通過設置多個先導平衡孔208,使連通通道102內的壓力與先導閥蓋204外側的壓力更快平衡,沿先導閥蓋204周向均勻分布,使先導閥蓋204上的受力平衡,先導閥蓋204不易因受力不均損壞,更不易造成閥桿105傾斜,使凸出部209與先導閥座201密封不嚴。
在閥桿105上套設先導彈簧203,先導彈簧203的一端抵止于所述凸臺205,另一端抵止于先導閥座201,先導彈簧203的周向限位于階梯結構的第一階梯面206內;通過設置先導彈簧203,使閥門開啟時,在先導彈簧203彈力的作用下,閥門更易開啟,使開啟閥門所需力更小,對執行機構的要求更低。
實施例三:
如圖1-2所示,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凸臺205與第一階梯面206密封配合,凸臺205與第二階梯面207之間間隔設置,該設計使凸臺205與第一階梯面206密封,又增加了一層密封面,使閥門更加不易內漏。
雖然在閥門提升的初期相對實施例二費力,但是在先導彈簧203的輔助下,提升也是很方便的,當凸臺205脫離第一階梯面206后,后續的提升將與實施例二相同,本實施例的優點是使閥門的密封效果更好,更不易內漏。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利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