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恒溫龍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恒溫龍頭精準調溫手輪。
背景技術:
現行一些用于恒溫龍頭上的手輪一般是采用手輪花齒直接連接恒溫閥桿的結構,而恒溫閥芯的調節旋轉行程是額定的,旋轉手輪直接地對閥桿進行調節,由于行程角度小,很難做到精準調溫。而且現有的恒溫手輪溫度標識一般是打標在龍頭本體或手輪上,只能大概的指示溫度范圍,無法清晰、精準的指示具體的恒溫值。
為了克服上述缺點,本發明人特別研制出一種用于恒溫龍頭的可精準調溫的手輪,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恒溫龍頭精準調溫手輪,不僅實現了精準微調水溫的效果,而且能夠簡單、直接、清晰地指示恒溫閥芯設定的溫度值。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恒溫龍頭精準調溫手輪,包括主動手輪以及由下至上套入主動手輪內的齒輪支座、傳動齒輪組、被動齒輪及溫標機構;其中,所述齒輪支座以可旋轉的方式套入主動手輪中,所述傳動齒輪組由均樞設于齒輪支座上的多級傳動齒輪組成,多級傳動齒輪由下至上依次嚙合,被動齒輪與所述傳動齒輪組中的最后一級傳動齒輪嚙合;所述主動手輪內壁上形成內齒輪環,傳動齒輪組中的第一級傳動齒輪與內齒輪環嚙合;所述齒輪支座中間開設供恒溫閥芯穿過的通孔,恒溫閥芯上的恒溫閥桿穿過該通孔后與主動手輪內的被動齒輪連接;
所述溫標機構由刻度盤、指針及鏡片組成,所述刻度盤設置在被動齒輪上方且刻度盤由齒輪支座提供支撐,所述被動齒輪頂部形成中心軸,刻度盤中間開設軸孔,中心軸穿設過該軸孔,所述指針安裝在中心軸上且位于刻度盤上方,所述鏡片蓋合在刻度盤上。
所述調溫手輪還包括一行程限位板,齒輪支座上具有至少三根支撐桿,行程限位板支通過所述支撐桿固定在齒輪支座上方,傳動齒輪組及被動齒輪位于齒輪支座與行程限位板之間,所述被動齒輪頂部還設有行程限位銷,行程限位板對應該行程限位銷開設供行程限位銷在其限定的行程內轉動的限位槽;行程限位板中間還開設供被動齒輪中心軸穿過的軸孔,所述刻度盤設置在行程限位板上。
所述行程限位板對應所述支撐桿開設多個安裝孔,每根支撐桿均開設螺孔,支撐桿穿過安裝孔并與固定螺釘配合將所述行程限位板固定。
所述調溫手輪還包括一手輪卡套,所述手輪卡套套入主動手輪中,且該手輪卡套上端以可相對于齒輪支座旋轉的方式套接在齒輪支座下端,手輪卡套下端與所述恒溫閥芯活動套接,手輪卡套下端等間距開設多個鎖緊孔,一鎖件的一端穿過該鎖緊孔與所述齒輪支座固定連接,該鎖件另一端與恒溫閥芯外殼連接,齒輪支座通過該鎖件固定在所述恒溫閥芯的外殼上。
所述手輪卡套包括內環和多個位于內環外側的擋片,所述內環等間距開設多個鎖緊孔,相鄰鎖緊孔之間設置一個擋片,所述擋片外側形成凸條,主動手輪內壁對應凸條形成環形內溝槽,手輪卡套套入主動手輪時凸條卡入所述環形內溝槽中,以防止主動手輪從手輪卡套上脫出。
所述主動手輪與第一級傳動齒輪的傳動比為1:3,傳動齒輪組中第一級傳動齒輪至最后一級傳動齒輪的傳動比為3:1,所述最后一級傳動齒輪與被動齒輪的傳動比為5:1。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通過轉動主動手輪,其內部的內齒輪環按一定傳動比帶動第一級傳動齒輪在齒輪支座上轉動,第一級傳動齒輪依次帶動傳動齒輪組的其他齒輪,第一級傳動齒輪也可已一定傳動比將動力傳遞至最后一級傳動齒輪,而最后一級傳動齒輪又以一定傳動比帶動被動齒輪轉動,與被動齒輪連接的恒溫閥桿隨之轉動,實現水溫的調節,被動齒輪頂部的指針同時轉動,通過刻度盤清晰顯示水溫調節的變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一、主動手輪利用齒輪的傳動結構,設計適當的傳動比,可以使主動手輪與恒溫閥桿的傳動成減速比(例如主動手輪與恒溫閥桿及被動齒輪傳動比5:1時,手輪轉一圈,閥桿轉1/5圈),從而達到手輪微調閥桿的效果;
二、在恒溫閥桿上安裝上指針,齒輪支座的上放安置固定刻度盤,調節閥桿時指針相應轉動指示刻度盤的刻度值,能夠直觀指示恒溫調節的溫度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爆炸圖;
圖3是本發明的剖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剖視圖(隱藏刻度盤)。
標號說明
主動手輪1,內齒輪環11,卡件12,環形內溝槽13,齒輪支座2,通孔21,支撐桿22,傳動齒輪組3,被動齒輪4,中心軸41,行程限位銷42,溫標機構5,刻度盤51,軸孔511,指針52,鏡片53,恒溫閥芯6,恒溫閥桿61,行程限位板7,限位槽71,軸孔72,安裝孔73,固定螺釘8,手輪卡套9,內環91,鎖緊孔911,擋片92,凸條92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揭示的一種恒溫龍頭精準調溫手輪,包括主動手輪1以及由下至上套入主動手輪內的齒輪支座2、傳動齒輪組3、被動齒輪4及溫標機構5;其中,齒輪支座2以可旋轉的方式套入主動手輪1中,傳動齒輪組3由均樞設于齒輪支座2上的多級傳動齒輪31組成,多級傳動齒輪31由下至上依次嚙合,被動齒輪4與所述傳動齒輪組3中的最后一級傳動齒輪31嚙合;主動手輪1內壁上形成內齒輪環11,傳動齒輪組3中的第一級傳動齒輪31與內齒輪環11嚙合;齒輪支座2中間開設供恒溫閥芯穿過的通孔21,恒溫閥芯6上的恒溫閥桿61穿過該通孔21后與主動手輪1內的被動齒輪4連接;
如圖2和3所示,溫標機構5由刻度盤51、指針52及鏡片53組成,刻度盤51設置在被動齒輪4上方且刻度盤51由齒輪支座2提供支撐,被動齒輪4頂部形成中心軸41,刻度盤51中間開設軸孔511,中心軸41穿設過該軸孔511,指針52安裝在中心軸41上且位于刻度盤51上方,鏡片53蓋合在刻度盤51上。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上述調溫手輪還包括一行程限位板7,齒輪支座2上具有至少三根支撐桿22,行程限位板7支通過支撐桿22固定在齒輪支座2上方,傳動齒輪組3及被動齒輪4位于齒輪支座2與行程限位板7之間,被動齒輪4頂部還設有行程限位銷42,行程限位板7對應該行程限位銷42開設供行程限位銷42在其限定的行程內轉動的限位槽71;行程限位板7中間還開設供被動齒輪中心軸穿過的軸孔72,刻度盤51設置在行程限位板7上,采用行程限位板7后,恒溫閥桿61與被動齒輪4轉動范圍被限定,因此主動手輪1轉動范圍也被限定,從而限制了冷熱水調節的行程,可利用此結構達到限高溫及限低溫的目的。
具體的,為了便于行程限位板7的案子,行程限位板7對應所述支撐桿開設多個安裝孔73,每根支撐桿22均開設螺孔221,支撐桿22穿過安裝孔73并與固定螺釘8配合將行程限位板7固定。
本實施例的調溫手輪還包括一手輪卡套9,所述手輪卡套9套入主動手輪1中,且該手輪卡套9上端以可相對于齒輪支座2旋轉的方式套接在齒輪支座2下端,手輪卡套9下端與恒溫閥芯6活動套接,手輪卡套9下端等間距開設多個鎖緊孔91,一鎖件(圖中未示出)的一端穿過該鎖緊孔911與齒輪支座2固定連接,該鎖件另一端與恒溫閥芯外殼(圖中未示出)連接,齒輪支座2通過該鎖件固定在恒溫閥芯的外殼上。因此手輪卡套9與主動手輪1可同時相對于齒輪支座2轉動,齒輪支座2與恒溫閥芯6均靜止,傳動齒輪31、被動齒輪4及恒溫閥桿61可隨之相對于齒輪支座2而轉動。
具體的,手輪卡套9包括內環91和多個位于內環外側的擋片92,內環91等間距開設多個鎖緊孔911,相鄰鎖緊孔911之間設置一個擋片92,擋片92外側形成凸條921,主動手輪1內壁對應凸條形成環形內溝槽13,手輪卡套9套入主動手輪1時凸條921卡入環形內溝槽13中,以防止主動手輪1從手輪卡套9上脫出。
主動手輪1與第一級傳動齒輪31的傳動比為1:3,傳動齒輪組3中第一級傳動齒輪31至最后一級傳動齒輪31的傳動比為3:1,最后一級傳動齒輪31與被動齒輪4的傳動比為5:1,通過傳動齒輪組3及被動齒輪4的傳動后,主動手輪1與恒溫閥桿61的傳動比為5:1,主動手輪1轉一圈,閥桿轉1/5圈,可對恒溫閥芯6內的水溫進行精準調控。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設計思路所做的等同變化,均落入本案的保護范圍。