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客車打氣泵的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
現有客車中的用于固定打氣泵的緊固組件結構復雜,在更換或者保養打氣泵時,需要把打氣泵下面螺栓松掉,然后在狹小的側倉里把打氣泵搬下來,不易操作,再次安裝時亦如此。
因此,確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客車打氣泵的固定機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客車打氣泵的固定機構,包括車身連接架、第一格柵、打氣泵托板以及連接構件,兩所述第一格柵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在車身連接架的下端,打氣泵托板的兩端通過兩連接構件分別固定連接在兩第一格柵上;
所述連接構件包括直角連接板、加強板、螺釘、螺母以及墊片,兩加強板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在直角連接板的兩側邊之間,兩螺釘分別穿接在直角連接板的兩側邊上,墊片套設于螺釘上,兩螺母螺紋連接在螺釘上;
所述第一格柵包括第一連接梁、第一槽鋼、第一欄桿、第一擋板、第一立桿、第一橫桿以及連接角鋼,若干根所述第一欄桿垂直固定連接在第一槽鋼上,第一擋板固定連接在第一欄桿的頂端,兩根第一立桿分別通過兩連接角鋼固定連接在第一擋板上,第一橫桿固定連接在兩第一立桿之間,第一連接梁固定連接在第一立桿的頂端;
所述車身連接架包括第一車身連接梁、第二車身連接梁以及第一車身支撐梁,兩所述第一車身連接梁平行設置,兩第二車身連接梁相互平行地垂直連接在兩第一車身連接梁之間,若干第一車身支撐梁傾斜固定連接在兩第一車身連接梁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打氣泵托板上設有橡膠減震墊。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穩定性好,便于安裝和拆卸打氣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構件與第一格柵以及打氣泵托板之間的連接放大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構件的直角連接板結構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格柵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客車打氣泵的固定機構,包括車身連接架11、第一格柵81、打氣泵托板12以及連接構件3,兩個第一格柵81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在車身連接架11的下端,兩根打氣泵托板12相互平行地置于兩第一格柵81之間,且每根打氣泵托板12的兩端分別通過兩連接構件3固定連接在兩第一格柵81上。
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構件3包括直角連接板31、加強板32、螺釘33、螺母34以及墊片35,兩加強板32相互平行地固定連接在直角連接板31的兩側邊之間,兩螺釘33分別穿接在直角連接板31的兩側邊上,墊片35套設于螺釘33上,兩螺母34螺紋連接在螺釘33上。
在將打氣泵托板12固定于第一格柵上時,通過螺釘33和螺母34將第一格柵81和打氣泵托板12分別固定于直角連接板31上。連接構件3中的兩個螺母會形成自鎖,有效的防止車輛顛簸導致螺母松懈。連接構件3中加強板32能夠有效的增加連接構件3的強度。
在打氣泵托板12上設有橡膠減震墊,用于緩解車輛在道路上的顛簸。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一格柵81包括第一連接梁811、第一槽鋼812、第一欄桿813、第一擋板814、第一立桿815、第一橫桿816以及連接角鋼817,四根第一欄桿813均垂直固定連接在第一槽鋼812上,第一擋板814固定連接在第一欄桿813的頂端,兩根第一立桿815分別通過兩連接角鋼817固定連接在第一擋板814上,第一橫桿816固定連接在兩第一立桿815之間,第一連接梁811固定連接在第一立桿815的頂端。第一格柵81中的第一欄桿813與連接構件3相連。
本實用新型中的車身連接架11包括第一車身連接梁110、第二車身連接梁112以及第一車身支撐梁113,兩根第一車身連接梁110平行設置,兩根第二車身連接梁112相互平行地垂直連接在兩第一車身連接梁110之間,若干第一車身支撐梁113傾斜固定連接在兩第一車身連接梁110之間。
安裝客車打氣泵時,先將打氣泵托板12通過螺栓安裝于打氣泵上,然后將連接構件3中的直角連接板31安裝于第一格柵上,最后將打氣泵托板12安裝于直角連接板31上。拆卸時,只需要松掉螺母,打氣泵就能拆卸下來。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