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破碎機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簡單合理、能夠循環(huán)潤滑、不滲油不漏油的用于單缸圓錐破碎機水平軸的軸承座。
背景技術:
單缸液壓圓錐破碎機是集機械、液壓、電氣、智能控制等技術于一體,適用于礦山、化工、冶金、水電、建筑等行業(yè)的二級或三級破碎。工作時電機通過帶傳動帶動水平軸部轉動,水平軸部通過螺旋錐齒輪帶動偏心套轉動,偏心套帶動動錐部作偏心運動,從而實現(xiàn)動物料在破碎壁與扎臼壁之間被破碎。水平軸部在整臺圓錐破碎機中起到的作用是傳遞動力,要保證水平軸部順利的工作就要保證水平軸部軸承的潤滑與冷卻。一般的,采用油池潤滑軸承降溫不好,容易造成軸承發(fā)熱;采用稀油循環(huán)潤滑,當圓錐滾子軸承高速旋轉時會阻礙潤滑油從圓錐滾子軸承內、外圈間隙通過,使得循環(huán)油回油不暢,出現(xiàn)滲油、漏油的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不滲油不漏油的用于單缸圓錐破碎機水平軸的軸承座。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用于單缸圓錐破碎機水平軸的軸承座,包括軸承座本體和設置在軸承座本體左端部的軸承端蓋,所述的軸承座本體的右端側壁上設置有進油孔,軸承座本體右端的底部設置有放油孔,所述的進油孔和放油孔均貫穿軸承座本體的側壁,所述的軸承座本體的側壁上還設置有兩個側面回油孔,兩個側面回油孔均貫穿軸承座本體的側壁,所述的軸承座本體的外底部設置有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從軸承座本體的左側端面延伸至側面回油孔的下方,所述的軸承端蓋的底部設置有與回油槽相匹配的回油口。
所述的兩個側面回油孔關于軸承座本體的豎直徑向線相對稱,并且兩個側面回油孔與軸承座本體的豎直徑向線之間有小于90°的夾角。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在水平軸部的軸承座本體的兩側與中心面成60°處加工兩個側面回油孔,同時在軸承座底部與軸承端蓋下部加工一個U型回油槽和回油口,這樣就能保證回油暢通,這種方法既能保證了稀油循環(huán)潤滑的順利進行,對軸承起到潤滑和冷卻的作用,而且加工制造簡單,實用經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與水平軸裝配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軸承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用于單缸圓錐破碎機水平軸的軸承座,包括軸承座本體1和固定在軸承座本體1左端部的軸承端蓋2,所述的軸承座本體1的右端側壁上鉆有進油孔3,進油孔3上連接有注油接頭體6,軸承座本體1右端的底部鉆有放油孔4,放油孔4上擰有內六角螺塞7,所述的進油孔3和放油孔4均貫穿軸承座本體1的側壁,所述的軸承座本體1的側壁上還鉆有兩個側面回油孔5,兩個側面回油孔5均貫穿軸承座本體的側壁,兩個側面回油孔5關于軸承座本體1的豎直徑向線相對稱,并且兩個側面回油孔5與軸承座本體1的豎直徑向線之間的夾角均為60°,所述的軸承座本體1的外底部還車有U型回油槽8,所述的回油槽8從軸承座本體1的左側端面延伸至側面回油孔5的下方,所述的軸承端蓋2的底部設有與回油槽8相匹配的回油口9,回油槽8和回油口9的寬度均為h,高度均為h1。
具體工作時,由油站接出獨立軟管供油,接于軸承座本體1側壁上的注油接頭體6上,潤滑油從進油孔3進入到由軸承座本體1和水平軸10組成的油池12內,當潤滑油逐漸增加時,潤滑油就通過圓錐滾子軸承11的內、外間隙流向軸承左側,油面繼續(xù)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便通過軸承端蓋2中部的弧形面上流出到回油處,當水平軸10高速旋轉時,潤滑油會被高速旋轉的軸承擋住,不能順利從軸承的內外間隙內流出到回油處,此時便會從軸承座本體1的兩個側面回油孔5流出,流到軸承座本體1外部的潤滑油通過軸承座本體1底部的回油槽8和軸承端蓋2底部的回油口9就能順利流到回油處,實現(xiàn)水平軸在高速旋轉時循環(huán)潤滑的正常工作,軸承座本體1的右端底部設有放油孔4,放油孔4內旋緊有內六角螺塞7,圓錐破碎機工作一段時間后,可以擰開內六角螺塞清理油池中的油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