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能源制約、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大力發展新能源能夠有效的解決能源及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汽車,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多,容易帶來道路擁擠、交通事故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數量龐大的汽車快速消耗了石油等能源的儲量,同時大大加劇了環境的污染,因此,在發展新能源中,發展新能源汽車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新能源技術的日益成熟,驅動系統也已經取得了技術性突破。目前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純電動汽車是一種采用單一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其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機提供電能,驅動電機轉動,電機將動力輸出至變速器,最終輸出至車輪,驅動汽車行駛。目前,純電動汽車中動力驅動系統大多采用濕式離合器和雙行星排組合而成的變速系統,但仍存在一些缺點,如在純電動模式下,無法實現高速行駛,無法滿足使用需求,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純電動汽車中,汽車爬坡過程中,動力不足,無法實現高速行駛。
另外,在一些驅動系統中,系統能量利用率低,增加了一些生活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實現了兩擋變速器與兩擋變速器的集成,具有高度靈活性,工作模式多樣化,能夠適應復雜的工作情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包括電機、液壓控制變擋組、傳動輸入組、第一行星齒輪組,第二行星齒輪組、第一傳動軸,以及第二傳動軸,所述電機與所述液壓控制變擋組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一傳動軸上,所述傳動輸入組與第一行星齒輪組和第二行星齒輪組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二傳動軸上,且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同軸連接,所述傳動輸入組與所述液壓控制變擋組嚙合連接,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外側設有第一制動器。
優選地,所述液壓控制變擋組包括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套設于所述第一傳動軸上,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的中間設有雙濕式離合器,所述雙濕式離合器與電機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一傳動軸上。
優選地,所述傳動輸入組包括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所述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同軸連接,且所述第三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連接,所述第四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包括第一行星架,設置于第一行星架上的第一行星輪,以及與第一行星輪相嚙合的第一齒圈和第一太陽輪,所述第一齒圈外側設有控制第一齒圈運動狀態的第一制動器。
優選地,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包括第二行星架、設置于第二行星架上的第二行星輪,以及與第二行星輪相嚙合的第二齒圈和第二太陽輪,所述第二齒圈外側設有控制第二齒圈運動狀態的第二制動器。
優選地,所述第二太陽輪與第一太陽輪、第二齒輪,以及第一齒輪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二傳動軸上,第二行星輪通過第一行星架與第一行星輪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齒輪的外徑尺寸小于第二齒輪的外徑尺寸。
優選地,所述第三齒輪的外徑尺寸大于第四齒輪的外徑尺寸。
優選地,所述第一太陽輪的外徑尺寸大于第二太陽輪的外徑尺寸。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純電動模式下,能夠實現高速行駛;
(2)電機轉速覆蓋范圍廣,能夠實現超低速行駛,提供大扭矩;
(3)兩擋變速器組裝而成,具有高度靈活性,工作模式多樣,能夠適應復雜的工作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四檔變速器集成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擋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二擋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三擋動力傳遞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四擋動力傳遞示意圖。
附圖標記:1、電機,2、第一齒輪,3、第二齒輪,4、雙濕式離合器,5、第三齒輪,6、第四齒輪,7、第一行星架,8、第一行星輪,9、第一齒圈,10、第一太陽輪,11、第一制動器,12、第二行星架,13、第二行星輪,14、第二齒圈,15、第二太陽輪,16、第二制動器,101、液壓控制變擋組,102、傳動輸入組,103、第一行星齒輪組,104、第二行星齒輪組,105、第一傳動軸,106、第二傳動軸,107、傳動輸出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種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包括電機1、液壓控制變擋組101、傳動輸入組102、第一行星齒輪組103,第二行星齒輪組104、第一傳動軸105,以及第二傳動軸106,所述電機1與所述液壓控制變擋組101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一傳動軸105上,所述傳動輸入組102與第一行星齒輪組103和第二行星齒輪組104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二傳動軸106上,且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103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104同軸連接,所述傳動輸入組102與所述液壓控制變擋組101嚙合連接,所述電機1通過液壓控制變擋組101將動力傳遞至傳動輸入組102,所述傳動輸入組102動過第一行星齒輪組103與第二行星齒輪組104將動力最終輸出至車輪。
所述液壓控制變擋組101包括第一齒輪2與第二齒輪3,所述第一齒輪2、第二齒輪3套設于所述第一傳動軸105上,第一傳動軸105的一端連接有電機1,所述第一齒輪2與所述第二齒輪3的中間設有雙濕式離合器4,所述雙濕式離合器4與電機1同軸連接與第一傳動軸105上;所述第一齒輪2、第二齒輪3,以及雙濕式離合器4組成了兩擋變速器,雙濕式離合器4通過液壓控制實現與第一齒輪2和第二齒輪3的結合,實現變換擋位。由于第一齒輪2的外徑尺寸小于第二齒輪3的外徑尺寸,因此可以根據需要選擇輸出不同的傳動比。
更進一步的,所述傳動輸入組102包括第三齒輪5與第四齒輪6,所述第三齒輪5與第四齒輪6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二傳動軸106,且第三齒輪5與第一齒輪2嚙合連接,第一齒輪2的轉動帶動第三齒輪5的轉動,第四齒輪6與第二齒輪3嚙合連接,第二齒輪3的轉動帶動第四齒輪6的轉動。
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103包括第一行星架7、第一行星輪8、第一齒圈9和第一太陽輪10,所述第一行星輪8與第一齒圈9和第一太陽輪10相嚙合,所述第一齒圈9的外側設有第一制動器11,第一制動器11通過與第一齒圈9結合或分離,改變第一齒圈9的運動狀態。
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104包括第二行星架12、第二行星輪13、第二齒圈14和第二太陽輪15,所述第二行星輪13與第二齒圈14和第二太陽輪15相嚙合,所述第二太陽輪15與第一太陽輪10、第一齒輪2,以及第二齒輪3同軸連接于所述第一傳動軸105上;所述第一行星輪8上固定連接有第一行星架7,第二行星輪13通過第一行星架7與第一行星輪8連接,且第一行星輪8的外徑尺寸小于第二行星輪13的外徑尺寸;所述第二行星輪13上固定連接有第二行星架12,所述第二行星架12與傳動輸出軸107相連接,將動力通過傳動輸出軸107最終輸出至車輪。同時,所述第二齒圈14外側設有第二制動器16,第二制動器16通過與第二齒圈14結合或分離,改變第二齒圈14的運動狀態;具體的,所述第一太陽輪10的外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太陽輪15的外徑尺寸。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分別由兩個兩擋變速器,即第一變擋組、行星齒輪組(第一行星齒輪組103、第二行星齒輪組104),集成為一個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具有高度靈活性、工作模式多樣化,能夠滿足不同的工作情況。
具體的,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的變換擋位以及動力傳遞過程進行詳細說明。
(1)變換一擋及其動力傳遞過程:
結合圖1、圖2所示,電機1啟動后,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一齒輪2結合,且第一制動器11工作,第一齒圈9被鎖止,第二制動器16不工作。電機1啟動后,將動力通過第一傳動軸105輸出至第一齒輪2,由于第一齒輪2與第三齒輪5相嚙合,進而第一齒輪2轉動帶動第三齒輪5轉動,將動力傳遞至第三齒輪5,第三齒輪5通過第二傳動軸106將動力傳遞至第一太陽輪10,第一太陽輪10與第一行星輪8嚙合連接,由于第一齒圈9被鎖止,因此第一太陽輪10能夠將動力傳遞至第一行星輪8,第一行星輪8通過第一行星架7最終將動力輸出;本實施例中的電機1轉速覆蓋范圍廣,能夠使車輛保持超低速行駛,從而為車輛提供較大扭矩,另一方面能夠降低車輛自身減速器的負載。
(2)一擋升二擋及其動力傳遞過程:
結合圖1、圖3所示,電機1繼續保持轉動,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一齒輪2繼續保持結合,且第一制動器11與第一齒圈9相分離,第二制動器16工作,第二齒圈14被鎖止。電機1繼續保持轉動,繼續將動力通過第一傳動軸105輸出至第一齒輪2,由于第一齒輪2與第三齒輪5相嚙合,進而第一齒輪2轉動帶動第三齒輪5轉動,將動力傳遞至第三齒輪5,第三齒輪5通過第二傳動軸106將動力傳遞至第二太陽輪15,第二太陽輪15與第二行星輪13嚙合連接,由于第二齒圈14被鎖止,因此第二太陽輪15能夠將動力傳遞至第二行星輪13,第二行星輪13通過第二行星架12最終將動力輸出;
(3)二擋升三擋及其動力傳遞過程:
結合圖1、圖4所示,電機1繼續保持轉動,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一齒輪2分離,并與第二齒輪3相結合,且第二制動器16與第二齒圈14相分離,第一制動器11工作,第一齒圈9被鎖止。電機1持續輸出動力,并且將動力通過第一傳動軸105輸出至第二齒輪3,由于第二齒輪3與第四齒輪6相嚙合,進而第二齒輪3轉動帶動第四齒輪6轉動,將動力傳遞至第四齒輪6,第四齒輪6通過第二傳動軸106將動力傳遞至第一太陽輪10,第一太陽輪10與第一行星輪8嚙合連接,由于第一齒圈9被鎖止,因此第一太陽輪10能夠將動力傳遞至第一行星輪8,第一行星輪8通過第一行星架7最終將動力輸出。
(4)三擋升四擋及其動力傳遞過程:
結合圖1、圖5所示,電機1繼續保持轉動,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一齒輪2分離,并與第二齒輪3繼續保持結合狀態,且第一制動器11與第一齒圈9相結合,第二制動器16工作,第二齒圈14被鎖止。電機1持續輸出動力,并且將動力通過第一傳動軸105輸出至第二齒輪3,由于第二齒輪3與第四齒輪6相嚙合,進而第二齒輪3轉動帶動第四齒輪6轉動,將動力傳遞至第四齒輪6,第四齒輪6通過第二傳動軸106將動力傳遞至第二太陽輪15,第二太陽輪15與第二行星輪13嚙合連接,由于第二齒圈14被鎖止,因此第二太陽輪15能夠將動力傳遞至第二行星輪13,第二行星輪13通過第二行星架12最終將動力輸出。
本實施例中,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中從一擋升至四擋過程如上所述,降擋過程與所述升擋過程相反,具體的,四擋降三擋時,只需將第二制動器16與第二齒圈14分離,第一制動器11與第一齒圈9相結合,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二齒輪3保持連接,即可完成四擋降三擋;三擋降二擋時,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二齒輪3相分離,與第一齒輪2相結合,并且第二制動器16與第二齒圈14相結合,第一制動器11與第一齒圈9相分離,即可完成三擋降二擋過程;二擋降一擋時,只需將第二制動器16與第二齒圈14分離,第一制動器11與第一齒圈9相結合,保持雙濕式離合器4與第一齒輪2結合,即可完成二擋降一擋過程。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通過第一變擋組、行星齒輪組(第一行星齒輪組103、第二行星齒輪組104),集成為一個四擋變速器集成系統,具有高度靈活性,工作模式多樣,在純電動行駛情況下,能夠實現高速行駛,并且,電機1轉速覆蓋范圍廣,能夠實現低速行駛,提供大扭矩。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技術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仍可能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內容,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替換及修飾,并為本專利申請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